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捡了福星闺女后,全村都旺了(482)

作者: 久l久 阅读记录

陈族长点点头:“对对!我这便去跟那几个商议商议,让姜大郎接手村正事宜。”

说罢,背着手去找几位村老,一起往姜家走去。

当姜大郎听到陈族长来意,有些赧然,局促道:“我、我不行。”

“怎么不行?”一位村老吹胡子瞪眼:“你莫非想给你三弟拖后腿?”

姜大郎:......

陈族长摸着胡须道:“咱们村的村正非你莫属,别推辞了,外头那么多户人家都等着盖屋呢,耽搁不得。”

“是啊,大郎你可别误了农事。”陈三友也道:“咱们选你,也是因为三郎的事务你都熟悉,搁旁人,未必能周全。”

姜大伯想了想。只得点头:“好吧。”

于是,姜大郎接手弟弟姜三郎的工作,担任东陈村的村正。

数个月后,周朝不仅平定成王叛乱,还将丢失的城池都收复回来,之后又攻下三个大州,将领土近一步扩大。

如今,大黔的领土只剩四个州,还都是十分贫瘠的地界,可耕种的农田很少。

大黔的士兵连饭都吃不上,哪里还能给朝廷卖命,纷纷逃亡,来到周朝地界,因为他们很多人的故土就在这边。

那些商贾与贵族世家也纷纷逃离,投靠大周。

这其中就有温氏一家。

温井言带着一家老小进入建康城,他本人凭借精湛医术,依旧成为太医院的太医。

到了大周开元四年,大周皇帝带兵亲征,一举拿下剩余的三州,将大黔皇帝慕容贤带回京城,封为长寿侯,锦衣玉食养在皇宫内院。

萧承隽也被带回,与他哥哥萧陌一起住在伯爵府。

他们的爹,中风后有点偏瘫,好在无性命之忧,被大周皇帝封为伯爵,居住在皇帝眼皮子底下,与他儿子一样,无事不得出京。

如今樱宝十六岁,妥妥的大姑娘一枚,已经与阿娘一起搬到县城居住。

姜三郎在县衙任县尉一职,事务繁忙,必须有人照料他生活起居。

于是春娘便带着闺女住到铺子旁边的两进宅院里。

正好闺女也大了,不宜经常抛头露面,所以春娘还买了两个小丫头,又雇了一个做杂事的婆子与一名车夫。

两个小丫头不大,年纪都是十一二岁,穷苦人家出身。

樱宝分别给她俩取名木香与杏花。

木香稍微稳重些,杏花性子活泼,她们自九岁便被父母卖掉,后辗转卖到琴川县,恰好遇到春娘与闺女去牙行看人。

春娘看她俩瘦的可怜,便全买了下来。

“小娘子,邮驿送信来啦。”杏花提着裙子飞快跑进樱宝闺房,将抱在怀里的包裹交给小主子。

樱宝接过包裹,拿剪刀将缝起来的针线拆开。

包裹里头有一封信,还有几匹好看的绢布,一匣子珠花。

这是弟弟姜杰寄来的,信中说他今年要参加会试,让爹娘与姐姐去京城陪他。

樱宝抿嘴微笑,立刻拿上信件去找阿娘。

她都好几年没见着两个弟弟了,特别是姜杰,自从跟随吴老先生去了建康,再没回家过一次。

姜杰曾寄信回来,说他被皇帝留在国子监读书,没考上进士之前,不许回乡。

还说吴老先生已经在京城任职,也回不来了。

如今江山一统,大周皇帝再次开恩科,广纳贤才,不论出生,只要是有才华的有志之士,皇帝都会亲自考察,如果没有劣迹、品德无亏,都会给予相应的职务。

“娘,小杰寄来包袱,还寄了信。”樱宝将信件读给春娘听,末了问:“咱们要不要去京城?”

春娘拿过信件仔细瞅了瞅,可惜她一个不认得。

叹口气道:“回头等你爹回来,咱们问问他去不去。”

自从丈夫当了县尉,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有时候出城巡视,一两天都不回来。

樱宝:“爹肯定去不成,到时候咱俩去。”

老爹可忙了,经常不归家,而且他现在是有品级的武官,不可能随随便便放下职务去京城,万一被上司贬摘,那才给弟弟丢脸呢。

第四百零七章:不归路

春娘:“那也行。唉,你爹也不知啥时候回来,咱娘俩不如先准备一下。”

“好啊,我还要出去买点儿药材带上。”如今是盛夏,防暑防蚊虫的草药必须多带。

娘儿俩开始准备带去京城的物件。

给儿子做的衣裳鞋袜都要带上,还有当地的特产也要带一些。

虽然这些东西都可以放在樱宝洞府里,但放在外头掩人耳目的箱子与背篓一个都不能少。

母女两忙活了一整天,终于收拾妥当。

晚上,姜三郎破天荒早回家,还带回来一个消息,东陈村种植的菌耳,被负责宫廷采购的人列为贡品。

也就是说,以后东陈村的金耳不能自己出售了,必须先交由县衙挑选,剩下的才能卖给商贾。

“这,他们给多少钱一斤?”樱宝忍不住问。

姜三郎:“今儿大令特意将我叫过去说了此事,还说县衙会按照十两一斤收购。”

樱宝蹙眉。

一斤十两,这对于村民们来说,肯定划算。

但自家的特产铺子就损失大了。

“爹,大令没说雪耳吗?”樱宝问。

姜三郎摇头:“只提了金耳,他说本县若有一种贡品,对整个县都大有裨益。”

樱宝:“既然如此,咱家以后多种雪耳。”

贡品就留给村民们做吧,自家以后主打雪耳。

而且雪耳的味道比金耳好多了,可当冬令补品食用。

小丫头端来热水,姜三郎洗了手脸,坐下吃饭,一眼瞧见放在屋子里的几个箱子,不由问:“这是要做什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