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苏轼的病秧子哥哥[北宋/科举](44)

作者: 南伍 阅读记录

太监讲得正是今天太学发生的事情。

这天底下就没有新鲜事发生,不说是所有的事情都会被宋仁宗知道,也是大部分了。

只不过,这件事尤其特别。

“啧,两个都蠢。”这件事正是宋仁宗促成的。

北宋对贵族是忌惮的,宋仁宗尤甚,他和皇后的关系不算多融洽,也没有多少浓情蜜意的时刻。

这次的手段也是他对贵族布局的冰山一角。

自然不仅仅是安排了这两个人,单是这太学就还有人潜伏着,不过其他人比这俩聪明,发觉不行的时候也没有向这个刘助教一样坚持出来作伪证。

“真是没用啊,给机会都不知道怎么用。”宋仁宗对刘助教和那张仁的失败,也是没当一回事,反而是苏景先的卷子,他这里是原版,看着更加心动。

太学的考试尽力模仿科举,自然也是有誊抄和糊名制度,刘祭酒那边拿的是誊写过后的版本,宋仁宗这边是苏景先自己写的。

苏景先年纪虽然小,但是从小坚持练字,虽然体弱,但是手腕的力量可一点也不比旁人少。

准确来说,因为家里不让读书,苏景先打发时间的时候可是没少练字。

苏明允的书读得不行,字写得很好,苏景先的字也是,年纪轻轻就别有一番风骨。

“这小孩真的有点不凡,难怪最兴来喜欢他。”宋仁宗自己提到这个,然后自己给自己说不高兴了。

酸,很酸,宝贝儿子更喜欢别人这件事,就够宋仁宗酸的了。

不光是看字喜欢,苏景先提的东西,宋仁宗更喜欢。

刘备的蜀汉才弹丸之地,尚且不怕西夏,现在西夏也就是叫的凶的狗罢了,大宋真的和他放开来打,也是轻轻松松的!

宋仁宗,一款很容易被说服的君主,现在也是觉得苏景先写的很有道理。

不过苏景先还是特殊的,特殊就特殊在他的年纪很小。

小孩都不怕的事情,大人怎么能怕!

也是因为这回答,宋仁宗产生了一点想法。

次日。

韩琦果真和宋仁宗提了让杜世昌和刘祭酒来教最兴来的事情,却没想到……

“什么?我的徒弟来教殿下启蒙?”韩琦震惊,他虽然知道自家的徒弟有教人的本事。

单单是那从川蜀到汴京的路上,苏景先的小班教学《三国志》,时至今日苏和仲都没忘记呢。

其中虽然也有他们在小范围地玩那副三国杀卡牌的缘故,寓教于乐,加强了记忆力。

但是苏景先的课程绝对也是一绝,在国子监、太学说不定都没有人比苏景先更擅长教这《三国志》了。

但是……

这可是官家唯一的还活着的殿下。

说句大不敬的,官家把最兴来看得比眼珠子还要重要。

韩琦试图把这烂摊子交给别人,也是存着麻烦的事情少接手一个是一个的想法。

要是苏景先接手了殿下……

好像也不赖?

韩琦想了想,徒弟年纪小,照顾不好殿下是正常的,官家肯定要另外安排人照顾。

徒弟心智成熟,很少会闯出什么祸来,教殿下想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再说了,徒弟完全可以当伴读嘛。

给殿下当伴读,年纪小,不算站队,还是陛下自己安排的。

韩琦说服了自己,也就顺着宋仁宗的意思来了。

苏景先万万没想到,自己还没开始读书呢,就先接了一个家教的活。

上次这样一边自己读书一边教别人,还是在大学的时候勤工俭学。

“啊?”苏家人还没说什么呢,韩琦的夫人崔玉娇先骂自家相公了,“你这办的是什么事?大宝才多大,你就送到宫里了?我们家是活不起了吗?要你卖孩子?”

几句话,给苏家说得开始打起了圆场。

“唉唉唉也不是故意的,当今要做的事情,我们怎么拒绝,对吧。”

“其实也没事,大宝你说一下,要是不想干的话,我们就回蜀中吧,往山里躲。”

“没什么大事,我都可以,最兴来殿下也很好相处。”苏景先安抚了一下师母,又看向提议回蜀中的自家老爹。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爹爹回蜀中哪里安全,难道是想要……”

苏景先没说,苏明允悻悻然,一副自己不敢再乱说话的表情。

“陪殿下读书嘛,官家也没说不让我自己读书,就正常……”

苏景先下意识地代入了现代的读书生活,那是标准的双休制度,怎么都有个双休来进行一些家教活动。

但是……

太学好像是十天休息一次啊?和官员一样的时间……

苏景先突然就有点接受不了了。

“这么充足的读书生活,究竟怎么挪出时间来陪殿下读书啊?”

苏景先眼里都没有了高光。

好在关于这点,韩琦是早就已经想好了解决办法的。

“你主要是和殿下一起读书,太学那边参加考试就行,考试不能落下,官家说落下的话,就让你专心读书了。”

“那不是落下比较好吗?”苏明允七岁的时候就懂了,读不了书,学不进去,那就不学。

“那可不行。”韩琦摇了摇头,“会被认为是能力不行,在以后的官场上,不好混。”

那些个老狐貍可不管是什么时候。

接下来这个活,和让苏景先现在就入官场也没什么区别,只是没有职位没有名分,有偿给皇家打工。

这也怪不了崔玉娇说韩琦是在卖孩子。

韩家和苏家关于这件事,商讨到很晚很晚。

第二天,太学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