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极限运动封神(148)
坡面障碍技巧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普通的270°上下桥更是根本就不够看的。
少年刚刚之所以还会用270°上彩虹桥,完全是因为心里还牢记着教练们的吩咐,做给教练们看的。
可等雪板碰撞桥身的一声脆响传入鼓膜,余曜就把什么教练医生的嘱咐统统都抛在了脑后。
腰身随随便便一拧,就轻松地来了个麻花式的反转450°下桥。
也就是板身成功落地,才想起了自己好像又有点出格。
不过脚踝并没有传来什么痛感。
余曜干脆就放任自己稍稍任性些。
他来到第二个道具区时,随着自己的心意,照样来了个外转上,内转下的麻花动作。
只不过这一次,是一个360°上和一个360°。
因为转上道具时是180°的整数倍,板身与前进方向垂直,很容易又加上了一个50-50的加分动作。
这个动作或许没有刚刚的分数高,但余曜是有意在展现自己的不同转体。
他没有刷过大赛的经验,牺牲一个道具区的一点分数换取裁判们的印象分很有必要。
余曜落地后加速,从第二个道具区离开,并没有很在意自己的分数。
但负责第二道具区的裁判却打出了一个比上个道具区还要高一点的8.75分数。
并不是因为多了一个50-50的缘故。
第二个道具区是特殊道具设计,原本小山脊的道具被赛方特意设计成原始奥运村的小木屋形状,与其他道具不同的DIY风格,很容易就让第一次上道具的选手手足无措。
但余曜几乎没有迟疑地就看破了道具的本质,直接高速冲上后,就着陆在屋脊之上。
这样敏锐的洞察力,当然值得一个很不错的分数。
国际裁判不知道余曜还很擅长攀岩,更不知道他早就在徒手攀岩的过程中练就了非常优秀的读线能力。
但并不妨碍他在见识过余曜毫不迟疑地上下道具后,再见后面的选手犹豫尝试时,大失所望。
不是,连个第一次参加比赛,大赛经验都不丰富的小选手的胆量都没有,你们还想拿高分?
一直到整场资格赛结束,第二道具区的最高分数记录就是余曜的8.75分。
分数是在赛后公布的。
此时观众们和解说员还都不知情。
计行看着屏幕的眼神仿佛可以凝聚成实质,急躁无比,“马上就是第三个道具区!”
“余曜选择了最右的炮台。”
“好,又是一个内转270上!”
横呲钢管的声音和着解说员激动的嗓门传入华国观众们的耳膜。
计行几乎要把屏幕瞪穿,恨不得穿进屏幕,钻进少年脑子里,好知道余曜打算如何下这个仰面朝天的道具。
炮台之所以会被称为炮台,就是因为钢管被架起一端,离地的那头高高朝天。
这样下道具时就如同自带了一个跳台的高度,最适合选手的自由发挥。
450°下在这种道具中已经变得普遍。
余曜会上多少,会是一个630°下吗?
计行在心里揣测着。
这念头闪过不足一秒。
余曜就已经从加高炮台上冲了出去。
当然不可能是一个630°下。
这么高的距离,滞空时间也够长,几乎不用思考,少年千锤百炼的肌肉记忆就已经帮他完成了一个810°下。
整整两圈,再加一个九十度。
这个动作的难度堪比大跳台上的1980!
之前还从未有人成功过!
直播间的网友们都在技术宅的科普下欢欣鼓舞起来,单板论坛的网友们也都在疯狂盖楼。
还有人注意到了少年抓板的动作。
【余居然还有余力来个抓板尾的动作!】
【我就知道,余既然敢放话,坡面障碍技巧的金牌一定是他的!】
计行已经急不可耐,“三个道具区!余曜都完成得非常漂亮!马上就到他最擅长的跳台区!他是否能完成自己的计划目标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们同样望眼欲穿,还有人忍不住调侃。
【小鱼能来个连环跳吗?】
余曜当然能。
他在第一个跳台区就完成了一个反脚内转的最难1440。
紧接着,又在第二个跳台区完成了一个反脚外转的1620。
等到了第三个跳台区,少年几不可查地犹豫一下,才勉强自己只完成了一个正脚内转的1800。
少年在空中飞起又落下。
起伏的黑色身影如同插上了无形的翅膀,肆意张扬地翻腾在蓝空背景中。
最后一次跳跃落地后,余曜一沉一浮,稳住身形,就放任自己就着冲击的高速一直滑到减速区末端才回转急刹车。
板尾扫起了齐膝高的白色雪雾。
现场被邀请观赛的记者们咔嚓咔嚓拍照的同时,尖叫欢呼不已。
“余!太厉害了!”
“冠军一定是你的!”
满场的口哨欢呼声里,余曜心里想的却是——
可算滑完了。
总感觉束手束脚的。
少年有点别扭地活动了几下关节,咔哒一下把双脚从固定器里解放出来。
自己刻意降低了难度,教练们应该没什么好说的吧。
余曜脚步轻快地抱着雪板回到候场室。
才推开门,就对上了满场的呆滞目光。
简书杰张了张嘴,有点想哭,但想到木已成舟,就赶紧扑了上来,“脚没事吧?”
余曜活动了一下,笑笑,“没事,都还好,我没有做很难的动作。”
没有做很难的动作?
“嘶——”
也不知是谁打得头,候场室里倒抽冷气声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