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苏轼的病秧子哥哥[北宋/科举](115)
比如安排个埋伏,直接可以放一个标记进去,撤退路线也能根据这个现场想出来。
“这才是……”宋仁宗原本想说,这才应该是太宗皇帝想要的东西吧,但是一想到是自己的亲祖宗,还是咽下了这口气。
准确来说,宋太宗赵光义还是宋仁宗的亲曾祖,赵光义自己的作战水准不行,但是在纸上谈兵这块,比赵括还要厉害一些。
赵括自己纸上谈兵,赵光义作为皇帝,他的纸权限更大,用自己的理念安排武将作战已经是他的习惯。
有些作战图其实也不能算是没有用处,不过一方面战场瞬息万变,另一方面太宗对实地的了解显然也不够,会出错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宋仁宗没有自己指挥作战的想法,他没有这方面的爱好,也不放心自己,当然,最主要的还是……
不想承担这个后果。
当然,他也会给,毕竟给出去了,赢了,也能算是他自己拥有军事才能,输了那就输了。
有些草包的军事能力,还没他强呢。
又复盘了好多遍,不少人才算是知道了,这次战斗中有望远镜和没望远镜的差别有多大。
“这望远镜真是个好东西,要不我们把苏景先……”有人担心苏景先会泄露消息,年纪小不懂事,为了自夸乱说,更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把人秘密地囚禁起来,甚至还能继续产出新鲜的想法,就比如这沙盘。
“我徒弟嘴巴严着呢。”韩琦横眉冷对,当场看向那说出这样话的同僚,“你这么废物,官家都散养你,你提出来这主意是想干嘛?自己想被圈养就自己找个猪圈呆着去。”
韩琦骂得不文雅,对方听了几乎瞬间就上头了,也眼睛一瞪,看起来要和韩琦对骂,被其他人拉了下来。
“这也是你的错,退一步退一步,当没听到算了。”
有人被骂,其他人也不敢吱声。
倒是有原本就看苏景先不顺眼的,对苏景先的状态了解得也多。
“小孩会不会乱说,过了今天就知道了。”
“嗯?”宋仁宗都好奇了。
今天是什么日子嘛?
“辽的使臣已经到了汴京。”这事情大家都知道。
不仅知道,还知道对方暂时没有拜见宋仁宗的想法,说是要先修整一番,以更好的面目来觐见天子。
这话说的,一来没有立刻拜会,俨然是失仪之举,但是大宋的官员们也不敢强迫。
毕竟自己家的历史自己了解,我们汉唐的时候,就是派使臣出去,对方不礼貌,就打过去。
礼仪之邦,邦邦邦邦。
对方不讲道理,我们也略懂拳交。
可惜,现在辽的拳头硬,不少主战派也不敢作声,想打架,但不是这时候,还是要再积蓄实力,现在这块也不重要,能忍就忍忍。
朝臣们的想法,宋仁宗自然是知道的。
但是这说实话,下的不是臣子的面子,是他的面子,儒家说主辱臣死,但是自己家这一排聊到这个都开始顾左右而言他的……
宋仁宗略灰心,不过那人又说了。
“今天,那苏景先带着人去了接待辽使的馆驿,小孩子的嘴严不严,今天不就知道了。”那人明显是觉得苏景先定然会说出不该说的东西,此时的态度也不大乐观。
知道这件事的还有别的人。
比如说……
因为儿子参与了,所以提前在这天选择休沐的包拯。
还有因为儿子参与了,所以刚刚一直没说的晏殊。
以及没有儿子参与,但是作为师父的韩琦和范仲淹。
宋仁宗只知道今天儿子让他不要管苏景先那边的事情,倒还没来得及了解这人去做了什么。
难道是去带着人打辽使了吗?那确实不能管。
韩琦没忍住,又继续出来,把苏景先的目的原原本本地都说了出来。
苏景先用这街头常见的手段,很难射准的箭,和很诱人的奖励,来诱惑这些人参与自己的游戏,自然有所求。
“听说森林里面会有很多熊,家里人还不准我跟着去围猎呢。”这是太学生。
“你们那叫什么围猎?我们大辽组织的围猎,英雄能够三拳打死一只虎,老虎,活生生的打死。”
“什么时候的老虎,冬天老虎没饭吃,估计没有人厉害啊。”这是胆子稍大些的太学生。
“这话说的,我们大辽虽然没有你们宋这么漂亮,但是山上的东西养老虎还是够的。”
“你这么说人家怎么知道,这么和你们讲吧,你们宋的皇帝一年四季都蹲在这个汴京,我们辽可不是。”
春山秋水,冬夏捺钵。
辽因为游牧的关系,即使是皇帝也是要一年四季变换地点的,追逐水草而居大部分契丹人的生活传统。
春天一起捕鱼,也会有人带着自己驯服的豹子,和豹子一起捕猎。
冰雪消融的时候,大雁飞回,就到了放鹰捕天鹅的日子。
秋天的时候开始围猎,鹿、老虎、甚至熊都是他们的狩猎目标。
“不过能抓到的大部分还是鹿,我们在山林里面会看到很多的鹿,长得肥美又结识,味道也不错。”
辽人说着说着,还挺满足,毕竟这样的行程,是跟着王帐才会有的,能有这样经历,也是他地位的表现。
有些同僚都听得如痴如醉,更别提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小鬼头了。
此时,包拯府上。
包拯在书房练字,他的好儿子包繶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比如现在在拿着纸张,不知道在画着什么东西。
“今天怎么没跟着去啊。”包拯想了半天,还是问了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