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当团宠(55)+番外
曹孟德摇头说道:“莫要小瞧了他。七年,足够他给我弄出个劲敌来。”
如此短见,他越发对曹子桓不喜。
曹子桓见劝不动,决定拉父亲最宝贝的儿子下水,跪下来劝道:“朱建平还说,有季汐在这个世上一日,可保我与子建一日安稳。”
虽然他并不相信朱建平这话。
当年他保不住仓舒的好友周不疑,现在还保不住子建的好友季汐么?
曹冲,字仓舒。
然而,这两个人好像都和他没啥关系,他瞎操心个什么劲?
只怪惜才的毛病又犯了。
季汐和曹子建交好,选中的人是曹子建,怎么会给他们弄出个劲敌来?
但父亲如此逼迫,可就说不准了。
曹孟德这次出征是让曹子建留守邺城,让曹子桓随军。
之前一直是让曹子桓留守邺城的。
曹孟德始终记得南征张绣的时候,他的曹子脩死了,而曹子桓跑得比兔子还快。
自那以后就对曹子桓不喜。
这次把曹子桓带出来是为了曹子建着想,方便曹子建树立威信。
曹子建此时不在军中。
曹孟德不听曹子桓的劝告,说道:“相师的话不能尽信,你不必再劝。”
他已经有些怒意了。
曹子桓懂得察言观色,发现父亲生气了,不敢再劝。
他还真保不住子建的好友。
曹孟德算错了季汐的路线,季汐一行人一路平安的离开了曹魏的地界,抵达了庐江郡。
不用再担心曹孟德派来的追兵了。
王伯舆庆幸地道:“当初没能留下那五人的性命,让他们逃回去报信了。还以为之后的路上会凶险异常,没想到路上风平浪静。”
就这样让他们平安抵达了庐江郡,简直不可思议。
他还以为会把性命交待在半路上。
季汐笑道:“我猜曹丞相肯定是在去往南郡的路上设防了。”
结果没想到他会绕路。
王伯舆不解地问道:“他要设防,不该是在两条路上都设防吗?”
怎么就认定了他们会去南郡呢?
“你有所不知……”季汐也不瞒着王伯舆了,将他以前干的好事给说了出来。
孙仲谋政权内部混乱拜他所赐。
王伯舆担忧地道:“曹丞相如果把你的事迹告诉孙仲谋呢?”
那他们不就完了?
季汐胸有成竹地道:“放心吧,他不会说出来的。”
当时献策的时候,他是曹魏阵营。
现在他把官都辞了,已经不属于曹魏阵营了,所以在曹孟德和孙仲谋两军交战的时候,还能顺利地进入庐江郡。
他虽然在渭南之战扬名了,但并不足以得到孙仲谋的重视。
而当年的事情说出来就不同了。
孙仲谋会杀曹魏阵营的人,但不会杀一个无阵营的人,相反的还会拉拢。
曹孟德说出来是傻么?
季汐进入庐江郡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曹孟德这里,把曹孟德气的猛地拍了一下桌案。
曹孟德懊悔不已。
是他太过于坚信季汐会走右边的路去南郡,所以才不在去往庐江郡的路上设伏。
结果就让季汐给跑了。
董公仁不解的问道:“丞相为何不在三条路上都设下埋伏?”
董昭,字公仁。
“公仁有所不知……”曹孟德将季汐献策对付孙仲谋的事情说了一遍。
他做梦都想不到季汐会去庐江郡。
董公仁更加不解了,问道:“季汐去庐江郡不是自己送死吗?只要写信告诉孙权,致使东吴内部混乱是季汐的计策,孙权还会放过他?”
写封信的事,多简单?
此时曹孟德账下三大谋士,贾诩、荀攸、程昱,一个都不在这里。
众人都表示不理解。
曹孟德解答道:“季汐现在身无官职,孙权若是知道了季汐的才干,必然会征召。”
他没道理给敌人送人才啊。
董公仁说道:“江夏郡处在三方势力的交界线上,距离南郡也是最近的。
他不直接去江夏郡和南郡,可能是想到了丞相会在这两条路上设伏,所以才绕路去庐江郡,再从庐江郡出发前往江夏郡,再到南郡。
孙权若是知道他的目标是投奔刘备,肯定不会放过他。”
所以,还是写封信就能解决的事。
曹孟德觉得董公仁说的很有道理,当即就给孙仲谋写信,说清楚来龙去脉。
孙仲谋收到曹孟德的信,拿不下主意。
他将曹孟德的信交给几个老臣过目,问道:“你们有谁听说过季汐?”
这触碰到他的知识盲区了。
曹孟德账下什么时候有了这样的能人,没听说过啊。
能献出这种计策,年纪应该不小。
这几个老臣都是叔叔伯伯辈的,见多识广,应该有所耳闻。
众人一致摇头。
孙仲谋见叔叔伯伯们都不知道,对季汐更加的好奇了。
季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曹孟德绝不会随便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忽悠他。
他当即下令去查。
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若是驻守城门的士兵发现季汐真的往江夏郡走,那就先将人拿下。
数日后,调查结果出来了。
季汐年未及弱冠,和他一起的还有一个很年轻的年轻人名叫王基,字伯舆。
身边跟着一个书童,一条狗。
曹孟德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要捉拿季汐,结果让人给逃了。
季汐逃到了他的地盘。
并没有像曹孟德说的往江夏郡而去,而是南下去了豫章郡,在豫章郡租了个院子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