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无恙(4)
又为大闽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有这帮人在,朝堂也不会任由老王叔一人说了算!
第006章 【折柳先生】
“快宣老王叔进殿——”
朱轼年迈,圣人特别恩准他可以不上早朝。
听到老王叔来了,杜晚枫也发觉群臣的反应颇有意思。
有人面容严峻,有人欢喜得意。
率先站出来弹劾南宁侯的那几位,就属于后者。
朱轼颤颤巍巍走进来了,公公小心翼翼地搀扶着。
他头发胡子还有眉毛,全都花白了。脸上也长了不少老年斑,唯独那双眼睛,仍然精神矍铄。
杜晚枫在第一次见到朱轼时,就有了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因为如果不去看其他,单独看朱轼那双眼睛,那更像是一双年轻人的眼睛!
据传,朱轼爱吃鱼,吃了几十年的鱼,方有一双明目。
还有一些视力不太好的人,听到这个传言还争相效仿了起来。
“给老王叔赐座——”鸿康帝下令。
老王叔往椅子上一坐,然后才慢条斯理开口。
“圣人,老臣体迈,早朝来迟了。”
“老王叔,您身体不好,留在府内保养身体才是,就不用半夜爬起来上早朝了。”
“老臣不是怕没有我在这儿镇着,有心怀不轨的臣子欺蒙圣人吗?”
这话说得狂妄,又挺不要脸的。
特别是董太后说了“欺蒙”一词后,也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意,朱轼动不动就将这词挂在嘴上。
明眼人都知道,当日这话董太后就是对老王叔说的,他却把这个甩给了别人。
鸿康帝在董太后的悉心教导下,小小年纪脑子就相当灵活,处理事情来也常常让人意想不到。
再加上他是小孩,小孩哪怕偶尔说错一点话,也可以用“童言无忌”来带过。
“老王叔说得极是,这不方才就有几位臣子,弹劾起了为我大闽朝打赢大胜仗的南宁侯。朕看他们是舒坦日子过久了,不知道前线有多残酷。”
“朕近年来看了不少折柳先生写的戏,得知大闽有今日的太平,这些将士们功不可没。”
折柳先生,那可是大闽朝最富盛名、最受百姓爱戴的大文士。
承安帝在世时,就封其为国师。只是折柳先生从不在人前露面,也没接受这个国师之位。
最重要的是,每次在大闽王朝生死攸关之际,折柳先生便会带着他的作品出现。
为百姓发声,为王朝献国策。
用承安帝的话说,折柳先生不但功在当代,还功在后世。
他的继任者们,也必须尊崇折柳先生。
是以,当鸿康帝提及折柳先生时,底下的文武百官都自动压了压身体,以表尊敬。
就连看似傲慢的老王叔,也不得不敛了敛神色。
这些年折柳先生很少有作品问世,不少人悲伤的想老先生是不是年岁太高、无法再动笔了?
甚至他有可能已经……
这种猜测刚一出口,就被其他人气愤地阻止了。
他们都不愿意相信折柳先生不在了。
当然,他们不会知道在大闽王朝盛传了这么多年的折柳先生,此刻就在朝堂下站着呢。
他也不是旁人想象中的老者,而是一位年轻的大才子,他正是杜晚枫!
第007章 【以后的仗,让你们去打!】
“朕也不想多说什么,就一句:在座的诸位爱卿,谁要是觉着南宁侯做得不妥。行啊!朕可以把南宁侯撤了,给他叫回来,以后就放朕和你们眼皮子底下。”
“只是,南境要是再乱起来,就由你们负责去平定!”
鸿康帝嗓音还很稚嫩,但他坐于大殿之上,已经具备了点帝王的威仪。
说话不紧不慢,一点都不虚。
噎起人来,让这帮自诩口才了得的大人们,都有些难以招架。
群臣暗惊。
深感当今圣人还真是让人不能小觑啊。
这些话是有人教他的,还是他自己想到的?
杜晚枫也有些意外。
还以为今日早朝要大费一番唇舌,却没想到压根没有他开口的机会。
这些话,也不像是董太后教他的。
而且圣人平日早朝都是例行公事,很少与大臣们去争执一件事,都是让臣子们尽情去议事。
有几次,杜晚枫还抓到圣人在睁着眼睛睡觉。
弹劾南宁侯的那几位,偷偷去瞄老王叔。
老王叔微闭着眼,一言不发。
仿佛真的只是过来听听的。
这时候,张明净站出来了。
他心里是有不快的。
张明净不仅是内阁大员,还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乃言官之首。
虽说御史们有单独行事的权限,但按照都察院的相关章程,底下的御史要弹劾谁,是要先上报的。
而这些个人,事先没有跟他打一声招呼,还上来就扣给南宁侯各种各样的罪名。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整个都察院的意思。
“圣人——”
“张大人,你有本奏?”
对张明净,鸿康帝谈不上喜欢。
这人太严肃了,又素来注重礼法,鸿康帝这些年每日都被宫人提醒不能这样、不能那样。
作为一个孩子,他实在是不喜欢这样的人。
可张明净,也有着相当多的优点。
这个人正直无私,不会蝇营狗苟,也不钻营权术,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大闽朝堂。
就连老王叔那么强势的人,张明净都敢跟他据理力争。
就凭这点,鸿康帝对张明净那都得另眼相看。
毕竟张明净做到了连他都不是很敢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