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成为三个大佬的攻略对象后(63)

作者: 南柠檬 阅读记录

盒饭没了,泡面他还买不上给李清云吃么?

于是李清云自己带的干粮就被搁下了。

“不饿。”

李清云小声道。

“我饿。你不是说你带了玉米面饼子吗?”严横捅了捅李清云。

“别闹……”李清云指了指上边的行李架:“我包在上头呢,要吃自己拿去。”

严横站起身来从上头把李清云的包拎下来。

“还挺沉,你这装啥了?”

他说着,把包拉开。塑料袋包着的都是吃的,有玉米面饼子,还有包子。

样子严横都很熟悉,是李清云奶奶还在世的时候经常给他们做的那种。

除了吃的之外,还有衣服、洗漱用品和书。

“你怎么……还带书?”

严横把那几本书拿出来看了看,书皮很陈旧,一看就有年头了。

“轻一点。”李清云见他这样连忙过去,珍惜地把书拿过来放回书包里:“这是我爸传给我的。”

“我们不是出来看海的么,你还要学习?”严横就拿出来了两个玉米饼子,其他东西又塞回了李清云的书包,抬手把他的包放回了行李架。

“不是……”李清云犹豫了一下。

严横啃着玉米饼子坐回了他边上,眼睛瞥着窗外。

说来也怪,自从李清云说了那句看星星之后,他还真就觉得外边的夜空挺好看的。

“我这一出来,还不知道能不能回去。”李清云小声道。

“说什么呢!”严横皱了皱眉头。

“我说的是事实。我得的是绝症,和奶奶一样,我是年轻,但医生的话我也听懂了。”李清云很认真地对严横道:“我明白我现在是什么状况。”

“……”

“我不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如果是在路上也挺好的,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不能再去给爸爸妈妈和奶奶扫墓了。所以我带了家人们的东西,爸爸的书,妈妈的银发卡,还有奶奶给我做的一双虎头鞋,我从奶奶柜子里翻出来的。”说到这里李清云笑了笑,像是在回忆:“我也不知道那是我多大的时候穿的,才这么一小点儿,原来小孩子能有这么小。”

他伸手,有两个手掌比划出一个距离来。

“别。”

严横一把攥住了李清云的手:“别这么说了行吗?我听着难受。”

他得知李清云病情的时候、下定决心带李清云走的时候,甚至参加李清云奶奶葬礼的时候都没有这样难受。

“好。”李清云点了点头,还真就不说了。

“你困了吗?困了就睡吧,等我们醒来,还要一个白天才能到呢。”

“你不睡?”严横问。

“我现在心里高兴,睡不着。这样,我给你守夜,白天我睡,你看着。好不好?”

“还守夜……就你这个白白净净的样子把自己看丢了都不知道……”严横嘴上这么说,三两口吃掉了玉米饼子,又灌下去几口水,趴在了硬座之间的桌子上。

“那我睡一会儿。”

“嗯。”

……

这场戏是在滨城老火车站拍的。

也不知道取景组是从哪找到的这么合适的景,和剧本中的年代感几乎一模一样。

滨城的这个火车站现在已经废弃了,七年前就重建了新火车站。

以两个少年的出逃为节点,电影剧本的后半段就不再是县城里的家长里短和少年与家庭的抗争,更与学校、社会无关。

从表面看,剧本后面的剧情很美好,两个少年在海边、在城市里旅行,看海边看日落,看纷闹的人间。

可这种表面的“美好”下,有一种不容忽视的悲痛和残忍,是李清云的病情。

两个少年之所以能抛下一切去享受这短暂的美好,是因为他们得知了死亡即将要到来。

对于李清云这个角色来说,他是走出了那个小县城,在逐渐“认识”这个世界。认识世界的同时,也是在告别这个世界。

他在圆满自己的遗憾。

而对于严横来说,他在陪着李清云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

他对李清云的情感在逐步递增,可他也明白在这段路的重点,李清云要离开。

对严横这个角色来讲,相处亦是相别。

这场戏,导演在用李清云的台词告诉严横,他时日无多,同样也是在告诉观众。

单纯的美好只是美好,悲凉底色下硬开出的美好才是脆弱而扣人心弦的。

……

这场戏拍完,林冠雪活动了一下自己的脖颈。

补各种近距离镜头,时奕辰都要靠在他肩膀上,有点儿僵。

“喝水吗?”小陈拿过来个保温杯。

里面是去冰的“冰水”。

林冠雪接过来喝了一口,问:“晚上吃什么?”

“额……都行,林哥你想吃什么?”

今天的戏从上午拍到半夜。

中午为了赶进度林冠雪就扒拉了两口饭,晚饭也吃的很少——时间紧。

能今天拍完火车站这部分的内容,之后就可以往下走了。

上午依旧是在火车里取景的,拍的是剧本里“火车第二天”的事。

火车上的重头戏是在晚上的,第二天严横和李清云主要是要体现“相依靠”的感觉。

白天的火车比起晚上要热闹很多。

扯着大嗓门认老乡的、骂脏话打电话的、在车厢连接处组团抽烟的……

即使严横在都原县是远近闻名的混混,但两个少年在这里依旧格格不入。

李清云晚上没有睡觉,白天困顿袭来,严横就小心翼翼地在嘈杂的环境当中守着他睡觉。

中途还因为有人上车放行李压到了李清云的包和对方产生了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