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苏轼的病秧子哥哥[北宋/科举](239)
“大家注意点,看着点楼上有没有人下来。”
客栈还没进去呢,就听到了外围的人一个个等在窗户口,像是生怕有人破窗而逃一样,这就和原计划有点出入了。
“大叔,这里怎么了?”有个性子稍微外向主动点的,开口像一个看起来是好人的大叔询问。
大叔看着是小孩,“你们也是小孩啊,注意安全啊,楼上有几个国子监的小孩,抓人贩子结果自己出了事儿,还在楼上不知道什么情况呢?”
“啊?”
大家听了这话,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没有了主意。
说那店小二拿的纸,实际上是徐熙岸提前写好的行动计划。
很直白的计划。
《抓捕人贩子行动》
观察时间:二十天
观察过程:在xx日……
观察结果:确认是人贩子无疑,目前看来,一共有两个人,在客栈三楼。
任务:抓捕,送往开封府
也好在徐熙岸就写到这里,他的宏伟计划的另外部分都在心里藏着,没有直白地写出来,不然现在不仅被这么多外人看到了,还很丢脸地没有完成任务,徐熙岸估计会更受伤。
而看到这张纸的掌柜的,就知道这群小孩肯定是被抓到了。
“这些人一共十个人,包了我们客栈的三层,确实已经住了有一个月了,每天都出去,又空着手回来。”
掌柜的和其他客人讲了这件事,好在大家都是好人,加上前些时候太学报很多人都直接或者间接的看到过,还看到了开封府给太学送的锦旗,太学还给开封府送了一份呢。
大家的帮助这些被抓的少年的心一时间猛涨!
为了锦旗,也为了见义勇为做好事,看看这些少年都知道要抓人贩子,他们这些大人肯定也要做好事的。
知道大家都被抓了之后,剩下的十个少年感觉天都要塌了,留了五个在这里观察局势,看看能不能把人救出来,剩下的五个赶紧回了国子监。
没办法,去告诉老师!
一场热火朝天的救援国子监学子的活动就这么开展了起来,虽然和徐熙岸在脑内构想的自己的英姿被所有人看到的样子不同,但是多少也是出名了。
次日,这件事也是传到了在研究怎么把糖霜加入原本的火药,让它的威力变得更大上面的苏景先耳朵里面。
至于为什么不再研究绵白糖了,他也是突然意识到,虽然习惯把饴糖块叫做是糖,但是已经有糖霜上市了,就是没有以后那么白,还是偏向黄色。
“啊?二十多个国子监的学生,被十个人贩子抓了?救下来了吗?”
苏景先看着拿着报纸的晏几道,眼神里都是震惊,实在不敢想,这人贩子的胆子究竟是有多大。
“人贩子难道是傻子吗?国子监的学生出行应该是一眼能够看出来的富贵,招惹谁不好,招惹他们。”
还有就是这个人数,怎么这么多?难道是在诗会上把他们一网打尽的?
还是说一个个抓,抓到二十多个才被人发现?这不应该吧,七品及以上官员的孩子,这就算是生得多不在乎,学校也在乎啊,少一个人都是大事吧。
晏几道看着报纸,报纸上写的清清楚楚。
“好像是他们想要去抓拍花子,二十多个一起去的,结果反被算计,好在是其中一个人的行动记录掉在了地上,被店小二看到了,然后客栈的人心也善良,上上下下一起展开了救援,把那十个拍花子都抓到了。”
“国子监的那些人呢?没事吧?”苏景先担心有胆子大的,万一想着同归于尽,顺手带上个人一起走,那事儿就大了。
“没事,拍花子不知道自己已经暴露了,店小二还上去给人送酒,都喝得醉醺醺的时候,被开封府的人抓到的。”
晏几道把报纸递给苏景先,“这开封的报纸也和你的报纸差不多了,不仅开始讲国家大事,也开始关注市井民生了。”
“那肯定要关注的,国家大事虽然也要被百姓们知道,但是这些可不能作为日常的谈资,像是这些市井间的事情,一边聊,还能一边提醒自家小孩要注意安全,不能乱跑,多有教育意义?”
苏景先接过报纸,发现这件事儿写得还挺详细。
而且事后,国子监还给客栈、开封府都送了锦旗,想来也是受到了他上次赠送锦旗的启发。
苏景先高高兴兴地又把报纸还给晏几道,很是臭美地表示,“我就知道吧,没有人能够拒绝锦旗的诱惑,哪怕是开封府的百姓。”
“我还是觉得丑,但是吧,这旗子大概是意义不同。”晏几道觉得红底黄字的旗子看着是真的丑丑的,而且因为黄色是有要求的,红色也是,一般人都用不上,为了让大家都用上,还有点灰扑扑的,这种颜色配上旗子那种造型,晏几道更觉得丑里丑气的。
“就是不知道那些人咋样了,经过这样的事情,感觉出门是没办法出门了,家里不得往死里看着啊?”
苏景先想了想自己,也没办法出这个太学,默默叹了一口气。
大哥也不好笑二哥,不过知道又有这么二十三个人和自己同病相怜,心里还是莫名有些暗爽的。
和苏景先知道的还是有些不同,最不同的就是,被限制出行自由的,不是二十三个人,而是四十八个。
不仅有被人贩子反抓的二十三个,还有在外面看着,没有被抓的十个,以及留守在国子监报社的十五个人。
留在报社的十五个人,都已经在起草这次的行动报告了,准备在基础上进行适当地美化,让所有人都能从字里行间看出他们的聪明和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