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福星闺女后,全村都旺了(306)
李胥瞧见樱宝很是高兴,恭恭敬敬给她行个礼:“小郎中。”
樱宝也回个礼:“有劳李郎君了。”
“哪里哪里,咱们上船吧。”
李胥先上了船,将背上背架放下,去搀扶樱宝几人。
待所有人都上了船,渔船撑杆离开码头,顺流而下。
樱宝坐在渔船上,一直观察着李胥,见他身体还是很虚弱,不时咳一下,便问:“李郎君,你的身体好些没有?”
李胥轻声道:“好多了,幸亏小郎中的药。”
“既然好多了,你为何不去赶考?”
今年是三年一次的乡试年,只要李胥赶去州府,应该还能赶得上八月份的考试。
李胥摇摇头:“小郎中有所不知,小生病了好几个月,不仅身体被拖垮,功课也耽误了,所以想过几年再下场。”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去州府的盘缠没了。
今儿之所以有钱雇船回家,是因为他将小郎中给的药丸子卖出去两颗,得了四贯钱的缘故。
做这事儿的时候,他挺羞耻的,毕竟这药丸子是小郎中送的,自己却翻倍卖给外人赚取盘缠。
但不卖的话,自己又无钱回乡,所以……
李胥心虚地望一眼樱宝,掩口低低咳几声。
“哦。”樱宝点点头,似乎明白了。
渔船顺风而行,又挂了帆,行驶的很快。
一百多里的水路,只一天功夫就到了。
李胥带着樱宝几人上了岸,天色已晚。
于是几人又去附近找个客栈住下。
一夜无话。
清晨天不亮便退了房,李胥又雇了辆牛车,带她们三人先回乡。
他要先回家看一眼老母亲,再亲自送她们去明江那边的大码头。
自己在安平县生病期间也寄了信回乡,却没人过去接他,也不知是不是家里出了事的缘故。
几个时辰后,牛车终于到达茶树乡的一个小村。
刚进村就有人认出李胥,高声叫道:“呦!这不是咱村的秀才公么?去府城考完试啦?可中了举人没有?”
李胥朝那人拱拱手:“四叔,我没去府城。”
“没去府城?那这么长时间你去哪里了?”
被称作四叔的中年人朝牛车瞟一眼,大惊小怪道:“哎呦呦,你怎么带个婆娘回来?这是在外头成亲啦?”
樱宝冷冷对这人道:“我们是路过此地的郎中,大叔可千万别信口开河。”
春娘也黑了脸,连忙拿起斗笠戴上。
第二百五十六章:寡妇
李胥涨红了脸,不悦地对中年男人道:“四叔,这是我的救命恩人,您可别胡说。”
说罢背起书架,领着春娘母女几个走向一个围着破旧竹篱笆的房屋。
屋内昏暗,却收拾的干净整洁。
“娘!”李胥放下背架,跑进屋里。
屋内木床上,躺着一位白发苍苍的女人,听到声音,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胥儿…”
李胥扑过去,跪在床前哭道:“娘你怎么了?是病了吗?”
白发妇人老泪纵横,伸出枯瘦的手摸索着儿子:“胥儿,真的是你?”
“嗯嗯,是我,是儿子回来了。”
李胥抱着老妇的手臂哭起来,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取出一个小包,捏出一个药丸子塞进老妇嘴里。“娘你吃这个,是小神医给的,儿子就是吃了它才能回来见您。”
老妇人吃下药丸子,哽咽道:“胥儿,你真的回来了呜呜呜呜……娘没做梦吧?”
李胥:“您没做梦,儿子在客栈病倒了,幸而遇到小神医施救,这才死里逃生。”
老妇人安氏闻言嚎啕大哭起来:“我的儿,是娘没用,之前接到你的信本想去接你,可在路上摔了一跤,将脚给崴了。”
当时她脚踝红肿根本无法行走,只好去向胥儿他大伯一家求助。
结果那几天他大伯不在家,妯娌李大嫂直接拒绝了她,还说她小题大做。
急怒攻心之下,安氏当晚就病了,这一病就是好几日。
之后李大伯回来告诉她,李胥已经被安排在客栈养病,说不用家里人操心,等他病好就直接去府城赶考。
安氏闻言稍稍放心,在家里修养了好些日子,脚踝的伤才稍微好点儿,但眼睛愈发看不清东西,现在已经是半瞎状态。
李胥显然发觉老娘的眼神不对劲,连忙问:“娘,您的眼怎么了?能瞧见儿子吗?”
他娘因为常年刺绣供他读书,生生将一双眼睛给熬坏了,一到晚上就看不清东西。
可现在是白天啊,她怎么就看不到了?
“能,能看见。”安氏怕儿子担心,抹去眼泪,挣扎着坐起身。“既然客人来家里,我得出去接待接待,免得失礼。”
“好。”李胥扶起老娘,边给她找鞋,边说起自己在安平县给大伯寄信的事。
安氏一怔,眼泪哗哗的又流下来。
屋外,樱宝与春娘陈招站在屋檐下等了一会儿,就见李胥扶着一个白发苍苍的妇人出来。
“客人,快请屋里坐。”安氏朝人影方向微微福个礼:“家里贫陋,让您见笑了。”
春娘带着两个孩子赶紧回礼:“哪里,是咱们打搅了。”
李胥左右看看,回屋搬几个凳子出来,摆在屋檐下,让春娘她们坐。
春娘与安氏互通姓名,又寒暄几句,这才聊起李胥在客栈的事。
本来春娘不想多言,但备不住安氏一个劲地询问。
当安氏知道儿子在客栈奄奄一息,差一点没命时,忍不住掩面而泣。
原来李胥送第一封信给他娘之后,又陆续写了两份信给他大伯,希望他大伯带银子去接他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