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康熙家的娇丫头(169)

作者: 韩金书 阅读记录

他是怕五公主年纪小被佟佳氏的人带坏了,当初的那些事情五公主什么都不知道,若是被佟佳氏的人想着法子乱说一气,五公主说不准就真的会记恨嘉妃。

四阿哥不愿意这样。

他自个儿的好些经历,都叫他不能不提防人心,更不愿意有人诋毁嘉妃,让五公主小小年纪就埋下仇恨的种子。

他小时候好歹也是在佟佳氏身边长了两三年的,就当是报恩了。将五公主带在身边教养,他才能放心。

五公主很听话,紧紧牵着四阿哥的手:“好。跟着四哥。”

如果以后真的见不到老祖宗了,那这段时日一直照顾她的四哥无疑是对她最好最好的,她就跟着四哥了。

太皇太后遗愿,不想出关回去打扰太.宗.皇帝,想留在关内,就葬在先帝身边,想要看着儿孙们。

康熙自然是要满足太皇太后的愿望的,因此太皇太后陵寝的选定,便只在关内,在先帝爷的身边。

宫中太皇太后丧事,便还是由贵妃与嘉妃主理。宫外则是裕亲王领着礼部的人在办差。

康熙要尽孝,不顾大臣劝阻,一定要守满七日,不眠不休,为告慰太皇太后魂魄。

康熙只苛责自己一个人,却不强求孩子们要这样不眠不休的守着。

就连太子,康熙也说不必相陪。

可是皇上都在这里跪着,谁敢起身呢。自然是人人都跪着,人人都哭灵。

这声音听的康熙心烦气躁,干脆将人都赶走了。

每日只许在殿外哭两个时辰,殿内便只有康熙一个人守着。

他就想清清静静的陪着祖母走最后一程。

有圣旨在,谁也不能抗旨进来。

瑶令想起康熙在太皇太后去时那一刻的沉默不语,只是心疼他。

她其实是想丢下所有事务去陪着他的,可是宫中的这些事,太皇太后去后的丧仪,她是一定要盯着的,分身乏术,实在是身上有责任,不能如此任性妄为。

此时,倒是有些能够理解半分做帝王的身不由己。或者,这是康熙难得的肆.意放.纵了。

四五日后,梁九功红着眼睛找到瑶令:“嘉妃娘娘,万岁爷水米不进已有四五日了,奴才担心再这样下去,万岁爷要是有什么万一,奴才万死难辞其咎。”

康熙一个人守着,连梁九功都赶出来了。谁也不知道康熙如今是个什么境况,只有梁九功大着胆子问一声,知道万岁爷还有声气。

“奴才斗胆请娘娘劝万岁爷用些米汤。”梁九功是真的快哭了。

瑶令叹道:“本宫去劝,恐怕也难。到底还是不足够的。”

这是多年的深恩厚重。从康熙八岁起,就是太皇太后陪伴在身边的,祖孙俩这样一路扶持的走过来,其中经历的那些事,没有一同经历的人是不会明白的。

康熙心中滋味难言,他只能用这样的办法自虐,才能够舒坦些。

瑶令懂他,也由着他,可当真七日水米不进,人还有什么用?

瑶令灵光一闪,叫梁九功:“走,去请太后。”

或许,请这位长辈劝一劝,康熙还是能够听从的。

太后同样为太皇太后的离世伤心伤神。太后卧病在床,也是形容憔悴,瑶令说明来意。

太后热泪滚滚:“皇上是该当珍重的。”

恐怕在这个世上,能够感同身受太皇太后离世的,也就只有这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的母子两人了。

太后受太皇太后庇佑半生,一路安安稳稳坐在皇后太后的位置上,心中对太皇太后的依恋完全不亚于康熙。

此时感同身受同病相怜,更知道姑母去世后,她应当同康熙打好关系,将来奉养她的,就只有皇帝了。

太后强撑着起身,在瑶令的陪同下去慈宁宫了。

太后看见康熙的那一刻,再度热泪滚滚:“皇上要保重身体啊。若姑母看见皇上如此自苦,姑母心中也会不安的。皇上进些水米,只当是为了姑母安心,为了万民安稳。”

康熙见太后亲自来劝,眼眶也红了。

他一个人在这里的时候,哭也就哭了。

可太后来了,怎忍皇额娘为他如此劳苦呢?

瑶令忙让人送了些温热的米汤来,亲奉到康熙跟前,含泪道:“为太皇太后安心,万岁爷用膳吧。”

康熙伸手接过来,轻轻摩挲了一下瑶令的手腕,目光柔软:“有劳嘉妃了。”

人人都看着,他不能抱着他的小丫头说些什么。

可瞧着她青黑的眼下,憔悴的模样,可见这几日也是为他狠狠担心过的。

就是为了小丫头,他也应当走出来。

五日任性,已经足够了。

康熙五日没进水米,这会儿喝点米汤也只能慢慢来,好在是都饮尽了,人人都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康熙道:“劳动太后,朕实在惭愧。太后还病着,也需要好好的静养。朕送太后回去歇息。”

太后点头了:“好。”

主要太后也怕康熙转头又继续再这里守着,便立刻应下了。

她还多问了一句:“过后皇上是应当回乾清宫休息的。”

康熙道:“是。送太后回宁寿宫,待太后安稳后,朕就去乾清宫歇一歇。”

太后这才放心了。

若真有什么万一,她可没有姑母那样的魄力领着幼帝处置朝政,太后只能盼着康熙好好的。

康熙送太后回宁寿宫,梁九功跟着,瑶令就不能跟着了,她还有事。

目送康熙和太后的轿辇走远了,瑶令才回了议事的地方,与内务府交代差事。

可这里还没过多久,紫月从外头进来,见内务府的人都走了,瑶令左右都是自己人,才道:“主子,宁寿宫那边出事了。”

上一篇: 比邻欢 下一篇: 瑶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