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捡了福星闺女后,全村都旺了(443)

作者: 久l久 阅读记录

其他亲戚女眷也送了自家纺织的棉布等,安氏与温夫人王夫人也都送来压箱银子。

这时,催促的鞭炮再次响起。

大妮抱住阿娘痛哭起来,周氏更是哭的不能自已。

春娘与燕茹瞧着,联想到自家闺女,哭得比周氏更伤心。

喜婆见状,没好气地让人将她二人拉出闺房。

当第三挂鞭炮响起,姜成进屋。

喜婆给大妮重新补妆,之后让她站起来,趴在大哥背上。

姜成背起妹妹,喜婆顺势给新娘盖上盖头。

周氏见闺女被背走,索性嚎啕大哭起来。

众人纷纷安慰。

姜成将妹妹背到花轿前,抬轿的都各就各位站好,喜婆将大妮扶下来,踩着地上的红毯送进花轿。

“起轿喽!”随着媒人一声吶喊,轿帘放下,花轿抬起。

新郎朝岳父深深一揖,转身上了马。

姜成与舅家两个表兄弟去送亲,也都骑着马。

这一次,大妮的嫁妆箱子在前头,花轿在后。

樱宝与二妮站在围墙上数了数,嫁妆一共三十六台,由十八个人挑着。

一台其实就是一样东西,比如:一对儿马桶算一台,一个妆盒与镜子也算一台,至于妆盒里装了什么,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有钱的,妆盒里装满金银首饰。没钱的,也许就是几对绢花。

反正就是,娘家的陪嫁都放在明面上,比如布匹绸缎,值钱器皿,洗漱用的各种盆,痰盂,香炉,帐缦等等。

被子也有,周氏给闺女打了四床棉被,都是八斤一床的。

褥子娘家是不陪的,那个必须是婆家准备。

当然,樱宝与二妮也给大妮姐姐送压箱了,樱宝送了四匹丝绸绢布,二妮给大姐一对鸳鸯银梳子,祝她夫妻和顺。

接亲队伍越走越远,樱宝与二妮也从围墙上下来。

二妮怅然若失道:“樱宝,我真的不想嫁人,你瞧,大妮姐以后都不能经常回家了,咱们也没机会跟她一起玩儿。”

樱宝也这么认为,不由忧愁起来。

“可不嫁人,以后会被人说嘴。”二妮怏怏道:“人家会戳阿爹阿娘的脊梁骨,说他们教女无方。”

这话是亲娘冷氏说的。

因为闺女迟迟不说婆家,冷氏也有点着急,不敢在闺女面前说姜二郎与燕茹的不是,只能隐晦地提点二妮。

樱宝皱起眉。

确实,女子不嫁,外人不仅议论她,还要骂爹娘,这事儿就很难办。

第三百七十三章:含羞带怯

大妮成亲没多久,又有消息传来,朝廷征兵,每户有两丁者,必须出征一丁。

姜大伯家正好摊上出征一人。

这次征兵不准用更卒,所以姜大伯家必须有一人要上战场。

最后,写着姜泉名字的征丁文书被衙役送来,让他五日内去驿亭报道。

姜泉这阵子正好在家,接过文书也没说什么,只是将自己藏钱的地方告诉给了阿娘。

“娘,我床下埋了一个箱子,里头有两千五百两银子,县城我的屋里还埋了五百多两,您让爹有空去取回来。”

周氏听儿子像交代后事一样说出银子数量,心里更是害怕,一把抱住他哭起来。

“儿啊,娘今日就给你娶个媳妇回来,你们早点圆房,留个后也是好的。”

姜泉摇摇头:“娘你说什么呢,成亲哪里能这般草率。”

其实他之前在县城看上一个姑娘,但姑娘家的哥哥不学好,所以自己就将心思歇了。

这一耽搁,就耽搁到十九。

至于乡里的姑娘,说实话,姜泉是瞧不上的。

一是因为乡里姑娘大多不识字,二是,乡里姑娘确实没有县城的漂亮。

家世什么的,好点的自然最好,但姜泉还是更看中女方家人的品行。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挑个什么劲儿。”周氏捶了儿子一下。“我现在就是找媒人。”说着就往外走。

“娘,”姜泉拦住老娘:“都什么时候了还盘算这些,您别操心了,我还有事,就不跟你说了。”

姜泉匆匆出了门,去找小堂妹。

樱宝正给二堂哥准备出征用品,各种伤病药也配制不少。

除此之外,她还请集市上的皮匠给二堂哥做了一副牛皮甲,能护住脖子与前后腹背的,还有护腕。

一进战场,刀剑无眼,这些能保证他不会被人一击毙命。

还有一双厚底牛皮靴子,哪怕是冰冷雪地也不怕冻着。

姜泉摸着小堂妹准备的东西,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樱宝将东西放进一个大背包里,说:“这个背包里头还有个挎包,一个腰包,你可以将珍贵东西随身携带,我听说部曲里也有小偷,专门偷新兵的东西,你可千万小心。”

“嗯。”姜泉将挎包与腰包拿出来,在身上比划。

腰包有巴掌宽,很是实用,可以贴身系在腰上。

樱宝还从一个大箱子里拿出一把砍刀,两把带鞘匕首:“这个你也带上,我还请人做了一杆长枪,到时候也拿给你。”

军中虽也发武器,但不会有好的刀枪弓箭到新兵手里,所以他们提倡兵卒自带武器。

姜泉:······

他初初接到征兵令还是懵的,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准备什么,这会儿见小堂妹为自己考虑这么多,很是感动。

樱宝当然知道兵卒该带什么对自己有利,因为她前世就在都督府生活。

府里来往的都是各级将领,以及他们的亲兵。

而且他们经常谈论军中之事,包括武器马匹护甲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