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真不是断袖(160)

作者: 觅唐 阅读记录

谢桐安静了片刻,开口:“朕知道了,你回去吧。”

简如是离开后,谢桐垂眼盯着手里躺着的那枚猫儿印章良久,才收拢掌心,将冰凉凉的玉印拢在指间。

他忽而想起,半个多月前,宫中“出事”的前一天夜里,闻端深夜出殿去了刑部,许久才回来。

也正是那一晚,闻端以利相许,与安昌王达成了短暂的合作。

或许闻端曾想借安昌王之口,将他的身世全盘托出,怎料谢桐并不相信,甚至不欲在狱中多停留一时半会儿,而是直接出了大牢,去了行宫。

以至于罗太监原本在御书房伺候,后面才被闻端支使开来寻谢桐,继而匆匆赶到行宫。

闻端诸般算计,针对的竟是他自己。

谢桐思及此,心中既酸涩又恼怒,忿忿间提笔沾墨,一气呵成写完了信,又恶狠狠地在右下角涂了一个圆圆的大墨点,竖批几个大字。

“来人。”谢桐涂完后就把笔搁下,出声唤人。

罗太监送简如是到宫门口,御书房外边候着的是刘小公公,听见声音,忙进门道:“圣上,有何事?”

谢桐随手将那涂了墨点的纸张折了两折,想了想,问:“前些日子宫中豢养的信鸽,能用了吗?”

自尝试过西南治疫时的消息不通后,谢桐就叫了几个擅养鸟的宫人,养了一批膘肥体壮的白鸽,专门训练来替人送信。

谢桐记得,上次曾听宫人来报过,如今信鸽已可将信送至百里外,训练成果良好。

“抓一只来,”他对刘小公公道:“朕要给太傅送信。”

刘小公公应了,飞快地跑出去,半柱香功夫后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手里还提着个精巧的鸽子笼。

一只灰眼睛的白鸽在里边,歪着脑袋与谢桐对视。

“这小鸟可靠么?”谢桐怀疑地看了几眼,蹙眉:“它如何就能将信准确无误送到太傅手中?”

“奴才也不知道,”刘小公公坦率地说:“不过奴才和他们说了,要最熟悉闻……闻校尉的那一只,他们就给了奴才这个。”

谢桐原本仍是不信,但想了想,那信上又没什么秘密的话,专程叫人送一趟也未免劳神费力,不如叫这小家伙试一试。

“你来。”谢桐朝刘小公公招手,道:“帮朕抓着它,朕把信绑上去。”

两人对着白鸽一番折腾,总算把信绑在了鸽腿上,谢桐推开御书房的窗,刘小公公捧着鸽子走过来,一边还对着它念叨:

“你可要争气,必须把圣上这封密信送到太傅手上,若有差池,今夜就将你炖了白鸽汤。”

谢桐:“……”

刘小公公跑到窗前,双手托着白鸽一伸,那鸽子慢悠悠地扑腾两下翅膀,从他掌心里站起来——拉了泡鸟屎。

“哎!”刘小公公大惊失色,叫道:“圣上!这——”

谢桐捏了捏眉心,无奈:“没事,出去洗洗手吧。”

“不是!”刘小公公僵硬地伸着手臂,惊声说:“圣上!奴才刚收了下手……您给太傅的密信上沾了鸟屎!要、要是弄脏了字迹,贻误军情可怎么办!”

谢桐已经回了案边,闻言哼笑了一声,道:“好啊,就让他亲自拆信,逐字逐句仔细读一读才妙。”

他这些天心里头的闷气,在听见刘小公公的话后,可总算消了不少。

*

傍晚时分,闻端骑着马,忽然听见上空有鸟鸣的声音传来。

“官爷。”

闻府的老管事还暂时被关押在刑部牢中,此行没有跟随他一起,仅有几个熟悉的侍卫在侧,瞧见他的视线,于是也抬眼望去。

“这鸽子在队伍上面飞了几圈了。”侍卫问:“可要属下处理?”

闻端看了几眼,抬手止住他的动作,往上伸出掌心,那白鸽竟还真瞧见了,收拢翅膀,跳落在闻端的手里。

这只灰眼睛的白鸽咕咕叫了两声,歪着小脑袋看了看人。

闻端轻勒缰绳,缓下骑马的速度,这才抬起另一只手,指尖点了点鸽子的脑袋,正要去解那细腿上系着的信,突然顿了顿。

一瞬后,他神色如常地寻出块干净的帕子,将那信上沾着的黑点擦了,才解开细绳。

信纸仅有薄薄一张,闻端骑在马上,本想先收好,等到扎营停歇时再看。

他们这支队伍行程急迫,需得连夜赶路,到停下来的时候,应是明日傍晚后了。

想到这里,闻端收信的动作慢了下来,沉默半晌,还是匆匆展开信,一目三行地扫了一遍。

谢桐的字迹较平常更为飘逸,笔走龙蛇,可见写信的时候情绪激荡。

信上的言语不多,仅有寥寥几句:

“今日暗卫送来密报,上书老师所历诸事。但朕只当未曾读过,老师若想告诉朕,待到回宫那一日,亲自来与朕灯下闲谈。”

“又偶听得老师密谋坑骗朕的数样举措,朕心甚怒,特赐你一黑心圆点,来日悬挂于门庭上,叫来往路人都唤,此乃黑心太傅府也!”

信纸的右下角,还有个涂得漆黑的大墨点,还有竖批的几个字:“脸厚心黑。”

闻端:“……”

第61章 礼物

闻端出发六日后抵达北境, 谢桐收到军报时,还一并收到了闻端的一封信。

“臣抵达当日,有小雪初落, 全城皆欢呼。”

今年的初雪来得确实早,如此算来,再有半个月左右,北境的雪就会逐渐变大,按匈奴军往年的做派,这时候应会收束军队,退回腹地了。

毕竟冬日作战,耗时费力, 死伤较平常更重,匈奴人若是想保留实力, 必会在大雪覆境前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