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秦当弱A家主(244)
秀兰思来想去,这确实会有损家主声誉,便放弃了住卿家村的念头,还是和秀禾住回了清河村, 尽量少碰面吧,唉。
心情低落,又怕闲言碎语, 秀兰不愿出门,所以并未过问收购上的事, 平时就在家做做针线,安排安排大家的饮食起居。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地过着,挨着,熬着。
有很长一段时间,安羽行没再去清河村。
一方面收购运行正常,秀禾自己能处理,不需要她操心,一方面她知秀兰在刻意回避,她不想大家处得尴尬。
即便自己也想秀兰。
这天,张劲松突然带着镇上的周里正(镇长)来若水苑找安羽行。
安羽行还以为是家里出什么事了。
后来才知是他爹村保张道安让他带周里正来的,说是之前她出资修建的道路完工了,特地来感谢她。
这次不但扩宽了马路,而且全部按安羽行的方案来修的,铺了鹅卵石,一层粗石,再一层细石,最后再用黏泥填缝,边上挖了排水沟,并预埋了条石加固。
在当下,就这条路的豪华程度都不能称为‘马路’了,应该称为‘大道’。
其全长三十六公里,标宽一丈,路经二十四个村子,按安羽行的意思还修了通往各村的支路,做到了村村通。
是最强的利民工程。
道路竣工,郡上准备办一个竣工仪式,这周里正就是特地来邀请安羽行的。
自己毕竟是出资方,安羽行自是欣然应允。
*
这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明净,澄清。
沿村村民,老老少少都来了。
各村村保,镇上的里正,县上的县尉,再到郡守,一众官员,都穿着官服,从下至上,早早就到了场。
安羽行走下马车,嚯,这怕是全郡的,甚至旁郡的人都过来围观了。
这种规模怕只有前两年设坛求雨才有如此浩大。
道路落成,说是要‘谢土’。
设了祭台,请了大道观灵虚子道长前来做法。如此过往行人车辆才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祭祀还没开始,鞭炮已响了一轮,现场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热闹非凡。
个个洋溢着笑脸,都想试试这新修的马路踩着如何。
“嚯!这路,踩着就是不一样,用材实足!”蹦跳两下,竖起大拇指。
“每个村还都通了路呢。”一脸羡慕,外乡人。
哈哈,这种级别的道路,堪比当今的柏油路,在大秦国当属首条,更是唯一一条由民营出资修建的道路,路标,提示牌这些都做了。
仪式开始,郡守在台上慷慨激昂,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圣上隆恩……,这利国利民的工程,他作为一郡的父母官,面上自然有光,就算呈到皇上那里也是一大政绩,是可记入地方志,永世流芳的。
说完,还请安羽行上台发言。
安羽行一身简单素服,一点都不显张扬,她的发言非常谦虚,低调,简短,只说是各级官员带领得好,她也就推波助澜,轻描淡写,好像和她没啥关系一般。
郡守姓庞,年五十有余,花白胡须,一张脸很有特点,上窄下宽,额头和中庭都窄,腮骨却突出饱满,呈一‘由’字。
还有就是眼神似乎不太好使,看东西都是虚着眼看。
得到恭维,庞郡守心情舒畅。
虚眯着眼,捋着胡须,悠悠道:“嗯,安小姐乃吾辈之人才也,你太谦逊了。”这年轻人气度倒是不错,知礼知节,也不居功,自己虽为一郡之首,也不得不高看她几眼。
一旁的周里正点头哈腰,一脸的殷勤,安羽行好歹也是他推荐的人,听安羽行被夸,自觉面子有光,“是呀,是呀,安小姐您太谦虚了,也就是您,有如此之远见。”
“谬赞了,里正大人,不知这条道儿可命了名?”
安羽行刚才听来听去,也没听到这条道儿叫什么,都说‘这条道’‘这条路’,很是别扭。
“命名?”这倒是第一次听说要给一条路命名的,庞郡守也一脸茫然。
“这并未命名,我大秦国并没有这种先例啊,给一条道儿命名。”周里正挠了挠腮,左右看看。
“大人,给它取个正式的道名会更便于称呼,也更利于管理,记载。其实给一条道儿取名也不足为奇,这就与那街道名一样,东城街,西大街……”安羽行觉得是有必要取一个道名的。
周里正不敢发言,其他官员也只是等庞郡守的回应。
庞郡守半虚着眼,捋着胡须,微晃着头,思索着……。
好一会儿。
缓缓开口道:“嗯~,安小姐所言不无道理,如此规模的一条大道,乃我大秦第一大道,确实应该有个称谓,只是称它什么好呢?安小姐可有好的建议?”
“郡守大人,安某才疏学浅,还是请大人您赐个名吧。”论资历和辈分,也轮不到自己来取名啊。
“……”众官员都面面相觑,都思索起来。
周里正却眼前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
赶紧上前附和道:“对,对,还请大人赐个道名吧,想想凡今后世人走在此大道上,便会想起是大人您给命的名,是大人为民谋的福祉,乃我凤阳百姓之福,妙哉,妙哉。”
“有理,有理”
“甚好,甚好”
“久负盛名气不凡啊!”众官员也附和起来,这个妙,这个妙!
“哎呀,这……”庞郡守一脸为难状,心情却十分激动,只是叫什么名好呢?
这路叫什么对安羽行来说无所谓,只是图个方便,也不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