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当团宠(71)+番外
连自己人都说他攻打益州是不对的了,更不用说别人会怎么看。
他以武王伐纣举例,怒斥了庞统。
当时他也是喝醉了,脾气上来了就没有控制住,差点就得罪了庞统。
大业未成,他还需要庞统。
没一会儿他又把庞统给请了回来,好生的跟人道歉。
当个上位者其实也不容易。
他现在回想起这事,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怒意,有的只是庆幸。
没有因为酒后失言与庞统生分了。
宴席上,谋士们坐在刘备的左下首,将军们坐在刘备的右下首。
都是跪坐在席上。
刘备右手第一位坐着的人是张飞,其次是赵云;左手第一位坐着的人是庞统,其次是季汐。
吃过饭后,就是喝酒聊天的时候了。
刘备这时已经有了些醉意,看向张飞说道:“益德对我攻打益州是如何看待的?”
季汐:“……”刘备果然是醉了。
当初不是说好的要效仿光武帝,开创一个像“建武盛世”那样的盛世吗?
庞统觉得刘备想让张飞说给他听。
果然,只听张飞说道:“诸葛军师曾说,自董卓以来,奸臣当道,汉室倾颓,豪杰并起,将军欲伸大义于天下,益州……”
张飞借用诸葛亮的话,表达他和诸葛亮的观点一致。
攻打益州是伸大义于天下。
庞统惊讶于诸葛亮和张飞的关系什么时候这么好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觉悟没有诸葛亮和张飞高。
刘备听完高兴了,乐呵呵的。
张飞真不愧是从一开始就跟随他的人,和他很有默契。
打了胜仗开庆功宴怎么了?
他怕季汐会和庞统一样的想法,其实是想借张飞的口说给季汐听的。
季汐可千万别向庞统一样。
庆功宴之后,刘备用最短的时间搞定了接管雒城的工作,率大军向锦官城进发。
刘循虽然回去报信了,但是没用。
不光没有让刘璋做好防备,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增加了锦官城守军的惊惧。
他们对改进过的云梯无计可施。
刘备有这样的攻城利器,哪怕城墙修建的再坚固也毫无作用。
锦官城怕是守不住了。
刘循向刘璋提议道:“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这段时日把城墙修高一些吧?”
雒城只是一个小城。
锦官城是个大城,城墙本就比雒城高,只需再修高一点。
敌人的云梯不就短了?
刘璋反问:“是我们修城墙快,还是他们加长『梯』子快?”
他这长子平常不是挺聪明的吗?
刘循说道:“我们只需拖延一时半刻,待父亲的部将攻破了葭萌城,刘备必然会撤军。”
刘备的兵力本就不多。
这一路攻城拔寨,留在葭萌城的守军肯定不会多。
他估计不会超过一千人。
父亲可是派人领了万余人攻打葭萌城的,不会攻不下来。
刘璋不听。
他早就派人去攻打葭萌城了,若是能攻破葭萌城早就攻破了,还会拖到现在?
不久之后,刘备大军兵临城下。
刘备并没有发起进攻,而是进行了新一轮的劝降。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上策。
刘循又听到了熟悉的开场白:“城里的人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放下武器,出城投降……”
这回劝降的话不长,大意是说刘备和刘璋同为汉室宗亲,只要刘璋肯投降,刘备是不会亏待刘璋的。
刘备不但不杀降兵,还承诺对城中的百姓秋毫不犯。
喊话的词是季汐写的。
刘备有所不解,问道:“对百姓秋毫不犯,那军队的开销从何而来?对部下的赏赐如何发放?”
总不能逮着糜家这一只羊毛薅吧?
季汐回答道:“益州前任刺史修筑坚固的雒城作为锦官城的门户,很难相信他没有逐鹿之心。
想要逐鹿中原,首先需要的就是钱财。
锦官城的府库有两任刺史储积,积攒下来的财物必然十分丰富。
从府库取出一点作为开支足够了。
剩余的钱财用于益州的建设,更好的治理益州,可减少动乱。”
刘备听明白了,没意见了。
刘璋听到劝降的话,还真的在考虑向刘备投降的事情。
他想为百姓做些什么。
刘循着急道:“我们兵多粮足,即便他们通过云梯登上了墙头,我们也能坚持许久。”
城里的守军人数和刘备大军相当。
就算城墙如同虚设,锦官城也不是刘备短时间内就能攻下来的。
这会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血战。
刘璋觉得刘循说的有道理,锦官城不一定就会失守,于是压下了想要投降的想法。
大不了就硬碰硬。
守军奉命向对面喊话的敌人们射箭,顿时天上落下了箭雨。
因距离远,箭矢中途就掉地上了。
但射箭不是为了伤敌,而是表明一种拒不投降的态度。
也算是一种无声的回应。
刘备见刘璋不肯投降,和身边的法正商量要不要发起进攻。
先礼后兵,是刘璋不识好歹。
他们有改进过的云梯,不必在意前方高耸的城墙。
守军人多又如何?重要的是士气。
他们一路凯歌,几乎不废什么时间的就打到了锦官城下,士气高昂。
城门一破,守军必会惊慌。
他们人数与守军相当,士气又比守军高,绝对能够获胜。
就是伤亡可能会不小。
刘备犹豫许久要不要强攻,拿不下主意,询问法正:“孝直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