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苏轼的病秧子哥哥[北宋/科举](113)
苏景先的话还没说完,只看到有人从辽使臣的队伍里面猛扑出来,伸手就要拿放在最高处,代表十连全中奖励的琉璃盏。
琉璃盏通体翠绿,形状如同莲花花瓣一样,漂亮地精美绝伦,与其说是琉璃盏,不如说莲花琉璃盏更为贴切。
不过在苏景先心里,这东西的名字应该是玻璃莲花盏。
是的!他们!在北宋制作出来玻璃了!
苏景先发现,原来琉璃和玻璃的烧制方式完全不用,琉璃低温,玻璃高温。
难怪那个琉璃厂,能够承接现场烧琉璃的活计,来来回回的忙活,换成玻璃之后,来回出的汗就太多了,更累。
“怎么能上手呢,这位客人。”苏景先制止了对方要自己摸的行为。
主要是吧,玻璃敲出来声音没有琉璃清脆。
“好纯的颜色。”那人也不纠结,就这么远远看着,“好漂亮的绿色,这样一个杯子,一定很贵吧。”
很贵?不贵。
“贵啊!”苏景先心想,这真的要是贵的,哪里舍得给你们玩?
“我来一局。”那人知道贵之后更加确信,这就是一个稀有的杯子。
说不定就是这么些个少爷,直接拿了自己家的东西出来的。
“来,给钱。”苏景先笑眯眯的,很高兴能够从他们手里掏出来点钱。
辽和大宋不同,大宋重文轻武,辽的文化里面,训练自己都是为了生存,在草原上放牧,需要训得了狗,狗来帮助牧羊,需要驯地了马,骑着马放羊养牛。
至于弯弓射箭,在场几乎每一个辽使都会,只是能力强弱的区别,而现在这距离,呵,随便拉一个人出来,都能够十连全中。
只不过,这人一上手,摸到弓箭就皱眉了,手感不对。
他举起弓箭又放下,才又仔细端详了弓箭,发现它看起来那么流畅的弓身,是纯木制作,这就算了。
这木头制成的弓箭,还薄得很,像是中空一样,这人都有些不敢用力握,就怕自己徒手把这弓箭掰断了。
木头的弓箭绑着很细的白色棉绳,箭矢倒是做得漂亮,和竹节一样的造型,那人拿过来一看。
嘿,可不就是竹子,细小的竹子枝干被裁剪成了十段,就这么作为箭矢上场了。
如果是这样……
这人又看了一眼那漂亮的莲花盏,觉得还是放不下。
再次举起弓箭,瞄准对面的靶心,“咻”地一下,射偏了。
“啧,行不行啊。”第一个出声嘲讽他的还是自己国家的人。
来出使的这些人内部关系也不咋样,辽兴宗觉得如果安排一些彼此关系好的,那么自己被糊弄了可能都不知道,但是安排关系不好的就不一定了。
首要的就是互相不会包庇对方,还会努力做得比对方要更好,最重要的是,两个人互相看不惯对方,甚至不是一个阵营的,不同阵营手上的资源也不一样。
辽兴宗和宋仁宗差不多,上位的时候都年纪不大,所以即使现在也到中年,对手下的不少官员的掌控力还没那么强。
这出使自然也是一个增强自己掌控力的机会,辽兴宗没有放过。
“没事的,我们的弓箭不好。”苏景先有点尴尬地笑了一下。
其他人也不好意思地在笑,“家里不让把弓箭往外拿。”
这是他们事先就排练好的场景,辽觉得他们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也是他们刻意往外表现的有钱。
苏景先不知道什么样的状态能够吸引这些辽人,但是很清楚,人家是来出使的,不是来扶贫的,遇见有钱的肥羊估计会来宰宰看,没钱的这些人一定不会多看两眼。
果不其然,这么两句话说下来,这拿着弓箭的人脸也不黑了,把弓箭又举起来,正准备再练练,看看怎么能控制力气,好在下一轮的时候能够有全中的战绩。
没想到这些小孩们无所谓,倒是自己的同僚开始叽叽歪歪。
“不行啊你,不是要全中的那个吗?都丢了一次了,下一轮再说吧,让我来。”正是一个平时和他关系就不好的同僚,一边说一边直接就把他挤开了,一伸手就要拿弓箭。
“我也要来试试,十连中的那个杯子值钱是吧,归我了。”这人看起来更擅长弯弓射箭,胡子拉碴,五大三粗,手上也都是磨出来的茧。
这后出来的大胡子,看不惯前一个人,前一个总是说宋的文化如何如何,一说到大辽就是还有发展的空间。
大胡子不满意,怎么会有人不喜欢自己的国家呢?
他们大辽明明就很好,有广阔的草原,有肥美的牛羊,女人都要更辣,男人也更有力气,那像是这宋,人看着都瘦小不堪,难怪打仗总是失败呢。
他一边想着一边拉开弓箭,“这弓箭……”
“人家就这弓,不然拿你自己的弓箭和送东西给你有什么区别啊。”被挤开的那人倒是直接开始帮这些小郎君说话了。
其实他也不是真的多喜欢大宋,只不过读了兵法,知道想要消灭敌人,不光得自己强,也得知道敌人哪里强哪里弱,熟知敌人之后才能对他们造成更高的伤害。
但是他也不是泥塑的人,大胡子不知道情况就开始说他不行,他倒也要让他体验体验这弓箭。
能够射中,就射偏了两圈,已经很厉害了,好嘛?
大胡子倒也没有非要换自己的弓箭,拿着那弓也拉开,咻地一声,“哟,刚好比你好一点。”
大胡子没中,也把弓箭放下了,嘲讽地走到了那人的旁边,“说你不行,你就得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