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真不是断袖(32)

作者: 觅唐 阅读记录

闻端慢慢点了点头,又问了谢桐另一个问题:“圣上觉得,先帝可是位明君?”

“……”谢桐说:“朕不能妄论父皇的功过,交由史书与后人评说就是。”

闻端:“看来,圣上是觉得,先帝算不上一代明君。”

谢桐抿唇,不说话。

“先帝于宫变中夺得皇位,登基时不过三十有二,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在位数年,也有不少功绩,但直至圣上你即位,大殷依旧天灾人祸不断,各地小股流亡势力作乱,匈奴年年违背和约骚扰我境平民。”

“暂且不论民间百姓如何看待,就连圣上你,都无法确定地说出,先帝是明君这个定论。”

闻端在塔内徐徐踱步,平淡道:“而圣上即位前,臣已经为你扫清了所有阻碍,只等你弱冠之年就可继承大统。”

“先帝历经万难,最后依旧耽于美色,将朝廷治理得一团乌烟瘴气。”

闻端停在谢桐面前,目光对视间,他问:

“那圣上又是如何觉得,自己这样从小就未得到正统皇储培养,依附着一个权臣顺风顺水得到皇位,不过二十岁就登基的年轻帝王,是可以将大殷治理好,成为青史留名的明君的呢?”

谢桐沉默了一刹那,很快又抬起眼:“朕不会是先皇那样的人。”

闻端颔首:“臣相信圣上。”

“但要成为明君,光有自信是远远不够的。”他缓慢道:“圣上历练不足,又何以能担起重任,何以令众朝臣信服?”

谢桐神色微动:“你是说……”

“圣上要当明君,先从夺回臣手中掌握的权力开始。”

闻端垂下眼,长长的睫毛在俊美面容上投下一小片阴影,低低道:

“圣上,要臣在众人面前对你行跪拜礼,靠的从来不是请求,而应该是命令。”

“臣也等着那一天,心甘情愿对圣上俯首之日。”

第14章 奖励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谢桐就下塔去寻齐净远。

昨夜他并没有睡好——不管怎样,谢桐在宫里睡了二十年的绵软床褥,即使是最落魄的时候,也没在草垫子上躺过,因此昨晚翻来覆去,好不容易才浅眠了一时半会。

当然,也有闻端就睡在旁边的缘故在。

原本齐净远命人在第七层摆了几张草垫子,但无人敢与新帝还有闻端睡在一起,就连齐净远也说晚上要留在第一层随时警戒,只留了谢桐二人在上面。

谢桐:“……”

事出有因,没办法。

但谢桐夜里听着闻端均匀的呼吸声,以及在熄了烛火后,在黑暗中闻端身上浅淡微冷的气息似乎越发明显,谢桐甚至感觉自己像是被这股气息牢牢包裹住,连翻身动弹时都分外粘滞。

……为什么闻端像是睡得很熟一样?

谢桐睁眼盯着黑暗,忍不住腹诽,难道闻端以前在府中会时不时去睡草垫子,已经养成了习惯?

这种猜测明显属于胡思乱想,谢桐在闻府住那么多年,也没见过闻端睡在草上。

不过好在听上去,闻端已经睡着了,这让谢桐感到不那么紧张难堪,脑子里将这一路以来的所见所闻又回忆了一遍,终于迷迷糊糊有了困意。

再次醒来时,天色微熹,闻端已经不在旁边。

谢桐坐起身,随手将长发像齐净远一样用布条束起,目光往下一瞥,顿住了。

闻端昨天的那件外袍,正盖在谢桐身上,随着他的动作,自然滑落了下去。

谢桐伸手一捞,偶然间,还瞧见这件外袍上,被自己用刀割出的两道断处。

闻端是什么时候把这件外袍披到自己身上的?

自认为一夜未眠的谢桐难以理解。

……虽然后半夜,的确是感到没那么寒冷了。

谢桐拎着袍子站起来,视线划过袖子上的断口,电光火石间,脑海中忽然掠过一个词语。

断袖。

谢桐:“……”

谢桐:“??!”

他拿着外袍站了片刻,在这个清晨,突然明白了当时闻端想告诉他的“典故”是什么。

上天作证,他根本没有想到那方面去!

谢桐咬牙把袍子捏紧了,把不该有的念头丢出脑海,径直下了塔去找闻端和齐净远。

找闻端,是要把衣袍还给他。

而找齐净远,自然是有关水患之事。

不过在找到人之前,谢桐先在塔外见到了关蒙。

年纪和谢桐一般的年轻暗卫首领,正和其他百姓一样,沉默地捧着一个饭碗,里面装着刚刚排队打来的米粥。

谢桐脚步停住,关蒙看见他,也拿着碗走过来。

并且把碗递到谢桐面前。

谢桐拒绝道:“不用,你自己吃吧,朕还不饿。”

关蒙摇摇头:“此地食物匮乏,圣上多少先用点。”

谢桐没接他的粥,不过倒是问了另一个问题:“昨天夜里,闻太傅是什么时候把他的外袍给朕盖上的?”

关蒙却明显犹豫了一下,说:“……臣不知。”

没等谢桐出声询问,他主动道:“佛塔结构紧密,难以窥视,何况闻太傅武学造诣在臣之上,有他在,臣不方便待在圣上附近。”

前半句话,谢桐还能理解。毕竟关蒙总不能大晚上趴在佛塔那窗子上往里看。

但后半句话,又是什么己不如人的借口?

难道不是正因为闻端这个大权臣就睡在谢桐身边,暗卫们才更需要密切保护吗?要是闻端三更半夜突然对自己做些大不敬之举怎么办?

谢桐蹙眉,有心想问责,但又不知道如何说,索性把手里的外袍塞到关蒙身上,淡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