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当团宠(25)+番外
现下的情况与当时差不多。
关中将帅众多,虽有十万之众,但人心不齐,不是丞相的对手。
丞相兵多将广,谋士如云。
我们这边实力强劲,完全可以碾压他们。最为关键的是,你我都是重点保护对象,不用上战场厮杀。”
他这一番分析有理有据,忽悠人没问题。
真实的情况是,他知道历史上渭南之战是曹孟德赢了,此战毫无悬念才能如此笃定。
曹子建沉默良久,没有说话。
季汐见状,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有哪里说错话了。
十三路诸侯讨伐董卓没有错。
他在经过了徐元直的事件之后,曾向荀爸爸验证了一些事情。
确实是十三路诸侯,不是十八路。
丞相这次出征带的兵力和关中的叛贼数量相当,也不存在以卵击石的情况。
兵多将广没有错。
有夏侯妙才、张儁(jun四声)乂(yi四声)、朱文博等数名将领,都由曹孟德统领。
张郃,字儁乂;朱灵,字文博。
至于谋士嘛,有贾文和、荀公达,还有他这个开了挂的存在。
他和曹子建都是重点保护对象。
这也没问题,只是运筹帷幄,又不需要出去厮杀。
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呢?
想不明白就直接问吧,季汐问道:“你这是怎么了?”
他说的明明是能让人宽心的话啊。
曹子建叹了口气,说道:“我也想上战场杀敌,带兵打仗。”
只是一直都没有机会。
前三次随军出征正如季汐所说,被保护的好好的。
这是他第四次随军出征了。
季汐是不敢上战场杀敌的,听到这话十分佩服曹子建的神勇。
曹子建曾作《白马篇》。
他想起了其中最为经典的一句,就念出来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子建:嗯?
曹子建乍然听到自己的诗懵逼了一瞬,问道:“这是我随父北征柳城时所作的诗,你曾经阅过?”
季汐纠正道:“背过。”
曹子建十分欣喜,很会讲故事的季汐居然背过他的诗。
这得是多喜欢他这首诗啊。
季汐向曹孟德献计对付东吴的事情,荀文若告诉了荀公达,陈长文告诉了司马仲达。
除此之外,再无他人知晓。
陈长文和司马仲达为了护着荀俣和季汐,并没有将那日的谈话尽数宣扬出去。
曹子建并不知道自己有了一个粉丝。
陈长文和司马仲向曹子桓提起季汐时也只是建议拉拢荀文若义子,并没有说出季汐已经完全站在曹子建一边了。
曹子桓也不知道曹子建有了一个粉丝。
曹子建先前邀请季汐与他同乘只是想听季汐讲故事,经过这一番谈话,顿时觉得季汐很投缘,可成为知己。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想到这句,他拍了拍季汐的肩膀,意气风发地道:“他日我若为大将军,必让你做骠骑将军。”
季汐:“……”
不不不,他只要运筹帷幄之中就好了,领兵是不可能领兵的,这辈子都不可能领兵的。
从小到大,他连只鸡都没杀过啊。
不过既然曹子建有这样的志向,那么他此行的任务又要增加一项了。
曹子建可不是出来游玩的。
原本只是斩马超、韩遂而已,现在得加上让曹子建在这次西征中领兵,且在军队中树立威信才行。
可惜没有加班费。
他说道:“远了不说,就说眼前,我会尽力帮你达成带兵上战场杀敌的心愿。”
曹子建拱手道:“多谢。”
他能看出季汐是有才华的,有季汐帮忙,这次随军出征兴许真的能达成所愿。
八月,曹孟德的大军到达了潼关。
潼关地势险要,是关中的入口,也是马孟起、韩文约等关中将帅防守的战略要地。
马超,字孟起;韩遂,字文约。
曹孟德单独召见季汐,询问如何对敌。
季汐:“……”
这是考验他呢?还是考验他呢?曹孟德明知故问,怎么回答才是问题的关键。
第18章
历史上的潼关之战,曹孟德打的非常漂亮,会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吗?不可能的。
想通这一点就好办了。
季汐中规中矩地回答:“丞相心中已有破敌之策,无需在下多言。”
曹孟德胸有成竹,他就不邀功了。
“哈哈哈……”曹孟德笑得开怀,“你说说看?”
看季汐与他是不是想到一块去了。
季汐分析道:“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宜绕过潼关,走北路进入关中。
黄河呈几字……黄河弯曲向上突起,潼关正在转角处。
可先北渡黄河到达河东,再西渡黄河到达河西,就能绕过潼关进入关中。
渡口是必争之地。
丞相大军兵临潼关却不出战,可见有绕路之意。
因为担心关中联军察觉到真实意图先一步把守河西的渡口,所以先来潼关而不是直接北渡黄河到达河东。
迷惑住关中联军之后,再遣人偷渡。
待先锋部队偷渡黄河到达河东之后,大军就可开始北渡黄河,先锋部队可开始西渡黄河,在河西汇合。
这便是丞相所想的对敌之策。
深谋远虑,灵活用兵,以智取胜,可见丞相深谙用兵之道……”
后面是花式彩虹屁鼓吹!
曹孟德听完顿时觉得一个月的时间没有白等,带季汐来是来对了。
他笑道:“英雄所见略同啊。”
其实他压根就没有季汐想的这么长远,之所以让大军在潼关与关中联军对峙,只是因为关中战线太特么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