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福星闺女后,全村都旺了(173)
出了屋,外头晴空万里,太阳已经升到树梢。
大伯娘二伯娘与阿娘正在灶房忙活,姜大爷的儿媳妇与孙媳妇在旁跟她们说话。
樱宝去外头茅房回来,看到呦呦正被几个孩子围观。
这些孩子里,不仅有姜大爷的重孙子,还有几个邻居孩子。
姜大爷爷的重孙子樱宝是认识的,因为他们在二伯成亲的时候去过东陈村,一个叫姜冲,一个叫姜冒,都是老实孩子,不调皮不捣蛋。
呦呦瞧见樱宝,顿时激动地踏起蹄子。
樱宝走过去,摸摸它脑袋,将绳子解开,牵它往外走。
“小姑姑,我能骑它吗?”五岁的姜冒怯生生问。他曾见过这个小姑姑骑鹿,所以特别想骑一骑。
樱宝:“它没有上鞍子,不能骑。”
见姜冒垮下脸,又说:“等我给它系上鞍子再给你骑吧,这会儿它饿了,要吃草。”
姜冒眼睛一亮,连连点头。
樱宝牵着鹿走出院子,几个孩子像尾巴一样跟在身后,她想从洞府拿点青苗给呦呦吃都不方便。
不过,自己可以用包包作掩饰,从洞府取点儿麦子出来喂呦呦,这些孩子应该看不出什么来。
樱宝扫视一遍身后孩童,从包包里摸出一把麦子,递到小鹿嘴边,让它慢慢舔舐。
“你怎么喂它麦子啊?”有个孩子惊奇道:“你爹不打你吗?”
樱宝还没说话,七岁的小侄子姜冲道:“三爷爷才不会打小姑姑呢。”
邻居孩子不解:“为啥?她都敢糟蹋粮食,她爹难道不管吗?”
自己若敢这么干,爹娘一定会把他屁股打开花。
“哼!小姑姑是小神仙,别说喂鹿吃麦子,就是喂鹿吃干饭,三爷爷也不会打她!”
姜冲去过三爷爷家两次,每次都听人议论,说小姑姑是小仙童。
连太爷爷也说,自家种的棉花与金耳就是仙童赐下的,所以自家才盖了好几间新房。
既然小姑姑是仙童,那么无论她做什么,都是被允许的,姜冲这么理解。
樱宝:……
好吧,随他怎么说,反正自己已经习惯到麻木。
别的孩子一听,不由偷偷打量眼前女娃娃。
还别说,好像真的跟寻常人家孩子不一样。
几个孩子顿感崇敬,连走路喘气都放轻几分,生怕惊扰了小仙童。
再瞧姜冲与姜冒,他二人神气活现地紧跟在樱宝身后,下巴扬的高高,活像两只骄傲的小公鸡。
给呦呦放了屎尿,又寻个小池塘让小鹿饮了水,樱宝这才牵着它往回走。
忽然,有不少人涌进村子,他们脚步踉跄,身上脏污,背上还背着竹篓与被褥,像远道而来的难民。
“樱宝!樱宝!”一个人远远瞧见她与小鹿,飞快跑过来。
“陈银叔叔?”樱宝好不容易才认出跑过来的男人竟然是陈村正的二儿子陈银。
只见他蓬头垢面,身上衣裳都被泥浆糊的不成样子,脚上连鞋都没了。
陈银冲过来,一把抱住樱宝放声大哭:“我可找到你们了…呜呜呜呜……快救救我爹吧……”
然后樱宝被陈银带到陈三友跟前。
此时陈三友倚靠在大儿子身上,双眼紧闭牙关紧咬,面色蜡黄肢体抽搐,一看就不太好。
樱宝给他探了脉,又扒拉他眼皮瞧了瞧,说:“陈三爷爷他中风了。”
“啊?”陈银一听就傻眼了,忍不住再次嚎啕,扑通跪在陈三友面前:“爹!爹啊……”
樱宝推推陈银:“别碍事,我要给他刺血治疗。”
第一百四十三章:中风
陈三友被抬到姜大爷家,放在一个竹床上。
鉴于陈三友口眼有些歪斜,樱宝取出温夫人送给她的银针,给陈三友扎针。
取地仓、颊车、哑门、合谷及通里、廉泉、承浆、风池等穴位,慢慢将银针捻入。
扎完针,又给他针刺放血,之后撬开他牙齿给灌了半碗掺了五鼎芝的汤药。
温夫人也给陈三友把了脉,肯定了樱宝的判断。
但她没有药材,只能指望小徒弟樱宝的治疗。
樱宝给陈三友针灸又放血,一通治疗之后,他的面容稍稍放松,很快沉睡。
陈银见老父平稳,这才放心,与姜三郎等人谈起流寇的事情。
“那些流寇太凶残,见人就杀,连老人孩子都不放过。”
陈银用袖子擦擦眼睛,低落道:“他们还进山搜索,我见势不妙就带着家人往山里跑,路上将很多粮食都弄丢了。”
姜三郎好奇:“那你们怎么会来到姜家村?”
陈银苦着脸道:“大伯说要找个偏僻村子投奔,就想到了姜家村,因为你们老家就在这里,说不定还能遇上,于是咱们就往这边来了。”
“那陈族长人呢?”姜三郎问。
陈银:“大伯一家跟咱们分头跑,后来失散了。”
山林里连道路都没有,后面又有匪徒追袭,他们一行几十人慌不择路,哪里还能团一起。
“路上爹忽然晕倒,咱们都吓坏了,昨儿连夜赶路,没想到真遇到你们了,呜呜呜呜……”
陈银想起昨夜的惊慌无措,以及今早看到大鹿与樱宝时的狂喜,就忍不住泪目。
姜三郎拍拍他的肩,无声安慰。
姜老汉见陈三友一家没吃饭,便让儿媳用自家的米给她们煮了一大锅米粥。
陈三友家连老带小共十几口人,虽也带了点粮食,但不多,姜老汉有点挠头。
可都是逃难的同村,还是相处不错的熟人,真要甩袖不管好像说不过去,但若管,自家就那点儿粮食吃完可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