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福星闺女后,全村都旺了(413)
也幸亏他们村还算富裕,不然很多人都得去逃荒。
抱怨归抱怨,该缴的粮食还得缴。
东陈村人幸亏有屯粮的习惯,不然真的没办法缴纳赋税了。
因为整个琴川县都非常缺粮,连姜泉都回来说,粮铺的粮食涨价,县衙为此还开放一次义仓,在菜市口架锅熬粥分给县城内滞留的难民。
樱宝只觉得本县县令脑子有毛病。
这么长的时间,竟然不把水灾难民安置好,依然任他们在县城流浪。
还是说,县令以此开放义仓,想将义仓内的粮食以赈灾之名,悄悄给卖了?
但这些都不干自己的事,她也没本事干预县令的决定。
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若又有流民作乱,东陈村能抵御住就行。
很快到了元月。
姜家可热闹了。
不仅魏湛没回家过年,吴老先生也没走,连周无常都带着大徒弟来到姜家,还带来一大箱子书籍赠送给姜杰。
幸亏姜三郎家屋子多,不然真的不够住。
过完年,周无常带着大徒弟又走了。
樱宝与张闵早已习以为常,都快将自己是他徒弟的事给忘了。
初春季节,冰雪还没完全融化,住在南坡的难民们便四处寻找野菜吃。
东陈村外头的野菜可真多,那荠菜都是成片的生长,不仅个头大,还个个嫩汪汪,根本挖不完。
他们将荠菜挖回来洗干净切碎,掺在大米里一起煮,可以让全家吃到肚儿圆。
难民们的大米都是用皂角米跟姜家与村里人换的,节省着吃,吃到夏收时候没问题。
这期间,他们只要在东陈村找份活计,日子不愁过不下去。
这样的生活虽凄苦,但已经比他们之前的日子强百倍。
他们在老家的日子,那才叫绝望。
收下来的粮食陆续被县衙收走,为了活命,他们只能卖掉田地,带着卖田买的粮食踏上逃荒之路。
最后他们发现了这个村子,富裕的让人眼红。
于是他们领头的林五郎决定留下来,不走了。
事实证明,林五郎是对的,他们终于能在此落户了。
第三百四十七章:陌生人
樱宝一早起来洗漱完,先去给家里的鸡鸭喂一遍食,然后将它们赶出院子。
从鸡窝里捡起十几只鸡蛋鸭蛋,放在草篓子里。
再去灶房,将两只大水缸放满水。
春娘已经起来做饭了,先煮一大锅米粥,再和了一盆面糊糊,烙鸡蛋饼。
小菜是自家腌制的糖醋蒜头,还有酱豆子与臭豆腐。
这种臭豆腐其实不臭,是由豆腐自然发酵而成,味道很是鲜美。
豆腐里还加了一些萝卜片与香菜,是佐饭佳品,吴老先生最是喜爱这个臭豆腐,每餐必吃。
“樱宝,你准备就在家里待着了?”吴老先生边喝粥边问。
樱宝点头。
她觉得现在的日子挺好,自己竟不知不觉将周围乡村得背疽的人都治好了,直到今天都没人来找她治病。
这也难怪,村里的人这些年都不怎么生病,即便哪个孩子头疼脑热,跟樱宝讨一碗药汁就行。
治病的草药都是村里人从野地采回来的,自家留一部分,其余都交给小神医了。
吴老先生又道:“樱宝,有没有想过去蜀地看看?”
樱宝摇头:“俗话说父母在不远行,我就在家陪着爹娘。”
洞府上下两层被爹娘打理的井井有条,给自己省了不少事,她才不要离开父母四处乱走。
吴老先生拿起一块鸡蛋饼,在上头抹点儿臭豆腐,卷起来美滋滋吃着,说:“你吴叔还有两年就任满,也不知会不会留任。”
他儿子不想留任,竟还萌生弃官的想法,这让吴老先生很是着急。
他想让樱宝去劝劝,或许儿子就改变想法。
“吴伯伯肯定不会留任。”樱宝十分笃定。
她梦里,吴道子回京续职后,官升一级,后来担任豫州府府官。
吴老先生没在说什么,自顾自吃着鸡蛋饼卷臭豆腐。
那个臭小子不当官也好,然后他们父子就在这里定居,到时候再给儿子娶一房妻室,哪怕是村里姑娘也行,只要让他吴家开枝散叶,身份什么的根本不重要。
老先生每日看着小娃娃跑来跑去,心里羡慕的紧,恨不得自家儿子立马成亲,给他生一群小孙孙出来。
到时候,自己就免为其难地操点儿心,将他们一个个培养成材,像姜杰那样。
樱宝不知吴老先生心中所想,吃完饭就去写字。
其实是在写自己需要购买的东西。
种子与农具还得买一些,盛水的葫芦也得抽空拿几个出来,
姜家现在的大部分土地也交给雇农打理,所以春娘与姜三郎不怎么忙碌。
但播种的时候还得去盯着,不然一不留神种子就用超了。
众人吃过饭,也都去各忙各的,家里很快就剩春娘与闺女。
春娘收拾好碗筷,又拎起菜篮子去菜地摘菜。
就见自家屋子外头站了三人。
“你们找谁?”春娘瞧见陌生人,不由警惕起来。
来人笑道:“我们是来求诊的,请问你家小神医在家吗?”
“你们是哪里人?”春娘见他们口音古怪,便询问一句。
一人脸上不耐之色一闪而过,但仍笑眯眯道:“咱们是邻村的,家里人病的急,所以想请小神医出诊。”
春娘一口拒绝:“真是对不住,我闺女就一小姑娘,从不出诊,你们若看诊,还是将病人带来。”
“你这个······”一人面露凶相,恶狠狠道:“别敬酒不吃吃罚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