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苏轼的病秧子哥哥[北宋/科举](273)

作者: 南伍 阅读记录

他们辽可是好好重视了一下自己的老邻居。

但是大宋和往常依旧没有区别, 没有拥有新武器的居功自傲, 或者这和那敦煌的太守一样?

一想到太守范仲淹,这人没忍住自己摸了摸一下子被激起来的鸡皮疙瘩。

那个人真的是,有着和大辽完全不同的严肃气场, 以及那看着他们像是要拿刀捅死的冷静感。

导致他们都不敢用自己的首选计划, 那就是先激怒这个敦煌太守,毕竟东西是太守先拿出来的。

现在一路上也没有别人知道这新式武器的样子, 或许是敦煌太守自己研究出来的东西。

这就好办了。

辽国的人在努力思考着自己的第二计划, 假装自己和那敦煌太守的关系不寻常。

说来这个办法还是大宋的官员之前给他们大辽的灵感, 一方面是真的有人愿意当这个间谍, 他们大辽自己肯定也有别国埋下来的暗桩, 但是清理不掉, 也只能假装自己不知道, 把这件事忍过去。;

除了有别人的真实案例可以参考之外, 就是大宋的官员说可以拿这招来对付政敌,有时候皇帝本人也是想要不着痕迹地把自己看不顺眼的官员给弄下去的, 做个通体叛国的假证据, 能够让人死的更惨,在被皇帝认可是真证据的情况下。

不过……

辽国的人你看着我, 我看着你,大家打仗还行,马术也凑合,养牛养羊也是一把好手,但是吧……

“怎么陷害别人啊?”

“我们直接和大宋那皇帝说,那敦煌太守,范,范什么来着,和我们关系特别特别好,是不是就行了。”

“应该不行吧,我看还得说出为什么这么好,说一起喝茶喝出来的关系?”

一群人叽叽喳喳的,和他们没脑子的发言比较起来,那一身使臣的衣服都藏不住的肌肉都显得没有那么无害了。

被无脑发言侵蚀了大脑的领头人如此想着,然后冷着脸让大家安静下来。

“我们说认识他,和他关系好,就可以了。”

“不需要强调对方和我们有共同爱好,但是可以适当说一下,比如那人那次和夏,算了夏有点远,还是说和我们的上次对战吧,说我们刻意放水了。”

领头人其实也不怎么会用这样的手段,他比起那些个肌肉男,脑子里也就是多读了几本大宋的书,勉强像个文人,但是说要多有谋略是真犯不上。

而他面前的这些个肌肉男,也不负他的期望,果然没脑子。

“什么?我们上次是主动放水了吗?是谁真的和那个太守勾搭了?不是我,我上次没去。”

“也不是我,我的马上次在调养,没有时间去。”

一个个竟然真的顺着领头人的“污蔑”,在自证自己的清白,眼看着全都自证了一遍,就要轮到自己了,领头人相当无语。

“是假的,是我们对他的污蔑!”

“啊,好!”有人猛猛应了一下,似乎是感受到了领头人的怨念,假装自己已经听明白了领头人的话。

领头人没办法,很有耐心地又强调了一遍。

“其他的都还好,我们最需要的还是看看能不能悄悄问清楚那个新式火药的事情,如果问不清楚的话……”

“的话?”没脑子的其他人重复了领头人的尾音。

“那就说敦煌太守私自藏了武器,意图谋反,武器的质量我们能够描述,因为那人偷偷拿我们连手。”领头人的表情和眼神看起来都相当生无可恋。

其他人倒是认真地听了这么一长串的对话,甚至有自己的困惑。

“就这么说,真的能够信吗?”

另一个大聪明拍了拍这人的脑袋,一脸自信地开口。

“肯定是和那个通敌叛国一样,只要有蛛丝马迹,就会有那太守的死对头主动补全。”

领头人感觉自己要被气死了,“不能真的就这么说啊,或者是我们去散播这样的谣言,留下点纸条,这种事情不是另一个,这个才是我们来出使的重要目的,至少把人从敦煌挪走,所以这件事不是可有可无的。”

领头人比其他人都要清楚的多,无论是说来稳固和大宋的友谊也好,还是说来探查大宋的地形也罢,又或者是观察一下大宋的继承人,看看能不能趁着年纪还小就把人偷偷干掉,之类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他们的首要目的,是给大宋把敦煌的这个新太守给挪走。

敦煌已经当了他们太久的粮仓了,想到了就来,没吃的了就来,没钱了也来,来的次数过于频繁,以至于他们反倒是受不了自己的生活被新太守限制。

那姓范的太守,不仅有新的、威力更大,能对他们铁蹄造成伤害的新火药,在日常上也是处处限制他们辽,甚至组织了自卫队伍,按时定点的巡查。

更可怕的是,就像是这人对西夏的手段一样,那神出鬼没,最主要的是似乎眼神特别好的手段也用在了他们大辽身上。

每次自卫队的人也好,武器也好,都是比他们这边更好,而且,如果他们过于精装,也会直接替换成大宋的兵,直接开始小规模的作战。

根本不像是以前的太守!

以前的那些个软蛋,哪有人敢这么面对面的硬刚?

这范太守,必须、一定要被调离敦煌!

辽国使臣的想法,实则和很多看不惯范仲淹的人正好对上,当然,在刘世元案之前。

刘世元案发生之后,范仲淹在敦煌这件事,成了很多人庆幸的事情。

还好他不在汴京啊,不然这个脑子里像是只有一根筋的家伙,岂不是要借题发挥,又把他们本就很规矩的朝堂生活,变得更加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