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三国当团宠(17)+番外

作者: 问尘雪 阅读记录

曹子建拱手唤道:“父亲。”

曹孟德知道自己误会了曹子建,找了个台阶下,说道:“我来是想告诉你,下个月我要率军亲征关中。”原本是来兴师问罪的,现在只好临时找个理由了。

曹子建主动请命:“我愿跟随父亲西征。”

曹孟德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一口答应曹子建的请求转而看向季汐,问道:“季汐可愿同往?”

此次西征,他想带上季汐。

当年攻打柳城时久攻不下,年仅十六岁的周不疑给他献策助他拿下了柳城。

季汐的才学不下于周不疑,定能帮他。

荀俣担心季汐会不知轻重的答应,抢先说道:“丞相,季汐不能随军出征。”

这话一出,众人疑惑不解。

高级将领出征的时候时常会带着家眷一起,其中就包括小孩。

比如曹丕和曹植。

建安二年,十一岁的曹丕随曹孟德南征张绣;建安十一年,十五岁的曹植随父东征海贼首领管承。

所以并不存在未成年人不能随军出征的说法。

季汐问道:“为何?”

其他人也看向荀俣,等着荀俣说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最想知道原因的人是曹孟德。

荀俣不答反问:“你骑马的技术熟练掌握了吗?不骑马负重前行你能走多久?”

季汐:“……”

作者有话要说:

宝宝用方言读了一下唐诗,好有趣呀~还专门搜了小视频听老乡用家乡话读诗,别有一番趣味O(∩_∩)O

第12章

这个问题太犀利了。

季汐每天跑五圈都够呛,更不用说整天骑马或者是负重步行了。

只是……

季汐问道:“我随军出征是骑马出行或者是负重步行?”

荀俣摇头:“你是坐马车。”

季汐还没来得及高兴,荀俣接下来的话就打消了他的积极性。

他如果不想死的话还真不能随军出征。

只听荀俣说道:“那日听你吹笛,一首好听的曲子吹的断断续续上气不接下气,完了还猛喘气。你这样的身体能受得了路途的颠簸?”

这话震惊了众人。

夏侯威听到这话惊讶地看向季汐,身体这么差的吗?

他都能完整的吹完一首曲子。

季汐回想了一下高考完后的那个暑假去亲戚家时坐了三小时的汽车,当时难受了一整天才缓过劲来。

坐汽车都受不了,更何况是坐马车?

他想到这里,想要随军出征一展抱负的心思瞬间焉了,还是狗命最重要,婉拒了曹孟德的提议。

曹孟德觉得很可惜。

吴越孙仲谋的政权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

孙仲谋出身于已经衰弱了的世族,与江东的世族不和,时有斗争,相互倾轧。

孙仲谋地位不稳,艰难的维持两派平衡。

他采用季汐的建议已然初见成效,孙吴的内部矛盾有加剧的趋势。

这次西征若能有季汐随行必定如虎添翼。

季汐回到家后很明显的精神不振,意志消沉,蔫头耷脑的。

荀文若问荀俣:“他怎么了?”

“丞相欲征关中,邀季汐随军出征。季汐因为身体原因去不了。”荀俣简洁明了的说明了事情的原委。

荀文若问道:“你们不是受曹植邀请去赴宴的吗?”

怎么和曹公谈起军事了?

丞相府很大,曹子建的住处和曹孟德办公的地方隔了老远。

曹孟德光儿子就二十多个。

曹子建不必事事都向曹孟德报备,在家宴请宾客的这点自由还是有的,反正他们老曹家几十口人又不在一起吃饭,也不住同一个院子。

荀俣答道:“丞相突然过来了。”

他们的对话传入了季汐的耳中转移了季汐的注意力,不再伤春悲秋了。

荀文若看向季汐,有询问的意思。

季汐回想起曹孟德当时狠狠地瞪了夏侯伯仁一眼,分析道:“丞相的出现与夏侯尚有关。

夏侯尚与曹丕交好。

他见相府门前停了数辆朝臣的马车,又听闻曹植在宴请宾客,就以为曹植私会朝臣,未经查实就向丞相告密。”

他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

荀俣点头,说道:“夏侯尚确实是来兴师问罪的。”

有没有向丞相告密就不知道了。

季汐继续说道:“丞相过来看见事实与夏侯尚所说的情况不符,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装作是来找曹植谈军事的。

丞相欲征关中,曹植主动请缨……”

季汐将宴会上的事情说了一遍,说到若不是荀俣替他拒绝,他就答应了丞相。

扬名立万的机会没了。

荀文若安慰道:“你只是缺乏锻炼,每天坚持跑步,假以时日领兵作战都没问题。”

季汐有被安慰到。

荀文若见季汐不再那么沮丧了放下了心,让人端来季汐最爱吃的冰镇杨梅。

宠是真的宠。

季汐吃完了冰镇杨梅后找出了之前正在看的书简继续阅读,上面有荀文若的阅读笔记。

荀文若是“王佐之才”,当他的学生血赚。

荀俣为季汐的事情忧心,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他迫不及待的要将想法告诉季汐。

只听他言道:“秦时驰道四通八达,可惜被拆除的所剩无几。若是重修驰道,并将木轨和车轮换成铁轨和铁轮,则更快更稳。”

季汐一副你在想X吃的表情。

据记载秦朝时就有修建“铁路”,只不过轨道是木头制成的。

铁表面的摩擦力比木头小。

三国时期的冶铁技术已经较为纯熟,造出铁轨没有问题。

上一篇: 不许哭鼻子 下一篇: 格桑花意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