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苏轼的病秧子哥哥[北宋/科举](340)
直到三个月后,工厂真的落实了,流水线真的开始干了,也真的有人想要渗透进去的时候,柳永震惊。
原来真有人信,并且实操啊……
第129章 羊毛生产基地
时间很快到了三个月后。
苏州城来了柳永之后, 娱乐部分得到了显着提升。
柳永的词不仅在才子佳人中大受欢迎,在基层百姓中也是很有受众,可以说是“饮水处,皆吟柳词”。
更别提现在当上了知府, 就算是对文学艺术不感兴趣的人, 也有想要钻营名利的人,想着和知府有着相同爱好, 总能够找到点上位的歪门邪道的“捷径”。
而苏景先来了之后, 一开始还是在正经地进行一些文娱活动。
这个四大才子们都能证明, 苏景先可是被他们足足邀请出去了……一次!赏花宴呢,甚至在宴会上还有诗文的放送!
结果在那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出席过类似的活动了, 不仅是四才子的邀请没有邀请到人, 别人的也都没有。
苏州城也开始……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是走精致、优雅,甚至是奢靡风格的苏州, 多出来了一处和苏州有些格格不入的地方。
那块地方, 被苏景先叫做“羊毛生产基地”。
“基地是个什么意思?”好奇的百姓聚集起来, 对这块灰色的, 都要和苏州不是一个图层的地方有极强的好奇心。
“从字面上来看, 应该是制作羊毛的……地方?”这人说到“基地”的时候开始迟疑, “这基地有两个含义, 一个意思是门第, 但是产羊毛的门第,感觉有点奇怪嗷?”
“听起来像是羊呢?”有人说出来, 其他人哄笑。
“第二个意思, 是占用的土地,这个倒是蛮合理的?为了生产羊毛要占用的土地。”这人说完, 其他人也就明白了。
“也就是说,这个灰扑扑的房子,是产羊毛的。”百姓们都听懂了。
但是……
“生产羊毛?”
“是那种臭烘烘的羊毛吗?”
“怎么洗都会有臭味的那个?”
要么说大宋的百姓生活比较好呢,不仅仅是出现了炒菜、动物油脂的提炼,让千家万户在吃饭上不再受苦,还多了很多见识。
比如羊毛制品。
就算是辽国的文化没有大宋这么有底蕴,这么多年,也是知道制作羊毛制品,并且往大宋这边售卖了。
羊毛也确实很暖和,工艺上虽然没有大宋自己的衣服精致,但是保暖啊。
但味道是真的有点大,不是脏,也不是丑,就是味道大。
羊毛的味道似乎怎么洗都会有残留一样,鼻子稍微灵敏一点的,就很难受得了。
也因此,能够去除羊味的羊毛制品,流通在上层,百姓们见过的羊毛多是价格也不是特别便宜,但是味道和保暖,就只能各自斟酌了。
很多人是无法接受自己花了大价钱,给家里添置了这么一个“难养”的衣服的。
也有人干脆是爱国情怀占据了上风,对辽国的东西并不在乎,而大宋养羊的人肯定是没有辽国多的,羊毛制品这方面,也不是很敢和辽国抢占市场。
所以苏景先的这个“羊毛生产基地”是真的给苏州人带来了“惊喜”。
只不过,这三个月来。
“只看得见东西进去,看不见东西出来啊?”有人关注得久了,也能看得出来其中的“漏洞”,“好像只能看到扔东西的?”
扔出来的,肯定是垃圾,所以这人也就没管。
不过他不管,有人管。
蹭过来的人就有知道“扔”的是什么东西的。
“扔的是一些灰,问了是烧的一些实在清理不干净的羊毛,还有一些羊屎球子。”那个人说起这个,一脸“还得是我”的表情,看起来可骄傲了,“因为我们问的人多了,所以他们还专门给我们留着呢!”
“你是说,有白送的羊粪?”其他人看起来也激动了。
“是啊,你们不知道吧?我家土可是这些天好好地肥了起来,现在让我们村上其他人来换我,也答应了!”那人似乎是被提醒过,“这个每个人只能去领五次,但是可以换认识的人去领,不能卖啊这个!”
“那肯定不能卖,哎呀你怎么不早告诉我这个,真是的,错过太多了。”
“就是啊,土早肥一点……”
现在已经是三月了,正所谓“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上旬正是江南地界开始春耕的时候,这时候参杂点能够肥土的羊粪球子下去,那肯定是比不参要好很多啊!
“没事的,以后施肥的时候再浇点下去,也是一样的。”安慰的人也是错过了这个“先机”的,这话与其说是在安慰别人,不如说是一起在安慰自己。
好在以后还是有的,大家高高兴兴地“藏”起来了这个秘密,准备等自己享受过后,再把这个消息传播给下一波人。
苏州城里面关于这“羊毛生产基地”的消息传播的那叫一个沸沸扬扬,而苏景先他们自己,忙活这件事也是不可开交。
“人手又不够用了。”包繶在这个厂的职责是统筹调控,他和人打交道这块做得是真的相当出彩,但是即使再出彩,也没办法凭空变出来一个人来啊?
更何况,一个人也不够。
他们这羊毛生产基地,比其他人想象的还要更“复杂。”
里面有一块是养羊的地方,当然,没有草场,他们也只是临时饲养个三五天,然后就开始把活羊杀掉,再一步步分解。
最优分解的就是“羊毛”,羊毛这个产业链,被一点点分解成,清理羊毛的部分,把羊毛纺织成羊毛线的部分,开始制作羊毛衫、羊毛毯这样羊毛制品的不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