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福星闺女后,全村都旺了(233)
若是寻常女孩子,被别人当面嘲讽,没几个能绷住不暴跳的,偏偏这陈甜甜挺能忍。
不过,即便她再能忍也没关系,若她明日还跟着自己,就拿她当沙包练一会儿再说。
病号间,李郎中给赵四郎把了脉,欣慰道:“你的病情已经稳定了,照这个势头,只要好好将养,过些日子就应该康复。”
赵四郎的面上灰败已经全部褪去,唇色也带了一点粉红,他朝李郎中深深一揖:“小子承蒙先生救命之恩,不胜感激。”
那妇人也给李郎中福礼,欢喜的流下眼泪。
这时,陈甜甜走上前,将手中药碗捧来,轻声道:“赶紧喝药吧,一早就煎好的,趁热喝便能早早康复。”
赵四郎又朝陈甜甜行礼,“多谢小娘子费心。”
妇人接过陈甜甜手中药碗,也连声道谢。
陈甜甜微微一笑:“不用谢,公子的病情不能耽搁,每日起早煎药是我份内的事,公子不必挂怀。”
妇人朝她看一眼,没再言语。
她每日一大早都瞧见那个叫樱宝的孩子去药堂领药煎药,这少女就远远看着,不知啥意思。
这会儿又说出这般话,好似煎药的是她一般,啧啧,小小年纪心思挺多。
第一百九十四章:坐诊
第二天,那赵公子终于走了,给足药钱后,还留了一百两银子与一张名帖。
“原来是府城赵家子弟,怪不得。”李郎中将名帖收进抽屉,与众多名帖放在一起。
府城赵家是都督府的亲族,据说他们家还出过一位王妃,在当地算是望族。
只不过这位赵家公子的处境似乎不太好,也不知是不是因为生病的缘故。
大家子弟也不好当,即便你是嫡系,只要身体不好或者脑子不好使,依旧会被家人嫌弃。
估计这位就因常年生病而被放弃。
从随行奴仆的表现就能看出,这位小郎君在家里并不怎么受待见。
李郎中负手走出药堂,站在台阶上朝集市观望。
明日便是重阳节,集市上已经有小贩在卖糙花糕。
糙花糕,就是有三层夹心的米糕,里头放了大枣果脯蜜饯等,宣软厚实,味道还不错。
还有村民在售卖菊花与茱萸叶子,一把只要两文三文。
李郎中又瞧见自家小孙女与陈甜甜陈招三人正在买糙花糕,每人拿了一块,边吃边逛小摊,一路说说笑笑,十分要好的样子,却不见樱宝。
李郎中皱眉,扭头逡巡一圈,果然见那小小女娃正在看药典。
“樱宝,为何不与夕华她们一同去玩?”李郎中走进药堂。
药堂不忙的时候,只需一个人看铺子就行,其他人可以出去逛逛玩玩,或买点吃食。自家那小孙女就是这般,一逮到空闲就跑出去疯玩。
樱宝:“浪费时间。”
跟陈甜甜与陈招一同出去,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精力。
当然,她也知道陈家姐妹的小把戏,搞孤立嘛,她上辈子早就见识过,自己根本不屑与之对垒。
她要的,从来不是陈家姐妹以为的那些。
所以只要不来打扰她学习看书,其他的随她们折腾好了。
李郎中摇摇头,拿起一本药方道:“那好,我来考问你几个问题。”
樱宝一听顿时合上药典,目光灼灼望向老人家:“您考吧。”
她也想了解一下自己所学,是不是真的都记熟了。
李郎中:“某人四十许,近两月以来常感上臂麻木,从臂至手时痉挛,指尖麻,面色白,喜汗出,纳可,二便可,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涩。该如何开药?”
樱宝想了想,答道:“生黄芪十钱,桂枝二钱,生白芍二钱,生姜二钱,大枣三个切片为引,煎服一旬半。”
“不错。”李郎中又问了几个常见症候让樱宝回答诊治药方,她都一一答出。
李郎中欣慰笑道:“樱宝,明日你便接诊,写了方子之后拿给我看。”
“嗯。”听说让自己接诊,樱宝很是高兴,连连点头。“我一定能治好他们的。”
第二天,樱宝穿戴的整整齐齐坐在诊桌后头,静等患者上门。
李夕华好奇地问:“樱宝,你坐那里做什么?”
那个诊桌向来是大哥与爷爷坐的,偶尔二哥也坐那儿给人看诊,但也只是祖父在场的时候他才可以。
“李爷爷让我今日接诊。”樱宝一本正经道。
李夕华惊愕:“你才几岁就能接诊了?”而且樱宝才来药堂几个月好吧,怎么就能接诊了?
“祖父确实让樱宝今日接诊。”
李蔺道:“夕华你加把劲,等将所有脉案药方都记牢,你也可以接诊了。”
李夕华垮下脸,撅嘴嘴跑去翻书。
这么厚一本,她要背到什么时候才能全记住?
陈招与陈甜甜面面相觑,心里都不是滋味。
自己连药材都认不全,五岁的姜樱宝却要接诊了。
“哼!不就是比咱们多学几个月么,有什么了不起。”
陈招暗暗嘀咕一句,拿起一本药典跑到李蔺面前:“李哥哥,你教教我好不好?”
李蔺一脸为难:“你连医书都没看过,我怎么教你?”
他又不是教学夫子,做不到一字一句教她们读书。
“……”陈招连忙补救:“我…这医书上有好多字都不认识,李哥哥,你能不能告诉我这些字怎么念,是啥意思?”
李蔺皱起眉。
他自己还有好多典籍药方要看,真的没空教人读书识字。
陈甜甜见李蔺对陈招露出不耐神色,连忙拿起一本药典假装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