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康熙家的娇丫头(23)
一口气吃那么个几十串,在热热的喝一碗汤,这冬日里就美滋滋了。
这吃法原本只在乾清宫奴才们跟前流传,不知怎的叫太子和大阿哥看见了,两个小主子也喜欢这么吃,觉得又好吃又好玩。
有时候和康熙一道用膳,太子和大阿哥也要这么吃,康熙觉得有趣,也跟着吃上了。
大阿哥去惠嫔那里的时候,也嚷嚷着要这么吃,也就这么一个新年的时间,吃火锅串串风靡整个后宫。
在大阿哥的不懈努力宣传下,人人都知道是乾清宫的掌事宫女想出来的吃法。
宫里人人都知道去岁盛夏的时候,杭佳氏被皇上带去慈宁宫做茶,那冰茶可是得了太皇太后和娘娘们的赞誉的,本以为只是昙花一现,却没想到这位杭佳氏还能再推陈出新,连太子和大阿哥都对她赞不绝口。
吃串串当然也是讲究底料的。
后宫的小厨房调制不出这样的味道,瑶令倒是把底料给了御膳房,是为了随时备着康熙要吃。
可这东西毕竟是瑶令做出来的,后宫里的那些提膳太监们轻易接触不到她,更不能找她来要了。
有些还想着是不是能从前头的御膳房要到,但御膳房知道瑶令在康熙跟前得脸,哪敢随便给呢?
所以这底料在宫里也是个紧俏货。
太子和大阿哥在慈宁宫陪着太皇太后用膳,也吃着这个串串,康熙实在不得空没有去,那边底料没了,传话过来叫瑶令送过去些。
瑶令去的时候还是好好的,东西送了,侍候着太皇太后和小主子们吃完了出来一瞧,天上倒是落起了雨夹雪。
太子和大阿哥都大了,开始注重个人形象,绝不肯叫太监们将他们抱回去。
瑶令便想着叫了肩辇来,上头打了仪仗遮雨,正好可以将两位殿下送回去。
今儿不是休息,太子和大阿哥是抽空来陪着太皇太后用膳的。下午回去还有骑射课,若这会儿下雨下雪上不来骑射课,那便要去书房学语言了。
瑶令就想,总不能耽误两位殿下上课吧。
结果大阿哥是巴不得能耽误一会儿是一会儿。
他是不敢翘课的,可这会儿天公作美,只要能拖延就绝没有他勤奋的时候。何况学语言听着那些师傅在他耳边说蒙语说汉语,他也实在是头疼得很。
“要不然,咱们走回去吧?又不是很远。这么近的路坐轿子实在是不像话。爷将来可是要做大清巴图鲁的人,怎么能惧怕风雨?”
大阿哥志向高远,决不允许自己有一点不像个爷们男子汉。
他甚至大度道:“太子向来身体不好,还是不要跟着我走路了。太子殿下坐轿子回去吧。”
太子就一次病弱,就叫他拿住把柄了,动不动就要说一说。
太子不惯着他的毛病,跟着就道:“你也不是没生过病。”
大阿哥讪讪的,忘了自己也曾高烧过。
“既然是这样,那就应该锻炼锻炼!”
兄弟俩于是决定要走回去。
瑶令哪能放心呢,当然是一路跟着照应的。
结果还没出后宫,倒是叫前头宫道上拉扯的一群人给拦住了。
往日里在宫中喧哗,这是绝不被允许的。
但这会儿雨和着雪落下来,盖住了不少的声音,这么大的雨闹得紫禁城里都是雾蒙蒙的,隔着远一点都不大清楚,这么几个人在这里拉拉扯扯的,还真是没那么快被发现的。
大阿哥当即就皱眉头,要过去看看,被太子给拦住了。
大阿哥不忿:“你拦着爷做什么?”
太子道:“那都是后宫嫔妃身边的宫女。”
大阿哥和他渐渐大了,遇见嫔妃身边的宫女,是该避嫌些的。
大阿哥想了想,倒是没过去了,却叫瑶令打着伞过去瞧瞧是怎么回事。
这前头的人不清开,就挡住太子与大阿哥的去路了,瑶令也预备去瞧一瞧的。
过去一瞧,自然是都不认识的。
瑶令一年在后宫也行走不了几回,偏她是乾清宫的掌事宫女,为了行事方便,各宫要出来行走的奴才们都是认得她的。
一见了她过来,几个小宫女也不拉扯了,都过来给她行礼。
瑶令看见太医站在她们中间,方才几个小宫女和小太监,似乎就在拉扯这位太医。
都知道瑶令不会轻易到后宫来,又瞧见后头明晃晃的那么显眼的太子仪仗,知道是太子和大阿哥预备回前头去。
几个小宫女互相看了一眼,就预备冲到太子跟前喊冤去。
她们神色一动,瑶令早就注意到了,使了个眼色就叫身边跟着的小宫女给拦住了。
她眸中含了厉色:“怎么回事?”
宫里可甚少这样十几岁就做了掌事宫女的。御前掌事宫女的含金量更是不同,哪怕众人都不喊瑶令做姑姑,在小宫女们眼里也是不可小觑的。
几个浑身湿透了的小宫女抽抽噎噎的把事情说了。
却原来是延禧宫有孕的庶妃卫氏发作了,延禧宫的人去请太医来,正好遇见了永和宫的庶妃戴佳氏身边的人。
七阿哥病了,她们去请太医请不到,一时病急乱投医,就想拉着这个太医先去永和宫看看七阿哥。
瑶令看了看那太医的宫牌,对永和宫戴佳氏身边的人道:“这位太医是女科的,并不精通小儿。去看了七阿哥也无济于事。”
几个小宫女都急哭了。
瑶令想了想,叫延禧宫的人先带着那太医去卫氏那边。卫氏要生孩子,显然是耽搁不起的。
这边的事,她便回去与太子和大阿哥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