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苏轼的病秧子哥哥[北宋/科举](35)

作者: 南伍 阅读记录

“你会让大宋过得更好,是吗?”大师没有问别的话,只问了这个。

最兴来还以为是在问自己,他作为宋仁宗唯一的一个皇子,在宫里的待遇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也是被人问过这样的问题的。

是偶尔能见到他面的重臣。

“那当然。”

“会啊。”

最兴来和苏景先几乎是同时回答。

这德高望重的“二师兄”,也是个妙人,他原本只是在等着苏景先回话。

苏景先、赵昕,都是命数中不应该存在的人,前者的出现导致后者的命数发生改变。

圆妙,也就是二师兄,他本不想救。

世间因果自有定数,看出来了,有时候也不能说、不该说。

“既然都是为我大宋,那么……”圆妙说话有点大喘气,把苏景先给钓得一愣一愣,结果俩小孩都屏住呼吸以为他要说点什么平时听不到的大消息的是。

圆妙两手往自己袖子里一揣,像是变戏法一样,拿出来了两个护身符并平安锁。

“我这个年纪,不是很适合啊伯伯。”苏景先虽然说着,但是没有忘记从口袋里掏钱。

他可是明白,现在不谈“缘”谈得都是“钱”,反正这大师也是真有水平,花钱买这东西也不亏。

那身手矫健往他身上套东西的圆妙大师,一开始是想拒绝这钱的,结果苏景先以为是欲拒还迎,强行往他衣袖里的内兜放之后,他脸色又微妙起来。

“这钱,还挺有用?”圆妙震惊,他其实给护身符,是真的想替面前这俩孩子,主要是这异世来客挡一挡。

改变既定未来是何等困难,既然小孩子都有等勇气,他为何没有夕死可矣的决心。

但是没想到,拿了那钱,他顿时感觉自己心头一轻。

“当然有用啊,道家不是也用五帝钱……”苏景先说到这里一愣,他不玩古玩,倒是不知道北宋时期的五帝钱是什么。

圆妙正准备说呢,敲门声响起,这里也没事了,他就把人都放进来了。

“原来是找大师买五帝钱。”韩琦一马当先最先进来,努力不着痕迹地给当今引路。

谁想到宋仁宗笑着和大师打了招呼,“圆妙大师,好久不见啊。”

也是,大相国寺不是什么寻常小寺庙,宋仁宗也不是没来过,见过的可能性自然是比外面要大多了的。

“我这儿子怎样,是不是很乖很听话?”

怎么不算是一种睁眼说瞎话的行为呢?

“是啊,殿下洪福齐天。”

圆妙巧妙地带过了苏景先的事情。

一行人在大相国寺转了又转,买了好些零碎玩意,宾主尽欢后才散场。

书局是当今买的这样的荣誉可没有几个人能够拥有,但是因为和最兴来殿下承诺了漂亮的落地窗,所以装修这件事暂时搁置了。

说实在的,要玻璃落地窗,可不能单做一个落地窗,胶水要吧?不稳固到时候还得里外里做遮挡。

同样是为了稳固问题,木屋就没有水泥这个老搭档合适。

有些装修真的任重而道远,特别是苏景先心理想要的设计。

但是有些困难却是近在咫尺的。

“太学的选拔考试要开始了?”苏景先装修没来得及弄,就先被告知了这个消息,还能怎么办?学啊!

“倒也是不用紧张的。”

韩琦三言两语就给苏景先说了要点,“国子监和太学虽有神童试……但是你的年纪已经过了。”

那是面对更小孩子的,四五六七八,八岁都是里面的大龄了。

神童嘛,虽要卷知识面,也要卷年龄的。

苏景先倒是不在乎神童这个事情,他担心自己考不上。

“还有五天啊,来得及,我再把东西都背一遍吧。”

一边往书房走一边开始嘴里念念有词,苏明允仔细听还是他最熟悉的《春秋》。

“元年春,王正月……”

小小的人儿背着书走远了,只留下韩琦和苏明允面面相觑。

“好像是来跟他说不要发挥太认真的?”苏明允没想到,这话还没开口呢,就有了点适得其反的效果。

韩琦叹了口气,“那算了,大宝聪慧,现在发挥全力,未来也不会落于人后,就不藏拙了。”

藏拙,两家人经过讨论共同决定的办法。

韩琦是担心木秀于林风必摧折,苏明允就不一样了。

他们老苏家还真没有年纪小小就开始奋发向上的,就他自己来说,认真读书也就是这几年的事。

所以想着孩子这入学考试稍稍放水,以后快乐学习压力不大,也不会被人评价“小时了了”。

现在好了,孩子自己给自己上压力了。

其实说了也没有用,苏景先本就是不甘于人后的性子。

他对祖国有top癌,不愿意看到国家落于人后,难道对自己就没有吗?

闷头苦读,又把韩琦的笔记看了又看,前些时日在大相国寺那边淘的名人大家的心得也都看了。

大宋和现代又不一样。

现代很多的诗词定义都是官方统一下发书籍定好的,考核也左右不过是这些。

大宋就不同了,大儒名气大,大儒的注解也比旁的要更受认可,所以很多经史子集的意思,会以大儒最新版为准。

在川蜀的时候,这类书就算到了,十天半个月的,有时候都赶不上更新迭代。

汴京就不同了,昨天有大儒一号提出来这个观点,第二天大儒二号的反驳就会被传得沸沸扬扬,而后便是一场文斗,双方较个高下。

说这是“时政”也不为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