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苏轼的病秧子哥哥[北宋/科举](124)

作者: 南伍 阅读记录

“从户部把你们要来的时候,你们就归我们管了。”苏景先指了指自己和最兴来,并隆重介绍了最兴来的身份。

这些他们当然知道,有人酸涩地看着这俩,心想,要不是他们出生没这俩小屁孩,轮得到小孩在他们面前指手画脚吗?

直到这一刻,他们都还以为这小孩是要像对那些老农一样,用点小恩小惠来收买他们。

“你们现在的去留全凭我们一句话的事情,这三天需要你们证明自己确实有用。”

苏景先说这段话的时候,倒是有了那么一些冷酷无情的意思在身上。

“现在这么多人,我只会留下三个。”

“三个,只要三个你带我们这么多干嘛?”一听到苏景先的话,有的人当场就炸了。

“就是,你自己的错误凭什么要我们……”

“走吧。”苏景先一点多余的话没和这些人说,把知道自己要干嘛的宫女留下来解释,就和最兴来一起走掉了。

苏景先没有对那些出声招惹他的人动手,最兴来却是有点看不惯了。

“有必要用这些人吗?我看他们有的还不如东元他们呢。”

东元,最兴来手底下用的很顺手的大太监,最兴来玩拼图的时候,他帮着分拣拼图,最兴来开始读书的时候,也是他帮着收拾书本。

最主要的是,苏景先的这些游戏越来越难,对认字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个大太监也能跟得上。

最兴来出宫,他倒是没有跟出来,留在宫里守家呢。

“也不看东元的实力,真要让东元去参加科举,肯定有名次。”

苏景先又回头看那些人一眼,还在和宫女纠结,压根没有意识到,他们被扔出来就是作为弃子的。

大宋能当官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这也是范仲淹想要把一些人踢出去的原因。

比如种古,他就可以躺在父亲的功劳簿上,顺理成章地进入官场。

又比如苏洵,他一直也没科举上岸过,但是最后靠着韩琦的推荐也做上了九品小官。

还有科举,从太祖到现在,科举开始之后,几乎是一两年就举行一次,每次选一批新的人。

如此多的手段,让大宋不缺官员,但是又缺能做事的官员。

被户部推出来给最兴来“折腾”的这批,就是第二类,靠着关系进的户部,可惜关系不够硬,只能找到打杂的活计,而这些人又没能力,在户部混吃等死好多年。

这不,苏景先一和户部要人,这些人就被扔出来了。

把家里清理了一下,干净多了。

苏景先和最兴来离开这块地方,也有另一件事要做。

“我们要研发新的工具,好像得和工部联系。”苏景先也对这些人不抱期待,还得找新的盟友。

最兴来还没说话,倒是旁边一直跟着的开封府的那位府判开口了,“有关新农具的事情,我这些年有过一点想法,家里有文书,一直没有投入生产,如果……”

我天?

苏* 景先回头看,这位府判看上去老实巴交的,原来竟是个创新性的技术人才!

“走!”

到了这开封府府判的家里,匆忙从书房里面拿出来了一些纸张,跟着一起过来的还有他家的小朋友,看起来比最兴来要瘦弱不少,但是很聪明。

小朋友手上拿着木制的缩小农具,看起来应该是自己给自己玩的。

“这是我儿子,叫沈括。”

这头,苏景先居然意外认识了“沈括”,年纪还小的沈括已经是一个很聪明的小孩,另一边,范仲淹他们在搞一件大事。

虽然被苏景先劝说了,庆历新政活动延缓开放了,但是范仲淹依旧不想徒劳等待,有一件事他想做很久了。

“查贪污腐败!”

范仲淹身躯挺得笔直,从陕西回来,还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原本范仲淹的功绩可以得到更多的东西。

但是这人却强硬地站在了宋仁宗面前,表示自己最想要的事情,唯有这个。

宋仁宗放下手里的札子,他对自己唯一的儿子总是要善待些,比如这个札子,他准备给它特制一个盒子,好好地存放起来。

“这个我会处理的,现在……有点太早了。”

不仅早,还危险。

或者说,正因为宋朝内忧外患,才刚刚平息一点,就处理这“贪污腐败”问题,太过危险。

宋仁宗原本以为要慢慢说服范仲淹,却没想到以前硬的像是根难啃的骨头的范仲淹,现在却很好说话。

“臣也是这么想的。”附和了宋仁宗的同时,范仲淹这才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提出来。

“彻查贪官不易,但是臣以为为官者需要自己做好表率。”

因为好友韩琦和徒弟苏景先的轮番劝说,虽然苏景先并不是劝说,但是范仲淹依旧改变了自己原本的想法。

直接一股脑地和所有陈年旧病说再见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范仲淹准备换个方式。

从规范官员行为举止开始。

“有的官员挪用公家钱财,宴请好友消遣。”

“有的官员更是为了满足私欲,逼迫属下送礼。”

范仲淹一个个举例,虽然没有说出具体是谁,但是宋仁宗知道这是朝堂乱象。

“行吧。”

终究还是点头了。

1041年春,庆历元年,范仲淹主导的一场在官员之间纠察的行动,悄无声息而又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第040章 研究稳中向好中

最近的汴京不是很太平。

去年, 倍受官家恩宠的李家、张家先后倒台,而后又有范仲淹整顿官场。

很多官员都是夹着屁股在上班,兢兢业业干活,一点懒都不敢偷的, 生怕自己被抓了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