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真不是断袖(108)

作者: 觅唐 阅读记录

已经是工部尚书的齐净远坐在另一侧,多日不见,他明显清减了不少,连一双顾盼飞扬的桃花眸都懒洋洋垂着,像是很多天没有睡个好觉了。

“如今最重要的,还是兵部。”齐净远喝了口茶,道:“大部分的兵权还在闻端手里,一旦平衡被打破,或许会引起宫变。”

谢桐坐在上首位,瞧上去颇有两分心不在焉,听了他们的话,不置可否:“朕觉得吏部可以慢慢渗透,兵部倒不急于一时。”

齐净远不解:“为何?”

谢桐手指搭在桌沿上,缓缓敲了敲,漫不经心地说:

“太傅人还在西南,若对兵部做太大的动作,京中势必动荡不安,太傅难以安心待在西南处理疫疾。”

齐净远顿了顿:“这样不是很好吗?”

谢桐平淡道:“朕觉得不妥。”

齐净远沉默了片刻,倏而开口:“圣上,臣斗胆问你一个问题。”

谢桐撩起眼睫看他。

“臣想问,如今在圣上的心中,江山与闻太傅,孰轻孰重?”

听见齐净远的话,谢桐神色连动也不动,道:“朕为何要回答你这莫名其妙的提问?”

齐净远笑了笑,桃花眸眯了眯,没有因谢桐的反应而退缩,语气轻快地说:“臣没什么意思,只不过是随意问一问。”

“臣还记得,当年圣上还是太子时,就心怀宏图大志,时常与臣和简相讨论政事,想要除清弊病,肃整朝廷。”

“现在圣上登基后,许是太忙了,与臣等的交谈也不如往日多……”

齐净远不慌不忙道:“但见圣上待闻太傅却比往日还要亲密,于圣上想要谋成的大事而言,似乎并不有利。臣平时又寻不到圣上,所以今日才借机有此一问。”

谢桐心想,齐净远当了工部尚书之后,果然是长进了。

连话都说得人模人样的,一通七弯八绕下来,听得人头疼。

“打住,”谢桐抬手止住了齐净远的话,揉了揉眉心,说:“朕不见你,不是因为忙,纯粹是不想见罢了。”

齐净远:“……”

一旁静静听两人说话的简如是:“……”

“朕似乎早与你提起过,”

谢桐想了想,倒也实在记不清自己有没有说过,索性再讲一遍:

“你不是断袖么?朕与你喜好有别,为防产生不必要的麻烦,还是保持些距离更好。”

这话是说给齐净远听,也是说给简如是听的。

如谢桐所料,他将此话陈述出来,另外二人便停下了手中动作,齐齐看过来。

“喜好有别……”简如是若有所思,问:“臣原记得,圣上也曾提起过,对闻太傅也有不一般的感情。既然如此,我们的喜好又有何区别呢?”

谢桐:“……”

别问了,问就是这个世界是个巨大的男同文。

连闻端都成了断袖,还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呢?

不过这点念头只能在心里转一转,面对简齐两人,谢桐还是非常面不改色义正言辞的。

“当然有区别。”

谢桐冷冷冰冰地说:“朕不知你们为何突然成了断袖,许是一夕冲动,脑子转不过弯来。”

脑子不过弯的两个人默默无言:“……”

“但朕对太傅,是多年的师生情谊。这番情谊与常人不同,不仅不浅薄,还比寻常的君臣之情更深,与你们的一时冲动自然不同。”

谢桐说得理所当然,并且随着这句话从口中说出,近日来心中紧扯着的那根弦似乎也松快了些许。

——啊,原来他这些日子忧思苦恼、脸红焦躁,闻端的一举一动都会牵连他的心神,是因为那不一般的多年的师生深情?

谢桐觉得自己悟了。

简如是安静了一会儿,见谢桐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于是出声道:

“臣虽自认对圣上的感情并不浅薄,不过既然圣上这样说,臣也不便再多言。”

他用眼神制止了齐净远要出口的话,又继续说:“不过臣关心圣上,还是想问几句。”

“圣上如此信任太傅,可知闻太傅是否也能毫无隐瞒地对待圣上?”

“现下闻太傅离京,朝中势力暗潮汹涌,圣上若不把握此次机会,等太傅回京,想要收拢权力必是更加困难重重。”

简如是缓缓问:“圣上重情重义,相信太傅。但闻太傅此人,又能否值得圣上舍弃良机,只为护他平安?”

谢桐垂下了眼。

简如是向来通透,今日所言,正好也正是谢桐时时叩问自己的问题。

若换作以前,谢桐或许还会犹豫不定、心生动摇。

但如今……这个答案逐渐拭去迷雾,变得清楚万分。

那心声如此明晰了然,直直由心内传至耳中,连掩耳欺骗自己的余地都没有。

不管他与闻端之间,是什么样的感情,什么样的相处状态,将来又会有多少的矛盾与争执。

但至少,简如是的这个问题,谢桐可以回答。

年轻的天子手指抚过茶盏,将杯盖合拢,发出清脆的一声响,随即,开了口。

“太傅值得。”谢桐轻轻道。

第42章 突变

转瞬间, 距离闻端离京,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西南的消息不断传来,闻端抵达曲田县, 强行命封锁的主城打开城门,进入后立即开始追查假圣旨一事,废止了城中泯灭人性的一系列举措。

据传,曲田县丞起初还试图狡辩,撇清自己与假圣旨的干系。

而闻端直接下了令,当即将人除去乌纱帽,推出去斩了首。

如此一来,曲田县官府上下, 纷纷闭了嘴,再也不敢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