华妃重生被读心,后宫娘娘都炸了(44)
翠果?她为什么不叫颂芝?
皇后稍一思忖,明白了:这是要嫁祸齐妃。
这后宫里能被她算计到的,大概也只有齐妃了吧?
皇后唇角一弯。
前世甄嬛说鞋袜湿了,是真心拖延、为自已争取机会离开的,孙妙青却没走。
她晓得以皇帝的性子,稍等等,便会过来。
所以同样说了那句话,她没走,留在原地等皇帝过去。
皇帝现在心里都是桥边新人,但是不想被华妃旁观,是以没往桥边去,而是竖着耳朵,循着年世兰的声音,往年世兰这边来了。
【这人上了年纪,方向感差成这样吗?他的心上人在桥那边,怎么往这里来了?】
皇后也听出皇帝过来的脚步声了。
她们现在不好直起身子立刻逃跑,该怎么办呢?
她正想法子,又听年世兰道:
【死道友不死贫道。】年世兰忘了在哪一幕见过某位高人发了这句话。
【要不要把皇后推出去?】
刚想完,发现胳膊上紧了紧——
皇后一把抓住年世兰的胳膊:要死一起死!
【这老妇还挺警觉。】
黑影渐近。
她们没空犹豫,两人不约而同弓着身子,鬼鬼祟祟往后移。
边退,年世兰内心边念经:
【拾妻弟拾妻弟拾妻弟拾妻弟拾妻弟拾妻弟……】
皇后被她念的头风都要犯了,想捂嘴也没法子,正想将她踹出去,一了百了。
没想到果郡王还真被她念过来了。
“今年的梅花开得和从前一样好啊。”
“跑!”
年世兰小声一句,趁机握住皇后的手,拉着她快跑。
“什么人?!”
皇帝大喝。
梅枝受惊,白雪纷落,一深一浅两抹红影没进夜色里。
下过雪的梅园静寂,果郡王相信皇上也听到了“宫女”许愿,尤其那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是皇嫂从前挂在嘴边的诗。
果郡王听不到华妃的心声,自然就认为皇帝方才一直在同那位“解意宫女”对话,而听那位宫女的意思,她并不愿现人前。
果郡王瞧了眼雪落处,随口道:
“许是野猫吧。”
像是怕皇帝不信,他还特意补充一句:“冬日里常有野猫出没。”
野猫吗?
喝了酒的人,听力与寻常时候不同。
心声原就虚实难辨,加之离得不近,皇帝回想方才的话,一时竟有些分不清到底是哪边开的口?
是华妃来了?
还是自已听了太多华妃的心声,不合时宜地想她了?
可这里是倚梅园,自已该想的人,难道不该是柔则吗?
是时间冲淡了过去,还是华妃在自已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了?
喝了酒的人,总爱多想些。
孙妙青还想着趁这个机会出去,跟着果郡王过来的苏培盛听到皇帝大喝,已经带人过来。
“护驾——”
侍卫齐整的脚步传来,将皇帝围住。
歘欻欻,那一阵明晃晃的刀光,吓得孙妙青脚下一滑,一屁股坐下去。
疼痛蔓延,她好半晌气才接上来。
果郡王解围,“无妨,方才有两只野猫经过,惊了雪枝。”
苏培盛松了口气,手一抬,侍卫收刀,绕到皇帝身后跟着。
人墙阻断皇帝与孙妙青的路。
皇帝看了眼苏培盛,戏谑一句:“你竟不知黄雀在后。”
果郡王淡笑一声,“臣弟一心只在皇兄身上,疏忽了。”
皇帝这次没有立时让苏培盛去倚梅园寻宫女,而是问他:“过来的时候可瞧见有什么人?”
倚梅园不止一个门,年世兰自然不会带着皇后走苏培盛守着的门。
苏培盛先来,更不会晓得皇后和华妃也来了:“回皇上,只路上瞧见两只野猫越过院墙,未见着什么人。”
还真是野猫哇。
果郡王为了给“小像姑娘”争取逃跑的时间,有意分散皇帝的注意力:“臣弟闻得梅香醉人,此刻倒是想喝杯酒了。”
一边说话,一边有意引着皇帝往外走。
皇帝念着旧人,正需一杯酒。
“此等美事,朕与你一同去。”
果郡王以为皇帝忘了方才的“解意宫女”,很高兴,“踏雪寻梅、尽兴而归,当痛饮三杯!”
他进宫的日子多,回头他便来倚梅园寻这个人。
皇帝继续道:“还有一桩美事。”
果郡王心悬了起来。
“朕没有想到,宫女里也有有才学之辈,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悬着的心,死了。
皇帝果然很在意那名宫女,不,他在意与柔则相关的一切。
哪怕这个相关微乎其微。
“那就恭喜皇兄了。”
果郡王努力掩饰自已的失落。
皇帝将寻人的差事,仍交到苏培盛手里。
年世兰和皇后早已经从别的门出去,两人一见到光,便立刻松开彼此搀扶的手。
鬼鬼祟祟偷听的默契,被朔风吹散。
两人谁也不提方才之事,一切好像没发生过,她们还是高高在上的皇后和华妃。
颂芝和剪秋分别迎上自家主子,替两人掸了头上、身上的雪。
回到宴席上,皇后进门时,目光便在搜寻孙妙青——不在。
果然是她!
替甄嬛还真替得彻底。
隔了很久,摔了个屁股墩的孙妙青,一瘸一拐、慢慢吞吞回席。
“恭姐姐你没事儿吧?”
淳儿默默将空碗往她面上推了推,假装自已没有偷吃她的例菜。
孙妙青心思不在吃上,“无妨,出门滑了一下,抻到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