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福星闺女后,全村都旺了(146)
继母哼一声,转身回屋,她身边少女也跟着去了。
樱宝只觉得这一家子都有啥大病。
怪不得燕茹姐姐那么急迫地要将自己嫁出去呢,有这样的家人,多待一天都是消耗生命。
燕茹的亲爹对闺女与女婿也相当疏离,让女婿一个人在堂屋里坐着,自己抬脚走了。
樱宝与二伯小眼对大眼面面相觑。
燕茹则回屋收拾自己的东西,准备带走。
好一会儿,燕茹挎着一个大包裹出来,对丈夫道:“咱们走吧。”
“好。”姜二郎站起身,接过妻子手中包裹,问:“这里装的什么?”
“我从小到大的旧衣裳,拿回去糊鞋底。”燕茹淡淡道:“还有我母亲的一些旧物。”
三人走出陆家,径直往肖姨母家而去。
姜二郎将包裹放在骡车上,这才跟妻子走进姨母家院子。
“回来啦。”肖姨母笑眯眯从灶房探出身,“二郎你先坐着,午饭马上就好。”
“好。”姜二郎带着侄女在院子里的柿子树下坐着。
灶房内,肖氏炒菜,燕茹帮忙烧火。
“姜家对你可好?”肖氏问。
燕茹点头:“姜家人都很好。”
肖氏:“姜二郎那一双儿女待你可恭敬?”
“二妮虎子都很好,姨母你放心,她们都视我如亲娘,并无不恭敬之处”
“那就好。”肖氏放下心,轻叹一声:“你终于苦尽甘来了,姐姐在天之灵也安心。”
燕茹沉默。
肖氏将一条鱼放入锅里,滋啦一声油响。
“你那继母巴不得你过得不好呢,今儿在路上遇到我,还跟我阴阳怪气一通,哼,什么玩意儿!”
“让姨母操心了,下次您不必理会她,反正今儿回门后我也不打算再回去,以后我就来您这儿,姨母您才是我的娘家人。”
肖氏闻言眼泪掉了下来。
擦擦眼睛,哽咽道:“好孩子,以后姨母这里就是你娘家。”
自己这个姨侄女自幼丧母,若不是自己在旁看顾,她那继母早把她磋磨死了,好在她总算嫁了个好人家。
肖氏炒了几样菜,又去卤菜铺子买了几样卤菜回来,勉强整治出一桌席面。
这时候高姨夫也回来了,与侄女婿喝了几杯。
吃完饭,燕茹留下来跟姨母说话,姜二郎则带着樱宝去县衙。
县衙门口杂草丛生,比冬天时还要凄凉几分。
樱宝跳下骡车,哒哒哒跑到看门衙役跟前:“大叔,我来找吴伯伯。”
两衙役还认得这小娃娃,笑嘻嘻问:“找大官人何事?”
樱宝从小兜兜里掏出几个黄杏塞给衙役,“给吴伯伯送杏吃。”
衙役也就逗逗她,一边咬着杏子一边去内堂传话。
不多会儿,吴瑞跑了出来,“呦!真是樱宝,来来来,快跟我进去,大官人这会儿正好清闲。”
“我还给吴伯伯带了好吃的呢,吴大叔你帮忙搬一下。”樱宝来到骡车跟前,指着那一竹筐道:“就这个筐。”
姜二郎连忙下车跟吴瑞见礼。
吴瑞笑着摆摆手,说:“你两个都跟我进来吧。”
于是,姜二郎扛着竹筐跟在吴瑞与樱宝身后进了县衙内院。
内院中间有个巨大葛藤架,葛藤长得郁郁葱葱,还吊着无数紫藤花。
吴道子就坐在藤架下的竹榻上,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拿一本书在看。
“吴伯伯!”樱宝蹦蹦跳跳跑过去,“吴伯伯你还认不认得我呀?”
吴道子望她一眼,笑道:“想不认得都难。你今儿怎么想起我来?”
樱宝嘿嘿一笑,自顾自在竹榻旁的小竹几上坐下,小声道:“我配了一副好药,特意来送给吴伯伯。”
“哦?什么好药?”吴道子摇着蒲扇问。
姜二郎拘谨地扛着竹筐站在大太阳下,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
吴瑞上前给他搭把手,将竹筐抬进藤架下。
樱宝从竹筐里一样样往外拿东西,嘴里还嘀咕:“我家的杏子熟了,昨儿晚上我特意打了一些带给你尝尝,还有这包金耳,是我自己种的,给吴伯伯你煮着吃。咦,我的药呢?哦,原来在这里呀。”
从筐底翻出一只陶罐子,抱出来递给吴道子:“这是我给你配的药丸子,吴伯伯你一定要吃哦,一天一颗。”
吴道子坐起身,揭开罐子盖,瞬间闻到一股说不出的清香。
他捏出一颗看了看,问:“这药丸子能治什么病?”
第一百二十二章:一定要吃药
樱宝眨眨眼:“啥病都能治,吴伯伯,你一定要吃哦,吃了身体才好。”
吴道子笑了,“你这小妮子可真是鬼灵精。”
说着将手里药丸送嘴里嚼吧嚼吧咽下去,点点头:“嗯,酸酸甜甜味道不错,里头好像有山楂。”
樱宝尴尬笑笑,偷眼看他脖子处的瘤子,见没有再长大,松口气,神神秘秘道:“吴伯伯你可别不信,我的药最好了,连陈柱都被我治好了呢。”
吴道子摇着扇子随口问:“陈柱是谁?”
“就是陈族长的儿子,他大腿受了重伤就快死了,结果被我给医好啦。”樱宝卖力夸赞自己,“你说我厉不厉害?”
吴道子哈哈笑道:“厉害。”
“所以吴伯伯你一定要好好吃药,你脖子上的这个疙瘩就不会再长。”樱宝大着胆子点出吴县令的痛脚。
吴道子若有所思,又拿起一颗药丸子查看,还闻了闻。
樱宝回头看一眼二伯,见他已经跟吴瑞退到屋檐那边,便跟吴道子说:“吴伯伯,我家还种了不少棉花呢,可以织布也可以做棉衣棉被,比苎麻强多了,你要不要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