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苏轼的病秧子哥哥[北宋/科举](358)

作者: 南伍 阅读记录

也可能是……

大宋的硬气,让他们也不由自主的站起来了。

总指示好事一桩!

为此,苏景先和宋仁宗要关于“殿试可以出哪些题目”的时候,宋仁宗大笔一挥……

把往常用上的、没用上而殿试题目都拿给苏景先了。

“随便用,多得很!”

宋仁宗给的是旧稿、废稿,苏景先说的是都是“……”提供,也没点名道姓。

但是吧,听的人都真真切切地信了!

哪怕晏几道又强调了一遍,题目不会再出现在殿试上了,很多人的报名积极性也是成功被拉了起来。

无他。

他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考入殿试。

新的规则里面,真的只有前十个人才有殿试资格,分出前三名。

之后的都是先天失去角逐资格的人。

但是,这个题目,就算不是官家亲自出的,也经过官家的手了。

毕竟,苏景先和最兴来关系好的事情,几* 乎是所有人都知道。

他拿出来的,能有多假的货?

总之在“名人效应”的情况下,第一届模拟大赛,也是这么顺顺利利地办起来了。

苏景先这个“主持人”,在比赛开始之后,就没什么事情了,背着手满场溜达,不像是个正经学生,看起来和街溜子也差不多了。

“关于面对辽国的挑衅,我们应该打回去,还是求稳发展。”

“当然是打回去,我们大宋泱泱大国,这么多人,实在不行,我去打!”

“你先别打,你是求稳的。”

“啊?”

这样看到题目就忘记自己阵容,直接倒戈到对手阵营,并且用自己的新鲜案例给队友提供了更加高效的证据的人,也不是少数。

“对辽国、西夏开设的集市似乎很有用,以后要做大做强,把这个作为我们大宋对外的窗口之一,还是等到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见好就收呢?”

“做大做强。”

“见好就收。”

“你俩立场反了。”

这种和对手互相站错了阵营的也不止一个。

“新的科举制度减少了大家能够在科举上试错的时间,这个新制度是对的还是错的呢?”

“有好有坏吧,我感觉看问题不能只看一面,还是得多方位结合。”

这是在“是”“否”中选择了“半是半否”的,两方都觉得不应该在自己阵营,甚至在辩论之前有了一个新的讨论。

“有人说,科举不应该只考经史子集,也应该把一些更专业更实用的能力摆在台面上,比如在户部做官需要看得懂账本,在工部做官至少能够自己做出来点东西,也有人说会吃的人不一定是好厨子,对此……”

“我的立场是会吃的人不一定是好厨子,为什么我会有这个立场呢?一方面是我抽到了这个阵容,另一方面是科举嘛,考的是我们十年寒窗的内容,老师也没教怎么当一个好厨子……”

“你别说废话,还有我知道你评分肯定拿的很低,不要故意打假赛。”

也有这种,试图用废话文学蒙混过关,但是被队友、对手毫不留情地揭穿的。

一个个看过去之后,苏景先又回到了看台上,晏几道还在台上呢,当然不是傻愣愣地站着,而是在台上最角落的书桌那边,拿着一个本子在“津津有味”地看着。

苏景先回来和晏几道分享台下的趣事,越听越乐,结果从晏几道这里得到的反馈并不多,伸手在晏几道的眼前晃了晃,想看看这个人有没有在听自己说话。

“我在听,还有……”晏几道转头,脸是肉眼可见的有点黑,“你要是闲着没事干——”

晏几道从书桌的抽屉里面掏出来了另一本本子,和他手上的那本一般无二。

“和我一起看账本吧。”

“啊?”苏景先看了下晏几道,又看了下自己,伸手指着自己的鼻子,“你的意思是,让我来吗?”

“那不然呢?”晏几道的声音几乎是从牙齿尖努力钻出来的,但凡少了一点克制,他怀疑自己都想要把苏景先给生吃了!

这账本,这账本也太多了!

晏几道在之前,一直觉得,周围的人都把他当小孩看。

实际上他可聪明了。

遇上苏景先之后,他发现,也有人不把他当小孩看的,知道神童的脑子是很好用的。

结果……

苏景先是没有把他当小孩看了,也没有把他当人看!

这么多账本,是把他当驴子在使唤啊!

第140章 谣言

苏景先一来就在太学搞活动, 也因此,在《太学报》大肆宣扬这个活动的有趣之处的时候,别人也就知道了……

去“游学”的苏景先回来了。

“他游学也就去了……扬州和苏州两个地方吧?怎么就不继续了?其他的地方不好玩吗?”

“应该是要准备科举了吧?现在的科举虽然一年能考完,但是考试的卷子可是和往期试卷大不相同了。”

“应该是的, 你看一回来就搞这个模拟科举。”

“要不……我们和太学也联合考试一次?就重新出卷?”

“你疯了?晏几道那个家伙可不是吃素的!”

“哦哦, 也是。”

苏景先回汴京这件事,被众人知道后, 这样的对话在汴京各种学校出现, 有的人对苏景先怎么这么快就回来这件事很感兴趣, 不过有点背景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不能说,和最近的风云突变有很大关系。

而有的人则是报着用新的科举模式来踩一下苏景先的想法。

这毕竟苏景先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