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当团宠(83)+番外
季汐并不八卦,没有跟过去看。
诸葛亮在研究连弩的事情是秘密进行的,很少有人知道。
知道的人也都会被要求保密。
写匿名信的人看到诸葛亮和木工待在一起有些惊讶,拱手道:“将军。”
诸葛亮看到来人,问:“有事?”
写匿名信的人说道:“法正成了蜀郡的郡守之后大权在握,肆意杀害了一些当初曾伤害过他的人,太过猖狂。
将军应该禀报刘将军,对他加以管束。”
诸葛亮听到这话瞬间就明白了三日前弹劾法正的就是此人。
倒还真是执着。
诸葛亮说道:“刘将军还未攻下益州的时候,北边畏惧强大的曹操,东边忌惮孙权的威胁,近处则惧怕孙夫人在家中生变。
法孝直就像是刘将军的羽翼,使刘将军能够自由翱翔,不再受制于他人。
如今刘将军已得益州。
如何能禁止孝直,使其不得稍稍如意一些呢![1]”
最主要的是说了刘备也不会听。
法正,字孝直。
写匿名信的人知道诸葛亮是不会去和刘备说了,紧张害怕地道:“将军,我来找你的事可千万别告诉旁人。”
这事若是让法正知道了,还不被法正疯狂的报复?
诸葛亮点头答应了。
季汐看到来找诸葛亮的人待了一会儿又匆忙地出去了,没有在意。
徐庶再次收到了诸葛亮的来信。
信封的封口完好无损,在此之前没有人拆开来偷看过。
徐庶打开信一看,脸色就变了。
他看完信之后直接就把信给烧了,可千万不能让其他人看见这封信。
一连几日,他都在犹豫。
能回到刘备那里继续为刘备效力是再好不过,他也很乐意。
但如何回到刘备身边是个问题。
诸葛亮的办法虽好,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任何风险。
倘若被曹操的人抓住该怎么办?
终于,徐庶下定了决心,准备冒一次险,诈死之后带着老母亲和妻子日夜兼程地往南郡赶。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早在中平六年,也就是公元189年,荀攸是想担任蜀郡太守的,因为道路难行而没有去成。
徐庶直接去益州风险太大。
诸葛亮给徐庶规划的路线是先到南郡,再沿江而上到达益州。
在南郡有王基接应。
想要离开曹操的地盘到达刘备的地盘,从邺城出发到南郡是最近的距离。
徐庶诈死,人们信以为真。
徐庶带着老母亲和妻子日夜兼程地往南郡赶,安全到达南郡后松了口气。
南郡是刘备的地盘。
徐庶不用担心会被曹操的人抓去,赶路也就慢了下来,不再日夜兼程了。
他担心日夜兼程老母亲会吃不消。
徐庶到了南郡后,见到了诸葛亮说的接应他的人——王基。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王基很年轻。
王基在此之前没有见过徐庶,没有想到徐庶的年纪会有这么大,看起来有四十余岁。
都能当他的叔叔了。
诸葛亮说和徐庶是多年的朋友,他还以为徐庶的年纪和诸葛亮差不多。
徐庶也是这么想的。
诸葛亮说和王基是信得过的朋友,他还以为王基的年纪和诸葛亮差不多。
果真闻名不如见面。
徐庶早年为人报仇被官府通缉时,诸葛亮才九岁。
他比诸葛亮最少要大十多岁。
徐庶知道王基是诸葛亮信得过的朋友,在王基的帮助下迅速地租到了一套房子,供母亲和妻子居住。
蜀道太难走了。
徐庶知道诸葛亮会推举他为桂阳郡太守,自己去了蜀地还是要回来的,不想让母亲和妻子跟着他来回奔波。
他安顿好母亲和妻子后,一路快马加鞭地往益州锦官城赶去。
不过几天时间就到了。
刘备见到徐庶后非常高兴,听从诸葛亮和季汐的建议,任命徐庶为桂阳郡太守。
当然,这事是秘密进行。
徐庶还活着的消息就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曹操和孙权那边的人都以为徐庶已经死了。
保密是很有必要的。
这事若是让孙权知道了,很可能就不会派吕蒙攻打长沙、桂阳、零陵三郡了,有可能就是攻打防守薄弱的武陵郡了。
谁知武陵郡太守会不会望风投降?
徐庶前去桂阳就任的时候,诸葛亮、庞统、季汐都来相送。
诸葛亮、庞统和徐庶是好友。
徐庶看到季汐,说道:“季军师,搓衣板的事情我很抱歉,不该说成是我妻子发明的。”
他想来想去,也就是这一点惹荀彧不高兴了。
来庆贺季汐生日的人那么多,总不可能都和季汐相熟,可偏偏荀彧谁都不赶,就单单把他给赶了出去。
问题很可能就出在了搓衣板上。
季汐说道:“徐太守不必自责,搓衣板也不是我发明的。”
徐庶闻言不再纠结了。
既然不是这个原因,那就是真如诸葛亮在信中所说,荀彧就是单纯的看他不爽。
这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诸葛亮和庞统听不懂他二人在说什么,什么搓衣板?
庞统怎么想的就怎么问了。
徐庶解释道:“两年前季军师来我府上借书,用一块洗衣服用的搓衣板换了我十卷书简。
拙荆用它在河边洗衣服时被其他妇人看见。
因为搓衣板非常的好用,家家户户都仿制了一块。顿时传言四起,说搓衣板是拙荆发明出来的。”
庞统听明白了,好奇搓衣板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