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死神喜欢搓麻将(10)+番外

作者: 卡托普利 阅读记录

襄王的心腹本意不是想投靠他,但奈何自己一些最在意的东西在他手里,自己只有被迫沦为他攀爬权利的工具。

这两天很少传来什么捷报,有时候明邪能够清楚的在军营中听见两军厮杀的声音。

明邪瞧见一旁明娄担惊受怕的神情,他放下竹卷抬手对她说:“娄儿,到皇兄身边来。”

明娄乖乖的跑去了自己皇兄的身边,她问:“皇兄,父皇到底什么时候才昭我们回京啊?”

明邪抚了抚她的额角,“快了…等到这里打了胜仗我们就能回京了。”

明娄带着期许:“真的吗?”

明邪轻柔的点点头:“嗯。皇兄什么时候骗过你。”

第7章

明邪身在边关,远隔朝堂,襄王明庸怎么会放过这次机会。

明邪知道明庸这次会对自己不利,但他在最后一刻还在顾及那份虚假的皇家亲情。他还在自欺欺人,明庸虎视眈眈的是太子之位,只要他无心与他抢,是不是他们就不会刀剑相向。

但后来发生的事情,都证明他大错特错了。

明庸从未将他当作过自己的皇兄。

……

明邪辗转难眠之时便会像现在如此挑灯夜读,抬着那双类比于女人白细的胳膊,认真的阅读手中的竹卷。

明娄就静静在趴在桌面上,枕着手臂睡着了。明邪偶尔卷下眼帘看看自己的皇妹笑着摇摇头,继而接着废寝忘食的阅读。

明邪不精通武,但文这一块他从未落下,身怀满腹的治国之道。

也正是这点,民间的百姓听见明邪去往边关这个消息都带着些轻蔑。二皇子是个病秧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连一点武功都不会,他要如何以病己服人?

边关战事越发紧迫,将军交战的时间越来越频繁。

淮国是以南淮为水境的步兵国,昆国是常年以北草原边境的骑兵国。

两军交战输赢已定,但淮国的士兵还在硬生生的坚持。如果破了怀城这道关卡,昆国就能直接南上直逼京城的皇宫。

昆国骑兵常年在马背上作战,骑兵的凶猛程度淮国以文强国自是过于落后。

但好在淮国研制出来应对骑兵的方法,但那只是暂时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明邪在两军对垒的时候提过很多制其骑兵的短板,确实有效,襄王的人看到有如此智慧的梁王其心自然是有些动摇的。

身在皇宫的襄王也自是有人传达通信,这里的情况他一目了然,哪怕是哪日哪个时刻军营里被斩首了一个逃兵,他都能清楚的知道。

他要在这次颠覆淮国,让这淮国易主。他不想做太子,做太子太麻烦了,他要登上的是自己父皇做了许久的皇帝之位。

边关的战绩传达到了皇宫,这样下去,淮国的人力,物力迟早在边关就得消耗殆尽,但老皇帝又不忍在民间加重赋税。

这接连的强压让他心力交瘁。

夜晚降临,皇帝的书房门口立着一道人影。

那人轻轻敲了敲门:“父皇,孩儿给你熬了点莲子粥。”,那人影手中端着一个盘子,头微微下垂,似乎是在等待里面人的回应。

老皇帝咳嗽了几声,便说:“进来吧。”

明庸端着莲子粥轻放于皇帝的书桌之上,旁边的太监拿出常备于身的银针,下一秒直接刺进金碗之中。

看着没什么问题,太监默默的退了下去。

老皇帝抬眼看了看明庸:“今天怎么有心给父皇熬粥啊?”

明庸笑道:“父皇近日身子不适,儿臣恐御厨做的,父皇食之无味,所以擅自献丑了。”

老皇帝端着碗,用金勺送了几口莲子粥到口中,他道:“嗯,还不错。庸儿如此有孝心,父皇很是欣慰。”

说完,他又放下那碗粥。

明庸期待的眼神似乎很想让他将面前的粥整碗吃下。

老皇帝披着披风意要起身,明庸伸手去扶着。他拍了拍明庸的手,“庸儿,你知还道你二皇兄走了多少时日了?”

明庸:“父皇,半月有余了。”,他又道:“父皇可是想皇兄了?”

老皇帝笑着摇摇头:“其实啊,邪儿这辈子能够在边关安安稳稳的到老,我这个做父皇也就没什么遗憾了。到是庸儿你啊,你可是想做太子?”

他作为父亲,自己膝下孩子的心思,他这个做父亲的怎么会不知晓。

明庸后退几步,作揖道:“父皇,儿臣绝不会生出那般大逆不道的想法,在我心里,二皇兄才是太子的绝佳人选。”

老皇帝笑了笑,没在说话,只是一直上下打量着明庸。

随之,他拍了拍明庸的肩膀,话里有话,然后说:“我们庸儿长大啦,长大啦。”,他长叹一声。

明庸看着他远去寝宫的背影,叫了一声:“父皇。”,那人背对着他摆摆手,不再说什么。

明庸转身回宫的时候,神情转变,那脸不再自然,更多浮现出一种阴鸷的面容。

三皇子明庸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哪怕七日之后老皇帝驾崩于群臣面前,这个罪明白人知道是谁,但都没有证据能够指向三皇子明庸。

老皇帝是在群臣面前吐血而亡,谁又能断定这是不是他自身顽疾所致。

谁都不敢在深宫之中乱嚼舌根,不然哪天是怎么暴毙的都不知道。

国不能一日无君,眼下最紧急之事便是立一位君主。

根据老皇帝生前的意思,太子之位必然是在明庸和明邪两位皇子之中所出。但现下明邪身居边关,能够代替这个国家说话的君主便只有明庸了。

老皇帝驾崩的第二日便是明庸的登基大典,待到明庸做了三日的皇帝之后,这消息才从信使的手中传达到明邪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