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成为疯批少爷的听话宠(38)

作者: 妙龄 阅读记录

大约过了两到三年,最早服用这种药物的孩子在智力上明显超越了普通儿童,这款药物再次成为热议话题,甚至引发了抢购狂潮。

没人知道宋氏是如何让这款药物发挥作用的。

由于其效果过于显着,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最终不出所料地遭到了举报。

政府不得不介入,查封了大量药物,并揭露了在研发“婴幼儿智效药”过程中意外制造出的违禁药品。

被公开的数量已经令人震惊,更不用说那些已经提前被销毁的了。

化学药品不可随意处置,为了避免再次引发问题,正处于风口浪尖的宋氏只能将这些药品秘密深埋。

本来,这件事到这里就应该画上句号。

然而,又过了三四年,当第一批服用药物的孩子即将进入小学时,家长们终于发现了问题。

他们的孩子为什么变得如此焦躁易怒,性格古怪无常,还时不时地抱怨头痛?

经过医生诊断,得到的结果惊人一致。

神经系统不可逆转受损。

加速未完全发育的个体成长确实让他们在起跑线上取得了优势,但所付出的代价远非他们所能想象。

全国有数千个这样的案例。

家长们走上街头,要求揭露宋氏的黑幕,声称宋氏毁了他们孩子的一生。

却完全忘记了自己也是这场悲剧的帮凶,毕竟没有人强迫他们服用那些未经验证的药物。

宋氏的声誉臭了。

又是一次记者会的召开,宋母带着宋行止亮相,不管台下如何喧哗,宋行止那张冷漠无情的脸上自始至终都没有展现出那些所谓的情绪失控和头痛欲裂的症状。

再加上普通民众拿不出有力的证据,这场风波才得以平息。

宋行止是否真的有那些问题,宋母心里自然清楚。

她不过是利用了他作为一个无法感知情绪的疯子,对外界的喧嚣不屑一顾的特点,才选择了这样的应对策略。

而且,她已经没有退路了。

宋母名字叫冯曼婷,冯家,也就是宋母的本家,是一个有声望的名门望族,嫁给宋正德也算是门当户对。

两人的联姻并没有多少深情厚意,但也算是相敬如宾。

直到有一天,一贯大男人主义的宋正德一反常态地向她低头,请求她在记者会上这样做,她才意识到。

这又是一个被权力和金钱冲昏头脑的傻子。

第34章 棋子

起初她是拒绝的,但耐不住宋正德的再三恳求,宋母只好顺从了他的计划。

在她看来,不就是一粒药片,能有多大的效用?

带着这样的想法,她参加了记者会,之后也确实没有引发什么大的麻烦。

——直到禁药被查出、使用者上街抗议等一系列事件爆发后,宋母才意识到另一件事。

从记者会那天起,她就已经和那个傻子,她的丈夫,登上了同一艘贼船。

船票的代价是牺牲一个正常儿子的未来。

对于她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孩子,宋母的感情是复杂的。

当然,她是爱他的。

但随着宋行止的成长,那种本就不多的爱,很快就在他那些不合常理的行为中消耗殆尽。

他太过冷漠,过于理智,就像是一个不懂情感的机器。

宋行止的眼睛生得极美,但那双没有一丝波动的眼睛只会让人不寒而栗。

更不用说他后来那些疯狂的行为,宋母实在无法对他产生爱。

原以为那件事就此结束的她,未免太过天真。

虽然宋氏的名声受损,但确实赚得盆满钵满。

为了稳固权力,宋正德又开始考虑一些歪门邪道。

既然那种药物服用后会伤害神经,那么开发一种无需服用即可抑制的药物不就解决问题了?

以毒攻毒的办法,简单粗暴。

何况已经有了客户群,不必担心销售的问题。

解铃还需系铃人。

带着这样的想法,宋氏开始在暗地里搜集弃婴和孤儿,将他们集中送往实验室。

尝到甜头的宋正德不再把人命放在眼里,他的眼里只想要研发出成功的药物。

两年的实验尚未取得预期的巨大突破,却先一步传出了他们利用活人进行药物实验的消息。

于是他们不得不匆忙转移实验场所。

实验在更加隐秘的地方持续进行,但其初衷已经变质了。

经历了宋行止的一番洗礼后,宋正德不再坚持必须开发出一批新药,他只希望实验中能有某个人能够牵制住这个难以控制却极具价值的疯棋子。

在他的眼里,宋行止不是他的儿子了。

但他们没有能力再培养出一个比宋行止更出色的继承人,同时又需要人来挽救宋家的颓势,因此只能出此下策。

深知自己已无回头路的宋母也变得异常配合。

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成功尚未可知的新来者显得过于突兀,她开始为未来0927的出现铺平道路。

坦白说,宋正德这一步棋走得并不稳健,实验过程中不够谨慎,更是低估了他儿子的能力和疯狂程度。

一方面想要利用宋行止的才智让宋家重返辉煌,一方面又对他难以控制的性格感到忧虑,在这种矛盾心态中,一通电话拨通了宋母的手机。

“夫人,实验成功了。”

实验人员的语气中透露出尘埃落定的喜悦:“对于少爷的血液信息没有出现排斥反应的试验品有两个,您是否都要见一见?”

宋母的回答非常果断:“我们只要最优秀的。”

于是,最先成功的0927号试验品得以存活,而0918号依旧留在实验室中,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