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苏轼的病秧子哥哥[北宋/科举](389)
其中只有一伙人最淡定了。
那就是跟着最兴来的暗卫,他们已经淡定的安排好了,等会谁下去游泳,之后谁负责联系大夫,以及出了问题谁负责及时救援,最主要的是,已经都写好了遗书。
好在事情没有到遗书的地步。
最兴来的身体比原本的历史时间线上要好太多了。
不光是这最后十分钟的路程,游下来虽然不轻松,但是坚持了下来,之后也没有感冒之类的。
体验过后,也是和晏几道又选择了一个港口的时候,一起参与游泳。
而伴随着这俩的与民同乐,他们和水军的关系也是肉眼可见的好起来了。
“之后你们要是出去打仗,把我们也带上呗?”
最兴来和晏几道终究是露出了自己的狐貍尾巴。
“不行的。”也是不出意外被拒绝了。“我们是听令行事,不是自己去打仗。”
“原来……”从他们身后传来苏景先幽怨的声音,“我还以为你俩是终于发现了游泳的魅力,或者是也准备往武将这块发展了,原来是想要去打仗啊。”
“嗯?你听到了?”晏几道回头,苏景先怀抱着双臂,站在高处看着他们。
“那咋了。”最兴来的态度还要更加嚣张一点,“想去,你不是也只能不让我们去嘛,大胆一点,直接安排我们过去吧。”
“这哪里是大胆,你这是想要我的命。”苏景先无语,“不行,其他的都可以,但是上前线打仗,真不行。”
“我听说赵宗实就可以。”事情不告诉谁,宋仁宗也会告诉最兴来的,哪怕是有很多孩子的皇帝,在小时候也会偏爱一下自己的太子,更别提宋仁宗就这一个了。
但凡他态度强硬一点,最兴来都出不来,实在是已经被宠到要风得风了。
“那能一样嘛?人家比我们大了这么多……”而后又是三个人的你争我吵。
看起来一点不像是神童,和邻家小孩、自家熊孩子也没什么区别。
其他人本来在听到“那能一样”的时候,还以为能够听到什么皇室秘辛,结果就是众所周知的年纪。
一群人看着最兴来,倒是难得有了这是个小孩,比较好骗的想法了。
毕竟,长大了之后就能做了,这句话欺骗了不知道多少人。
小时候都是这么被家长哄过来的。
要是别人这么说,俩小孩肯定是不信的,但是苏景先不是别人。
“苏景先你个混蛋!”平时说话时候端着的声音,在破音的时候倒是有了几分小孩的感觉。
刺耳,听起来是真刺耳。
“嗯?怎么了?”苏景先手上拿着馒头,北宋的馒头和包子互换了称呼,他吃着甜滋滋的豆沙馅的馒头,嘴巴甜,心里更甜。
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被拦在大门里面的晏几道和最兴来。
此时的三人已经带着一批人到达目的地了。
他们出来,自然是有地点的,不会在海上纯漂流。
现在他们位于——
长岛。
“你们在家里看家,好好学习啊,我回来要看你们的学习进度的。”
一副家长的口吻,苏景先自己就这么水灵灵地一个人出去了,顶着两个人想要吃人的目光。
苏景先也不是不能带上这俩,就是吧,这俩才被从汴京放出来,都活跃着呢,留半天让他们冷静。
而他自己则是马不停蹄的上任了,带着晏几道和最兴来的资料,接手长岛县。
是的,三个人现在能够在这块地方称王称霸,但是吧这地方……
长岛县,地理位置按照现代的眼光看,是优越的,山东烟台,着名的旅游城市,其中长岛也是着名景点。
但是吧,在宋代,这都不如“发配沧州”,来这地方,高兴的也就是这三位了。
长岛县就是赫赫有名的沙门岛,《水浒传》里面,卢俊义要被刺配沙门岛的时候,薛霸直接断言“晚死不如早死”了。
当然,有这让人闻风丧胆的事迹,就有另一个吸引苏景先来的故事。
秦皇“东巡海上”,汉武“八仙过海”的传说,长岛都有参与。
所以苏景先来这里还蛮开心的。
开心的情绪在一路看到美妙风光的时候,一直被烘托,高高兴兴,直到——
看到了长岛县的县衙。
破,真的太太破了。
而且站在县衙门口的人看起来也一个个衣衫不整,凶神恶煞的。
此时出现在苏景先脑海里的第一句话就是。
“穷山恶水出刁民。”
以及终于想到了沙门岛这作为流放的地点,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当地的状态,总不能是软包子,那也镇不住那些被流放来的人。
但是……
“县令,县令,您可来了县令!”
苏景先刚走进一点,就听到了几人的声音,一个个热切得很。
草率了,这些是良民。
第154章 全民识字
“姓名。”“李铁书。”
“籍贯。”“苏州的。”
“过来多久了?”“十年了吧。”
“识字吗?”“识字, 以前是给人做师爷的。”
这样的对话重复了好多遍。
让负责记录的晏几道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无情的写字的木头人,想发火的时候,又抬头看看眼前的这批人,又把心头的怒火给压了下去。
这群人是真的蛮可怜。
发配过来的人, 自然是要服刑的, 有些刑期满了,也不能去别的地方, 就在这里养老, 刻薄一点的话, 说是等死也差不多了。
苏景先昨天来报道,看到的一些人,衣衫褴褛, 气势上倒是努力撑出来了, 就是差点被苏景先误会成什么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