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当团宠(46)+番外
王思说道:“这种事情马虎不得。”
刺史下达了命令,混迹在邺城的可疑人员很快就被抓起来了,惊动了住在邺城的大大小小的官员。
不远辛苦的跑到邺城来抓人,而且是抓普通百姓。
豫州刺史是不是还没睡醒?
衙役押着几辆囚车上路了,至少要经过四个小时的跋涉才能到达刺史府。
丞相就住在邺城,完全可以由丞相抓人审问。
王思因着上回言语得罪了丞相,差点被丞相给砍了,虽然是被丞相提拔上来的,但是十分害怕丞相。
在事情没有弄清楚之前,压根就不敢向丞相禀报。
所以就有了这一幕。
他想的很简单,先把人抓过来审问,有问题就禀报给丞相,没问题就把人给放了。
但事情并不如他所愿。
他派去押解犯人的衙役还没出城门就被丞相的人拦下了。
曹孟德容不得有人在他眼前放肆。
王思第二天上班的时候没有见到押解嫌犯的衙役归来,反而见到了丞相派来的人。
来人语气十分生硬地道:“丞相传唤。”
听听这语气,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王思犯了什么大事,这是要被捉拿问罪的节奏。
王思得知要去见丞相,吓得冷汗都冒出来了。
王思的主薄和王思有些交情,见王思魂不守舍的模样,笑道:“怕什么,丞相肯定是叫你去领赏的。”
那几个嫌疑人肯定是有问题,刺史这是立了大功了。
丞相召见是好事啊。
王思听到主薄的话,下意识地反驳道:“我派去押解嫌犯的人不见归来,等来的是丞相召见,能有好事吗?”
豫州刺史部置于谯县。
谯县的县令也在,闻言瞪大了眼睛看着他的上级——豫州刺史王思。
王思是怎么坐到刺史的位置的?
这么不把丞相放在眼里,丞相没有将王思给砍了也算是奇迹了。
王思的主薄闻言也惊了。
那几个行迹可疑的人像是反贼安插在邺城的探子,事情若是属实,就是大好的立功的机会。
结果就被刺史的骚操作给搞砸了。
他恨铁不成钢地道:“你派人去押解嫌犯做什么?将这一消息禀报给丞相不就好了?”
这可是重要情报啊。
若是情报属实,丞相肯定会重赏的,多好的机会啊。
王思摊手:“就怕情报不实。”
谯县的县令插话道:“若无法判断,可以通知邺城的县令,由他抓人审问。”
王思责怪地道:“你不早说。”
“你也没问啊。”谯县的县令没敢将这话给说出来。
前来传唤的官吏还在等着。
王思十分的紧张害怕,用求救的眼光看向季汐,说道:“你可否给我出个主意?”
季汐在渭南之战扬名。
他把季汐当成智囊了,认为季汐肯定有法子帮他度过这一劫。
在场的人里,他也就指望季汐了。
实在没法子,帮他在丞相面前求个情也好啊,毕竟是救过丞相性命的人。
主薄和县令同时看向季汐。
季汐挑出有关可疑人员的公文,说道:“你写份陈情表和这公文一起托人交给丞相,则可无忧。”
王思脸上露出了喜色,心情轻松了不少。
前来传唤的官吏等的不耐烦了,催促道:“快点跟我走吧,丞相召见还这么磨蹭。”
原本只是坐下来喝杯茶,结果都喝完一壶了。
王思的主薄道:“你急什么?路上还要两个时辰呢,够你急的,不如坐下来再喝壶茶。”
前来传唤的官吏被怼的不说话了。
王思十分的敬重季汐,提笔刷刷刷写完了陈情表之后就递给季汐过目。
季汐看完后扶额。
如果说王思先前的行为只是让丞相震怒想要治罪,那这份陈情表递上去直接就能让丞相气得砍人。
这哪里是在陈情,这是在教丞相做事。
字里行间都是在抱怨丞相不分青红皂白,无故扣押派去的衙役,耽误了大事。
写有陈情表的竹简摊开在桌案上。
王思的主薄凑过来说道:“王刺史,也给我看看?”
王思点头。
谯县的县令见主薄看过之后同样扶额,好奇心被勾起来了,也挤过来说道:“王刺史,让我也看看?”
王思有些得意,再次点头。
谯县的县令看过之后,终于明白了两位上级的感受,扶额道:“王刺史,你还是找个人代笔吧。”
以为自己写的很好的王思:???
王思的主薄自告奋勇的接过了代笔的任务,提笔刷刷刷重新写了份陈情表。
还没答应请人代笔的王思:……
王思的主薄将自己写的陈情表和有关可疑人员的公文一起装进了行囊,说道:“王刺史,我陪你去一趟。”
他实在是不放心,就怕王思说错话被丞相给砍了。
王思点头道:“好。”
说实话路上有个自己人陪着,他也就不那么害怕了。
他们正要出发,发现少了个人。
前来传唤的官吏在刺史府喝了两壶茶,憋不住尿意蹲坑去了……
王思一到邺城就被关押了。
曹孟德压根就没打算见王思,直接就想给王思治罪。
这个王思,太不把他放在眼里了。
王思让人抓的嫌犯他已经让人审问过了,是河间田银、苏伯安插在邺城的探子。
都已经把什么都给交待清楚了。
田银、苏伯想趁他率领大军西征关中的时候造反,也不看看自己有几斤几两。
一些农民,如何能与正规军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