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财迷少女暴富记(104)

作者: 木紫 阅读记录

男生劝道:“别人的家事你别管啦。”

女生撅嘴不满,故意大声说:“我又没管,说说也不行吗, 最讨厌这种人了!我不是和你说过, 我们家就被这种亲戚害过,幸好风水轮流转, 亲戚在踩缝纫机!不行,你再去买两盒月饼支持下美女老板的生意!”

“行行行。“男生瞥了祝明东几眼, “不过那个男生有点眼熟啊,好像也是我们学校的。”

“哈???真假的, 那个系啊?”

情侣的对话被祝明东和张淑芬听到, 祝明东挡着脸很恼火:“妈,我都说不要来你偏要来!这下好了, 那两个估计是我学校的人!”

张淑芬怒瞪了他一眼:“那还不是为了你!谁让你乱说话的, 否则跟着你表姐就能学怎么赚钱!成天问我要生活费,我哪这么多钱给你?你自己去找找兼职吧!”

母子两又坐了一会儿, 等时间差不多起身离开,准备坐公交车去举办婚礼的酒店。出店门口的时候,张淑芬突然看见一个眼熟的男人。

她揉了揉眼睛,有些不敢相信。

祝明东看见要做的公交车来了,他见张淑芬走了两步忽然停了下来,不满催促道:“妈,你干嘛呢!快走啊,车来了!”

“你等会儿,我好像看见一位老熟人。”

“谁啊?”

张淑芬没说话,紧紧盯着一名在马路对面等红灯的中年男人。红灯跳成绿灯,男人穿过马路径直往张记饭店方向而来。

他和张淑芬擦肩而过,并没有因为张淑芬的目光稍作停留。

这,这不是张蔻蔻的亲生父亲,李华吗???

他怎么会在这里?

张淑芬看清男人的长相后,内心百分之九十九确认自己没认错人,但又因为二十多年没见了,仍有一丝丝不确定。

男人走进饭店里,张淑芬不由自主跟了上去,祝明东见母亲重新走进店里,一脸莫名其妙。

李华是来吃蟹粉的,特意挑了下午的时间,因为今天是中秋节,晚上他要和家人去外面餐厅吃饭赏月。

上次因为张蔻蔻的事情和妻子闹翻之后,两人冷战了很长一段时间,冷战之后李华觉得家里的氛围就像原本平静的冰面,突然有了一丝无法修补的裂缝。

妻子女儿都很介意他和张蔻蔻有联系,动不动就会拿出来说教他,但李华不觉得有什么。所以他还是我行我素,会经常来张记吃饭,只不过再也不打包回家而已。

张淑芬坐在不远处,暗中观察到男人点完菜之后和张蔻蔻有说有笑的,明显是互相认识的模样。

她内心十分震惊,难道张蔻蔻和李华父女相认了???小丫头从没在家里说过这事啊!

等张蔻蔻走后,张淑芬犹豫了下,最后还是按耐不住好奇心走到李华身旁,弯腰试探问道:“你是李华吗?”

“你是?”李华对张淑芬的脸没半点印象。

“你是李华吧?雾村人?”

李华点头承认:“对,你是?”

张淑芬用力拍了下大腿,瞪大眼睛:“哎哟,还真是你啊!”

她面露惊讶,惊讶的同时脑子里转瞬想到张蔻蔻之所以有钱开饭店,应该是真如小丫头所说,不是靠的男朋友。

此刻,张淑芬觉得张蔻蔻百分百是得到了她亲生父亲李华的帮助。小丫头可以啊,还能找上她父亲!

那时,张蔻蔻父母离婚的事闹得村里人尽皆知,一度沦为全村饭桌上的笑话。

离婚后没多久,李华全家就从雾村搬到了雾京市,再也没回去过。至今几十年过去,村里人都快把负心汉给忘了。

张淑芬坐下来,笑眯眯地说:“是我,张淑芬!你不记得了?”

李华的确不记得了。

张淑芬见他有些茫然的脸色,嫌弃道:“哎呀,看来真是贵人多忘事,我是蔻蔻的小姨。”

李华整个人滞住,心里既忐忑又尴尬。

张淑芬感慨道:“你和我姐离婚之后,算了算这都有二十多年没见了吧,我都快认不出你来了。我就说呢,蔻蔻怎么可能靠自己在这边开饭店,我还以为她交了个有钱男朋友,问她么她还不承认,原来是找你帮忙了。”

“没......”李华坐立难安,尽量表现出镇定的模样。

张淑芬自顾自打断他:“诶你们什么时候联系上的?蔻蔻从没和家里说过呀,对了你现在还是在教书吗?”

“对。”

“在哪儿教书呢?”

李华含含糊糊说:“大学里。”

她追问道:“哪所大学?我儿子在京大念书呢!”

“是......是吗......”

京大,那不就是他的工作单位么!

李华坐不下去了,他顾不得蟹粉还没上,起身站起来:“那个我还有事先走了。”

张淑芬眼神疑惑:“诶,怎么走了?你菜还没上呢。”

“不吃了不吃了,我还有急事。”

张淑芬跟着站起来,拉住李华的手不让他走:“不是,再聊会儿啊!菜都还没上你就走,这叫什么事!”

“哎呀,我真不吃了!”

张淑芬不依不饶:“你在哪个大学教书?离京大近吗?要是近的话,也关照关照我们家明东啊?我们加个微信好吧!”

还没聊几句李华就说有事,张淑芬觉得很不对劲,怎么的,好歹她是他前妻的妹妹,他能帮张蔻蔻就不能帮她么?

两人拉扯的时候,张蔻蔻端着蟹粉走了出来。

张淑芬余光看到张蔻蔻,立马扬声喊了句:“蔻蔻,菜都还没上,你爸突然说要走!”

李华听到这句话,瞬间僵住不动。

张蔻蔻在和小兔说话,只听清要走两个字,她把蟹粉放到桌上奇怪问:“李老师,你不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