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真不是断袖(90)

作者: 觅唐 阅读记录

温病就是瘟疫,终于听见想听的东西,两位御医感兴趣地坐直了身,开始详细询问。

而谢桐坐在屏风后,眉心渐渐锁起,不是因为这青年说了什么不妥的话,而是因为……

曲迁……曲迁?

那人并没有说姓名是哪两个字,谢桐脑海里却自觉浮现出了字样,并且有一种若有若无的熟悉感。

就像是曾经在哪里看见过这两个字似的。

耳边传来曲迁答题的声音,吐字清晰缓慢,听起来很是舒服,且内容详实,能切入重点。

屏风外,两位御医互相看了一眼,连连点头。

而直至曲迁将话说完,谢桐都还没能思索出来,究竟是哪里见过这个名字。

放在膝上的左手背突然一暖,闻端轻拍了拍他的手,低低道:“圣上怎了?”

谢桐没回过神,只唔了一声。

闻端于是抬眼去看屏风外,见那叫曲迁的青年往前走了几步,拿了案上的几样药材现场配药剂,身影高而清瘦。

“圣上对这人有兴趣?”闻端淡淡问。

谢桐点了点头,觉得不对,又摇摇头,轻轻道:“朕似乎哪里见过他。”

闻端不易察觉地挑了下眉,语气微妙:“……梦里见过?”

谢桐下意识要否认,脑海中却似闪过道火光,把那朦朦胧胧的雾气都燎尽了,露出清晰的记忆来。

谢桐愣了一下,恍然:“是,确实是梦里见过!”

闻端颔首,伸手拿了茶杯,不冷不热道:“圣上的梦里,真可谓是人潮拥挤。”

谢桐:“……”

怎么听这话,怎么都觉得酸溜溜的呢?

第35章 酸醋

谢桐终于想起来, 是在何处见过“曲迁”这个名字。

间隔太久,回忆起时,竟恍惚有种不真实感。

第一次看见曲迁这两个字, 还是在预示梦里,但却是在最初的那个梦境,被里面称作《万古帝尊》的书中。

“为帝六月后,西南疫病变异,传染数万人众,以曲田为中心,瘟疫迅速扩散,遍布大半个南部地域。”

“为截断疫病源头, 帝于半月后密令暗卫,率军将曲田县围锁, 切断水源与粮食供给, 三日后放火焚烧主城。”

“曲田县八百六十一人口,皆丧命于火中。”

“烈火焚烧之时, 一位名为曲迁的医师攀上城头, 向城下守军挥舞用血写就的白布,上书曲田县内尚有未染病的活口,请帝开恩, 放人出城。”

“帝不为所动, 曲迁于城头奔跑数趟, 最后无计可施, 纵身跃下,死于城门前。”

预示梦中的字字句句, 谢桐如今回忆起来,其实已经不太清晰。

但因为这段剧情过于令人不适, 所以他还留有些许印象。

曲田县,曲迁。

谢桐垂在袖中的手指轻轻蜷缩了一下。

这还是他头一次在宫外碰见预示梦中所昭示的人名。

自在梦中察觉过水患、疫患、北境匈奴进犯等事件后,谢桐早已着手开始派人处理,按理来说,如今他登基尚不足六月,西南的疫病也尚在可控范围内——

曲田县内,虽有疫病流行,但远未到死者遍地的时候。

医师曲迁又是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京城中?

更让谢桐在意的,是曲迁看向他的眼神,那样的目光,定是不寻常的。

这时候,曲迁配药完成,交由两位御医审断。

御医们看过,点头道:“分量精准,用药温和妥当,这一关也算过了。”

答问与配药是两道考题,两日后还要交一篇医学策论给御医署,但就刚刚曲迁的表现,御医心中已有大致判断。

不过他们没立即让曲迁离开,而是转过脸,对着屏风后的谢桐和闻端,小心问:

“那……吏部的两位大人可还有问题?”

闻端瞥了一眼旁边,见谢桐心不在焉似的,于是开口:“没有。”

“你先回去吧,”其中一位御医对曲迁说:“记得两日后要将写好的策论拿过来,我们还在此处等候。”

曲迁道了谢,转身准备往门外走去,就在这时,谢桐一抬眸,突然道:“等等。”

两位御医愣了下。

灰衣青年的脚步一顿,慢慢回过身,面色平静地望向屏风。

“你说你是曲田县人氏。”谢桐问:“那边疫病情况如何,你可清楚?”

曲迁缓缓道:“主城内染病人口约有六分之一,多为老人小孩,经过药剂煎服,有半数的人症状已有减轻。”

谢桐又问:“若是你入了御医署,可愿携草药医书,回到曲田县解决疫病?”

曲迁定定望着那扇素青色的花鸟屏风,屏风用料上佳,只能隐约瞧见其后问话那人的身形。

朦朦胧胧,如雾里看花。

“草民求之不得。”曲迁一字一句道。

谢桐点点头,说:“好,那两日后,朕等你的策论。”

另外两名御医一惊,谢桐这是明示了自己的身份。

曲迁却仿佛没听见那个字眼,依旧不卑不亢地站在原地,最后又望了屏风一眼,转身离去了。

御医们起身向谢桐闻端行了礼,讨论道:“好是好,就是不通礼数,见了圣上,也不行礼。”

另外一人说:“乡野之人,或许不懂面圣的礼节。”

“无妨。”谢桐心思不在这上头,随口道:“他若是送了策论来,你们看过之后,就派人呈进御书房。”

御医们躬身应是。

今日上午来的考生已经看完了,两位御医送谢桐出了门厅,又发现闻端落后两步,等谢桐走远后,才折返回来。

“……太傅大人,您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