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捡了福星闺女后,全村都旺了(166)

作者: 久l久 阅读记录

她记得,未来几年好像不太平,各地频繁发生叛乱,朝廷不停派兵平叛。

百姓最是倒霉,不仅出钱还得出人出力。

川河镇地方偏僻,虽没遭受叛军骚扰,但朝廷对这个山村却没放弃奴役,水灾过后人们还未缓过劲儿,那边朝廷的征集令就下达了。

这会儿流寇从周河县流窜到琴川县,中途不知席卷过多少村庄。

如果流寇人数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多,那么朝廷肯定又要派兵来清缴。

到时候川河镇这一片将成为战场,估计自家在村里也待不下去了。

上辈子自己只是懵懂稚儿,并不清楚周河县的流寇是怎么消灭的,但后期陆续有拖家带口的难民进入村子,要了食物又离开,那模样很是凄惨。

整理一遍洞府,樱宝这才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忽然有村民敲着铜锣满村呼喊:“流寇离咱们不到二十里啦,大家赶紧躲起来!”

他这一喊,将所有人都惊动了。

有人跑去村正家问情况,结果发现村正一家正在乱糟糟地收拾东西。

“陈三叔,这可如何是好?”村民问。

陈三友也不知该咋办,他思量片刻道:“大家不如进山吧,将家里粮食都运进山里,等流寇走了再弄回来就行。家里有地窖的,也可以把运不走的粮食藏进地窖里,猪牛羊的就赶进山里吧。”

“只能这样了。”村民飞快跑走,回家藏粮食。

姜三郎也得到消息,赶紧回家通知家人。“村里人都准备进北山了,要不咱们也进北山?”

北山林木茂盛,地域广博,村民藏进深山里不易被找到。

而南坡这边树木少,野竹林倒是多,但竹林太茂密,人畜根本进不去。

春娘皱眉,“去北山咱家的粮食与棉花怎么办?”

家里存了这么多的粮食与棉花,根本无法全部运走,难道就放弃了吗?

姜三郎叹气,“能带一点是一点,只能这样。”

流寇离他们只有二十来里,这会儿估计连二十里也没有,不要两个时辰就能赶到。

而他们这小村离官道很近,流寇沿途扫荡,肯定会进入村子抢掠。

数百人的队伍,想屠一个村里不要太简单。

“爹,咱们不如去前面野竹林吧。”樱宝开口:“野竹林那边可以藏身。”

南坡野竹林的范围很大,前阵子又被她跟楚楚她们砍过一些竹子,自家一家钻里头躲个十来天都没问题。

前提是流匪没有发现里头藏了人。

第一百三十九章:躲藏

姜三郎向来无条件信任闺女。

“好,就去野竹林,我去通知你大伯二伯,你跟你娘赶紧收拾一下。”

说着姜三郎就出了门。

春娘对闺女道:“你去收拾些厚实衣裳带上,秋夜寒凉,咱们不知要在外头躲多久呢。娘这就把昨儿蒸的馒头装骡车上。”

还要装一点稻米与麦子,金耳种苗也必须带点儿,不然被人祸害了以后就没种菌了。

樱宝点头,跑进自己屋里,将两只箱子与家具啥的直接收进洞府。

又去自己种金耳的竹棚,将所有金耳雪耳都收了,连木架子一起一锅端。

接下里只等阿娘收拾完毕,她好收尾。

一刻钟后,春娘将该收拾的都装上骡车,就要给家里大门上锁。

樱宝接过锁头:“我来吧,阿娘你快去叫阿弟他们回来。”

“嗯。”春娘将锁交给闺女,匆匆忙忙去找姜杰姜武。

樱宝见阿娘走了,立刻跑去放粮食仓库,将屋里所有粮食都收起来,之后又跑去阿娘屋里,将他们的木箱家具等一股脑收了。

再去灶房,连锅碗瓢盆也没放过,堂屋里的大桌供桌椅子啥的也都收了。

看看空空荡荡的屋子,满意地锁上门。

锁了门,樱宝让阿娘带弟弟先走,自己又去老爹的菌棚里,将剩余的金耳罐子与木架一起收了。

又去鸡棚里将所有鸡捞进鸡笼,直接收进洞府。

之后给呦呦披上鞍子,牵着它往外走。

只要自己再把院门一上锁,就没人发现屋子已经空了。

“宝儿,快走吧,你大伯二伯他们已经收拾好了。”春娘焦急喊道。

姜杰坐车上也喊:“姐姐快来。”

姜武:“姐姐你太磨蹭。”

“来了来了。”樱宝跑过去。

姜大郎姜二郎与姜成已经挑着被褥细软等物往竹林那边去了,大妮二妮与爷爷奶奶伯娘婶婶一起,每个人背上都背一背篓,手臂上还挎着一个大篮子。

篓子里篮子里都装满最重要的的物品,至于粮食大匾子啥的,都堆放在骡车上了。

魏湛与姜泉元宝虎子几个也跟在大家身后,手里或多或少都拿着自己的物品。

“唉,早知就应该挖个地窖,家里还剩好多粮食呢,这可怎么好哦。”姜刘氏边走边回头看,满脸心疼。

樱宝眨眨眼,但自己没办法兼顾大伯二伯家。

她敢收自家东西,也是因为钥匙在自己手里,还一个就是方便,自己稍微动点脑筋爹娘就不会发现,即便发现她也能圆过去,但大伯二伯家那边,自己就不好做手脚了。

算了,就这样吧,说不定流匪到不了自家这边呢。

姜家人陆续进入野竹林深处,直到无法再深入,这才停下。

姜大郎与姜二郎抱了几捆竹子堵在来路上,这才对家人们说:“你们在这里躲着,不要生火,也不要让骡子叫唤,我们出去看看。”

“那你们小心些,瞧见有人上来就赶紧躲起来,别跟他们对上。”姜老汉担忧道:“唉,三郎去村里也不知啥时候回来,万一碰上流寇就糟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