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福星闺女后,全村都旺了(332)
这表示有人半夜来过,用这些东西先占好地盘,第二天就按自己的记号摆摊儿。
估计二堂哥也来过,只见他们马车所在的地方放了十来块碎瓦片,圈出一块地方。
“樱宝,饿了吗?”姜泉摆好转盘,准备去不远处的食铺买早点。
樱宝打个哈气:“我要吃馄饨,还要吃肉饼。”她忽然想念起姑母的肉饼。
“等着!我去买。”姜泉兴冲冲跑去买早点。
不一会儿,他就端着两大碗馄饨过来,腋下还夹着一个油纸包。
樱宝坐在马车上,一口馄饨一口肉饼,吃的喷香。
天色渐渐明亮,街道上的人慢慢多起来,大多数都是来摆摊的小贩。
樱宝瞅着自家那个彩色大转盘,还有转盘旁边的一块告示牌,上头书写:姜记特产,县学对面,售卖本县特产,童叟无欺。
再看转盘,上头已经被姜泉画上各种图案,每种图案都对应一种小商品。
最贵的,竟然是一只银镯子。
吃完馄饨,姜泉将碗筷递还给小食铺,便自顾自站在那里射箭,吸引客人。
樱宝坐在马车上有些百无聊赖,见二堂哥还在射箭,便道:“我回去啦,你一个人在这里行吗?”
“回哪里?”姜泉不明所以。
樱宝指指铺子方向,“我去铺子门口摆摊。”她前两日陆续拿出来很多苹果与香瓜,还有一些花卉,就是准备在铺子里售卖,好给铺子增加人气。
姜泉点头:“好吧。”
反正三叔也在,小堂妹若是忙不过来,三叔肯定会照应一二。
县学这边比起集市那边的人流量少了不少,路边摆摊的也稀少。
樱宝与老爹将铺子门打开,又抬了一个小竹床放在店铺门口,竹床上摆了一大堆鲜艳夺目的牡丹花与菊花。
这一簇簇的牡丹,花茎被浸过瞳孔泉的棉团包裹住,能开上好几天不败。
还有一筐清香扑鼻的木丹花,一筐红彤彤大苹果,另有一大筐金黄色与青绿色的香瓜。
姜三郎虽疑惑大冬天的为何会有这种东西,但也想不出有什么古怪。
毕竟有些豪富之家也会建一些暖房,暖房里养着不少珍贵花卉。
但具体会养什么,普通百姓不得而知。
也许这些牡丹与木丹菊花,就是某些大户人家养的呢。
至于苹果啥的,倒也不稀奇,有的果农还特意将秋果保存到冬季售卖,以期能卖出高价。
东西刚摆出去没多久,就有人围过来观看。
因为这一床鲜艳的牡丹花太吸引人了,连姜云娘都跑过来看好几遍。
“这花怎么卖?”一个大娘问。
樱宝:“牡丹五十文一朵,木丹一百文五朵。”
“呀!这么贵!”大娘咋舌:“赶上绢花价格了。”
樱宝一本正经道:“绢花没有香味,我家这些花都是鲜嫩的真花,可以好几天不败呢。”
时下人爱戴花,更爱真花,绢花虽然永不凋谢,却也是下乘饰物。
特别是万花凋零的冬季,元正时能戴上一朵真的牡丹走亲访友,那可是倍儿有面子的事。
第二百七十八章:没打赢
围观的人啧啧几声,看了又看,最后有人买了五朵木丹,说是要回去缝在香囊里。
五朵便是一百文,但这种木丹香气浓郁,应该可以用很长时间。
于是陆续有人买木丹花,很快将一筐木丹买去一半儿。
随着客流量越来越多,牡丹与菊花也卖出去一些。
香瓜与苹果也有人购买,还一次购买十个,就是一贯钱。
一时间,樱宝忙得不可开交。
为了防止有人拿走东西不给钱,姜三郎站在一张凳子上一眨不眨盯着众人。
还真给他看到有人偷偷将两个大苹果揣进宽袖中想溜走。
“喂!把钱付了再走!”姜三郎跳下凳子拽住这人,冷冷道:“要么就把东西放下!”
此人见姜三郎人高马大,自知打不过,只得灰溜溜将袖子里的苹果拿出来,扔在筐里。
樱宝见自己摊位前的人越来越多,感觉有点招架不住,连忙对老爹道:“爹,咱们把东西搬柜台里吧。”
有了柜台的阻挡,应该能安全许多。
姜三郎也觉得在外摆摊不太靠谱,于是将东西都搬回铺子柜台里,只在柜台上放了几个样品。
如此一来,围观的人少了,但真正想买东西的人没少。
果然,摆摊还是不适合自己,樱宝感叹。
一上午时间,一大筐苹果与一大筐香瓜全部卖光,鲜花也剩寥寥几朵。
樱宝扭头看一眼钱箱子,那里已经满满当当。
就是不知道二堂哥那边的情况如何,她得去瞧瞧。
但去之前,她还得从洞府拿点苹果与鲜花出来,下午回乡时带回家去。
“爹,我去看看二堂哥。”樱宝对姜三郎道。
姜三郎点头:“出去的时候带上大黑。”二侄子就在另一条街道上摆摊,从这里过去拐道弯就能看到。
“好。”樱宝高高兴兴从铺子后门跑进后院,去屋里放出一筐葡萄与两筐苹果、一筐香瓜,还有一大筐鲜花。
家里现在什么都不缺,唯一缺的就是这些东西。
之后带上小黑,兴冲冲去找二堂哥。
樱宝赶到集市,正好瞧见一名无赖讹诈姜泉。
“娘的!你小子敢骗老子!要么赔老子五两银子,要么就把那银镯子给我!”
原来无赖拿十文玩射箭关扑,结果就射中一个小瓷偶,这让他很是恼火,于是揪住姜泉不放,想白得银镯子首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