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苏轼的病秧子哥哥[北宋/科举](364)
第143章 竟然是用这种方法解决的吗?
凌晨三点, 已经有不少大臣等在了午门外,就候着皇帝早朝。
而这个时间,闲着也是闲着,就有不少人交头接耳地讨论着逸闻趣事, 又或者是朝政相关, 是难得的信息交换的时间。
“听说了吗?又有了新规定。”
“科举又要改严了。”
“哼,那小狐貍。”被他问的人不知道怎么回事, 脸黢黑, 说的话也是这个人压根没听懂的内容。
“嗯?怎么了?”问话的人一脸懵, 他是真的不清楚,难道是自己突然说了什么不该说的吗?
好在说话人的朋友知道些,也把他拉开了, 小声开始解释——
前段时间有人空口白牙污蔑了苏景先。
“咳咳”, 有人听到这句话,下意识地咳嗽了起来, 其中包括了莫名其妙生气的这位大人。
这让朋友也是下意识地加快了自己说话的语速, 早点讲完也好早点收工——
苏景先针对自己因为人际关系被污蔑这件事, 选择联合了有底蕴的世家大族和有钱的商贾人家一起给参加科举的士子们提供了考试前后的免费住所。
又有人开始咳嗽, 这其中又包括了生气的那位大人。
嘶, 这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啊……
甚至这件事, 在苏景先又用出第二招之前, 是算得上得到了好处的, 就显得更糟心了。
友人这次不仅加快了自己的语速,也精简了用词, 不想让这么尴尬的事情延长了——
而后苏景先又提出科举考场应该更加严格的事情, 而严格的标准竟然是……
“这个家伙,还以为, 还以为他是选择了我们……”有人像是听生气了,没忍住开始批判起苏景先来。
也没能多说上几句,也别人拉住了。
没办法,不能被别人看笑话。
虽然几乎每一位皇帝都会禁止朝堂出现结党这样的事情,但是,与光同尘这件事对大家来说像呼吸一样简单。
话题终止在对苏景先的批判之前,时间也到了大家要上朝觐见皇帝的时候。
谁曾想,朝堂之上讨论的依旧是苏景先。
在严格考场纪律,这块,苏景先让武将也参与了进来,文武官员共同监考,且避嫌关系也比以往要严格了许多。
上一次大家感受到这么严格的筛选,还是在株连九族的时候。
要么说被苏景先拖下水的那些个世家大族生气呢,其实清贵的书香门第也应该生气的。
甚至仔细算来,苏景先自己的师父,韩琦,才是更应该生气的那一位。
毕竟……
他们都很擅长,也真的有几乎一朝堂的姻亲。
更气的是。
“众位爱卿,对于如何赏赐苏家小郎君的事情,大家有何想法?”
这次的朝会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竟然是大家一起讨论应该怎么赏赐苏景先。
宋仁宗是知道自己的大臣们都对苏景先不满的,一群老谋深算的狐貍,被小狐貍摆了一道。
出钱、出地方地给科举学子免费提供吃住,这本该是不错的,用金钱换取名望,这甚至是能够留名青史的名望。
结果在高风亮节的行为过后,气氛都到这里了,苏景先提出了更严格的考试规范,他们不得不同意。
甚至宋仁宗也不得不同意,这是一场阳谋。
能够破局的人,都是能正大光明承认自己没有那么高风亮节的人。
如果是平时,那承认的会是大多数,毕竟谁也不是圣人。
只是现在……
没有一个人愿意承认这点。
至于最后讨论的是什么结果……
“什么?!”晏几道眼睛都瞪大了,“他们说给出的奖励是,让你免试直接做官?五品及以下随便选?”
“啊。”苏景先也没想到会是这么个结局,“他们是疯了吗?”
白白给个五品官?
倒也不是这个官职苏景先自己干不到,但确实很多人在官场沉浮一生,都没有摸到五品的机会。
“他们是疯了吗!本来可以金榜题名,然后在官场开始平步青云的!”不光是晏几道,沈括也不理解。
沈括自己没有什么当官的心,如果不是苏景先的话,他觉得自己甚至可能不会去参加科举。
至于现在,也是准备等苏景先在官场适应一段时间,然后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够帮得上苏景先的。
要他去户部,去工部,去吏部,沈括都可以为了苏景先去努力!
“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他乡故知,人生幸事要是少了这个,感觉不算是很完美哎。”
这是吴少贤,吴少贤比沈括还不想混官场,就算是现在,他的目标也是等老爹什么时候帮他搞个名额,然后他去当官,最好是老爹的那个钦天监?
他们内部觉得这是朝堂的惩罚,毕竟没有人认为苏景先拿不到科举的前三甲。
事实上,朝堂众人也觉得这是他们对苏景先这个小小挑衅的,最棒的反击。
至于其他人……
“免试,五品任选……”
“这,这才是真的有背景的人能够做出来事情吧!他究竟干了什么得到了这样的奖励!”
“嗯……人家提出了更加完善的科举考核制度,要应用在,你我身上。”
“我们,我们再去游行吧!”
这反应也正是朝堂众人想要看到的。
和别人觉得苏景先现在只是个小孩,得到这样的赏赐完全是德不配位不同,朝堂众人玩弄权术这么多年,并不觉得小孩就是不堪一击的。
或许年少成名的天才很多,比如晏几道,就是众所周知的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