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苏轼的病秧子哥哥[北宋/科举](370)
这都多亏了苏景先是坐着的,要是站着这还蹭不到了。
“好嘛好嘛。”苏景先压根拒绝不了自己的弟弟的,他自己也早就知道这一点了。
“正好,爹爹过几天好像要回来了,一起庆祝。”
苏景先的事情他没瞒着家里了,上次受伤,瞒着家里,一脸苍白虚弱地回来的事情,可是给家里吓得不轻,所以和苏景先约法三章,遇见事情不要自己抗,家里可以和他分担的。
所以这次的事情,家里也知道。
当然,就在汴京,每天传得风言风语,想要不知道也很困难,这回反倒是家里想办法让苏景先少听一点外面的瞎话,免得影响心情了。
苏洵从任地回来,也有这件事,特地请了假回来安抚自己宝贝儿子,不过请假请早了,事情结束的太快了。
现在当做是事后的庆祝也很不错。
“哎?这是什么?”苏轼站自家哥哥这里的时候,也正好看到了刚陆少阳带过来的报纸的正面。
苏轼、苏辙两兄弟都已经认字了,虽然不多,但是俩都是认的字不会再忘记的类型。
听到哥哥苏轼的话,苏辙也从苏景先的怀抱中探出脑袋。
“什么?”
兄弟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这报纸上。
苏景先还好,他本来就没有因为这些话动摇,毕竟自己的事情自己清楚,
苏轼和苏辙两小孩气到不行,“什么人竟然说这样的话!”
“坏人!”
然后俩小孩,也不知道是正在学着写诗词,还是天生就有这一根弦。
竟然也决定要写诗词骂一下人!
“正好爹爹回来,给我们掌掌眼,要是写的不好的话,让爹爹帮忙修改一下,骂他们!”
“骂他们!”
第144章 风波结束
也没几天, 苏州四才子就彻底糊掉了。
一方面是柳永写的词,还有苏轼、苏辙后面又寄回去的。
柳永的词没有指名道姓,只笼统得骂了一些这样的不追求真才实学,反而以虚名为荣, 甚至用自己的肮脏手段打击有才华的人的乱象。
而苏轼、苏辙两个人作为苏景先的兄弟, 加上本身年纪就小,所以指名道姓, 骂的超狠。
按照常理, 黑红也是红, 但是吧,耐不住有人想要痛打落水狗。
曾经被苏州四才子用各种手段压迫过的有才华的人,都出手了。
苏州四才子确实是黑红了, 但是他们家族也因此受到了重创, 被怀疑同样用这样的手段在壮大自身。
逼得家族也不得不和他们切断联系。
毕竟能够纵容家里孩子用这样的手段营销的家族,也不是能够和孩子共苦的。
四位被家里雪藏了, 一起被放逐到了乡下的庄子, 大概是在众人对这件事有印象的时候, 都不会把人放回来了。
昔日的苏州四才子, 最后只能在乡下偶尔聚头, 办的报社也被家里接管过去了, 他们只能从家里的仆人们带来的报纸中得到一点外界的消息。
苏州四才子的坠落, 让被他们打压的一些家世不显的小才子们有了出头的机会, 一时之间以苏州为中心,江南这片的文学之风又有了一波小发展, 像是压抑之后的爆发一样。
不过, 其中最耀眼的还是苏家那俩小子。
“怎么这么有才华?感觉像是天生吃这碗饭的。”
晏几道是看着这兄弟俩写的,苏轼也好苏辙也好, 两个人写诗,写诗就像是人要喝水这么简单?
“不行也把你家弟弟们带来太学上学吧,正好你还没离开,还能做个伴。”这是沈括。
沈括和苏轼苏辙一样,不是很想上学,但是吧,他又比这兄弟俩少了接触苏景先的先天条件。
哪怕是现在已经和苏景先成为了好友,他依旧恐慌着,毕竟苏景先不差一个朋友,不联络的话,以后成为别人接触苏景先的垫脚石,那就糟糕了呀。
本以为会遭到苏景先拒绝的沈括,意外听到苏景先答应了。
“没问题的,不过不是在我们太学,是在幼儿园啦幼儿园。”
“三岁,正是上幼儿园的好年纪!”
三岁就被家里亲爹拎出来上学的晏几道,对此也是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其实直接上太学也是可以的,老师们会格外关照,能够适应学习节奏。”
也是真的亏了你还能想出来优点啊!
苏景先摇头,光是幼儿园,自家那俩小孩都不一定愿意上呢。
而很晚很晚才正式上学,以前都是家里在教的吴少贤、杨文越等人则是想的另一件事。
晏几道的天赋有目共睹,大宋对神童不是那么夸张,一半人很喜欢,一半人则是批判。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晏几道依旧是众所周知的神童,没有人反驳的那种。
这样的晏几道,究竟要适应学校的什么节奏啊?
难道是每天上课耽误到他自己学习了吗?
“你们要是有弟弟妹妹的话,也可以往我们幼儿园送哦,已经有一批优秀毕业生,今年考入了太学和国子监的!”
苏景先一边说还一边从抽屉里面拿出来了一堆“幼儿园宣传海报”,说是海报,但是远远不及后世的精美,初版的漂亮在复印之后就慢慢变得粗糙了起来,毕竟现在的工艺来看,手绘和机器还是有距离的。
苏景先发传单的目标自然不是自己的这批基友团,而是他们聊天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聚集过来的同学们。
“哎?这个第一是你们幼儿园的?”
“哇!我家还说现在的寒门资源这么好,力压了不少世家子第一名进来,原来是你们幼儿园供出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