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极限运动封神(902)
大家的注意力都在余曜身上。
余曜会说些什么?
他会为自己辩驳吗?
不少人已经屏住了呼吸。
然后就听见了台阶上的少年温温和和地对着离他最近的华新社话筒缓声道,“我会参加今天的兴奋剂检查,也会无条件接受接下来的每一次临时抽检。”
马上有记者追问:“余!你是在用接受检查的行为向大众表明自己绝对没有问题吗?”
周围原本以为能如往常一样收获到第一手劲爆回答的记者们脸上不由得露出点失望神色。
主要是,这样的回答也太……中规中矩了吧!
有人小声嘀咕道:“等开了ab瓶,几个月时间都过去了,余的澄清还有意义吗?”
新闻有时效性。
名人的名誉也有时效性。
错过了辟谣的最佳时间,就算是洗清了身上的嫌疑,也难免有事后描补之嫌。
毕竟这种事在他们西方国家太常见了!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掌握历史的不一定是华国王朝更迭的史官,更有可能是西方财团麾下的媒体大喇叭。
如果不是他们就是大喇叭本叭,都想大声提醒余曜这样回答简直是漏洞百出了。
有人不死心地制造爆点,“余,你难道没有觉得疑惑的地方吗?”
对于突然爆出这么大规模的质疑?
余曜的目光定了定,认出对方的logo是m国主流媒体之后,琥珀色眸子里的笑意越来越深,“当然有。”
他故意顺着对方的话,果不其然,一下吊起了所有人的兴趣。
挑事只怕事小的m国记者也兴奋起来。
但紧接着,余曜的话就让他脸上期待紧张又隐隐约约有些得意的笑容一下僵住。
“我只是有些疑惑,这些质疑居然会来得这么晚。”
啊哈?
听清这句话的记者们齐齐愣住。
【合着小鱼早有准备?还觉得污蔑找上门来的太晚?】
【不不不,我觉得这话的意思单纯是说他早有心理准备,谁会嫌脏水来得太晚啊】
直播间也有观众们议论纷纷。
但不管怎么样,这句话的效果比之之前的套话,肉眼可见的充当了定海神针作用,让不少人都坚信早有预料的余曜一定已经早就有了应对方法。
【呼,有一点莫名的安心感】
现场反应过来的记者们则是在爆点面前面面相觑,眼底狂热,正要继续追问细节。
余曜已经注意到局势的重新稳定。
目的达成。
他笑了笑,不再停留,径直走进场馆准备采样,只在进门之前留了一句自己今晚要开一场记者会,邀请大家拨冗前往某大学学术报告厅赴约的客气话。
余曜成功验证了一句语气越平静事越大的梗话。
这句话也确实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记者会?
学术报告厅?
晚上开会早上才通知?
这一套八竿子打不着的组合拳当场就把见多识广的记者们整不会了。
“余到底要干什么啊!”
大家伙收拾着器材,破天荒地觉得自己的智商有点不够用了。
第254章
潮湿闷热。
检查场地外围的空地上,记者们正在对晚上的安排议论纷纷。
“发布会为什么要安排在大学报告厅里?为什么不在奥运村的会场?”
“哦,余打算说什么?他能证明自己的清白吗?”
“我猜他一定不会邀请所有人,对记者会感兴趣的人实在太多了!”
头脑机灵的人已经开始打听如何才能得到这场记者会的邀请函。
等等,该去找华国体育总局还是奥委会?
没有头绪的记者们干脆双管齐下,紧锣密鼓地将联系的任务传达回了各自的报刊总部。
于是乎,在余曜人还没有完全进入采样现场时,体育总局和奥委会的媒体联络通路就被打爆了电话。
每一个打通电话的人都情绪激动地表达了自己迫切的需求:“请让我去余曜的记者会!”
体育总局还好。
他们已经早有预料,对此的回应一律是提前交待过的极其官方的——
“我们将会向目标媒体发送邀请,请您静心等待。”
毫无准备的奥委会方面就有点吃力了。
本来攀岩比赛的举办时间就晚,基本上等同于奥运会的收官讯号之一。
整个奥委会又为这场错漏百出的奥运付出了巨大心血,如果不是闹出余曜相关的这么大的全球性爆炸新闻,他们早就已经开始收尾工作,兴冲冲等着去度假了。
结果突然间又因为余曜的记者会被打爆电话。
大家伙敏感紧绷的神经被狠狠拨动,苦哈哈地回复着来访电话。
“哦哦,是这样,我们也没有得到消息,或许会有这么一场报告会吧,请您不要着急,我们会……”
这无疑让好不容易打通电话的记者们大失所望。
有个脾气暴躁的记者直接把自己的破手机往地上一摔,骂骂咧咧地吐槽奥委会和华国体育总局不做人。
很快引起了人群里此起彼伏的共鸣。
目睹这一幕的少数已经得到通知的记者,如华新社的记者乔文建,只得眼观鼻鼻观心,小心翼翼地克制着自己不要因为暗暗窃喜而被其他人发现群殴。
嗡嗡嗡——
嗡嗡嗡——
场馆外的风波并没有因为余曜的背影消失而静止,反倒是因为邀请函的名额有限而余音不断。
但在采样场地内部,每个环节都安静到落针可闻。
满场穿着专业白色制服的工作人员紧抿双唇,如出一辙的神情严肃,正在签字排着队的运动员和教练们也都一本正经,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