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苏轼的病秧子哥哥[北宋/科举](368)

作者: 南伍 阅读记录

以往看不上周边小国,现在第一个被盯上的,就是周边都是海的小国。

占据这个的话,旁边的海也算我们的,那再漂洋过海,再打下来,一个个都纳入大宋的版图。

官员们现在也并非以往的自己了,虽然辽国、西夏和大宋的摩擦依旧还有,大宋也不是每次都能赢,但是至少不是每次都在输了。

他们也从范仲淹那边学到了,战场上的瞬息万变,只要军队的指挥是一个能够扛得住责的人,那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打也不是不行。

宋仁宗也不是那种会研究军阵图的人,对于改掉战争之前给军官们发军阵图的习惯,他本人都很支持。

或许这也和他想要留一个更好的历史上的名声,也不想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有关。

不过军阵图的远程指挥,对大宋的战场胜率目前的效果不算显着,反倒是有不少资质平平的将领被发现,从而承担责任失去了自己的官位,更有甚者直接失去了命。

但长远来看是好事,有了更多的给新人上位的机会,也能筛选掉无能的人,替换上去更有实力的。

这些在文官们的眼里,就是武将的权力比文官更不稳的表现,所以也没有让文官们有什么危机感。

但是胜率上来之后,也确实给他们做这个领土扩张的梦有了一点支撑。

大家都快畅想好,花多久,偷偷摸摸又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趁着辽国不注意,拿下周边的岛国。

然后开始想该怎么从零开始发展,以及山高皇帝远要不要安排人去治理这类的事情的时候。

朝堂上的聪明人晏殊默默地来了一句。

“我们大宋的战船、水军,能够有这样的实力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

而宋仁宗这个时候也才彻底明白,为什么苏景先能够相* 当冷静地等到现在才给他画饼了。

因为这还真的就只是一个饼!

朝堂有朝堂的分饼大会,苏景先有苏景先的学习课堂。

他和晏几道一起回太学课堂上读书的时候,甚至还有别的年纪的过来围观。

太学和以后的课堂还是有些区别的。

比如说,真的有留级,而且是不得不留。

读书年纪早,没有成家立业,也没有科举,更没有游学计划的,会有人选择一直在太学读书。

学校允许,家里允许,自己能够好好学习,就行。

苏景先他们还没到留级的时候,但是很多以前认识的学长,现在依旧是学长,还在这个学校里。

之前苏景先都以为他们以及不在学校了,直到别人过来吃瓜,把学长们也带了过来。

只不过吃瓜的人假装自己是路过匆匆走掉,学长们会和苏景先隔空打完招呼然后再走。

没有人当面打扰苏景先。

像是那个不长眼的,想要拿苏景先当垫脚石的人,在太学绝对是少数中的少数。

大家都会觉得是笨蛋的。

距离苏景先“被困”太学的那“黑暗三年”,当然,是对其他人来说的黑暗,苏景先小日子过得不要太巴适。

那三年里,所有人都见识了苏景先和晏几道这两个大魔王的厉害。

把考试当比谁写字更快,就算了。

这两个家伙写字又快又好,答题正确率还高的吓人,真是让人不知道要找谁说理去。

“怎么回来了。”不光是别人好奇,同班的也好奇啊。

有人直接开始恶意揣测苏景先,“你不会是来看我们学得有多痛苦的吧?你个坏人!”

“哈?我是这样的人吗?”苏景先摇了摇头,“我和官家申请了继续科举的机会,到时候会和晏几道一起考试。”

“继续考试?”也不知道他们是处于什么心里,听到的人不约而同地压低声音震惊。

“你傻了吧?虽然你们很厉害,但是厉害的人太多了,我们汴京也不是每次都出第一的。”

他们没有想过苏景先考不上,而是想着。

“要是你俩没办法状元榜眼探花,那岂不是大亏特亏?”

国子监、太学的科举难度比其他学校的都要容易很多,毕竟是官办学校,拥有一部分科举名额。

如果说别的人要和一万个人争殿试的机会的话,那么他们就是和一百个人竞争。

“亏倒不会啦,因为我的分数不算在大众的排名里面,只是给我一个考试的机会,不影响原本的。”

苏景先说这话的时候,有人小声说。

“要是发生意外没考上,有没有可能失去原来的奖励啊?那就真的亏了啊。”

这倒是苏景先没有想过的部分。

“放心,不会的。”晏几道站出来打包票,自从苏景先在他的面前倒下后,晏几道就很关心苏景先的健康,也开始练箭了。

箭术要有臂力有眼力,至少能够让晏几道自信,以后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有躲不过去的伤害,他给苏景先抗!

苏景先的奖励对他的同学们来说,不算是多么好的奖励,就拿那个五品官来说,他们家里虽然没有让自己去国子监的爹,但是他们都相信,苏景先以后的小孩百分百会被苏景先送进国子监。

嗯……

考虑到晏几道这个特殊的例子,应该也不能说百分百,但是苏景先有这个能力。

“不是挺好的吗?”

苏景先上辈子还没体验过这样的保送,更别提,上辈子的保送也是可以额外在考场上继续考试的。

就是有些学校或许会因为考场上的失利降低对考生的印象,苏景先在和宋仁宗提之前,其实就想过了这个结局。

毕竟总会有失误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