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给我贴贴(386)
“哎。”
正说着话赵北川回来了,今年陆遥又在上京开了一家甜品铺子叫一品斋,卖的东西除了干果蜜饯还有西式的奶油蛋糕、寿糕之类的东西,非常得上京贵妇喜爱,基本上每日都是供不应求的状态。
“回来了。”
“大兄。”小年和马宽站起来。
“怎么不见玉山?”赵北川可稀罕自己这大外甥了。
陆遥道:“刚跟全宝出去玩了,可能去了隔壁。”
提起这件事,小年有些好奇道:“全宝和薛宁什么时候成亲啊?”
“成亲?”
“是啊,我看他们感情挺好的,两人年纪也不小了,不妨先定下了过几年再成亲。”
提起这件事夫夫俩就头痛,儿子压根不像普通的哥儿,一天天舞刀弄棍,骑马射箭,比汉子还厉害。
赵北川道:“不着急,他们俩都是孩子心性,等两年再说吧。”
况且这件事他们急也没用,儿子还没开窍呢。
*
时间转眼就到了九月份,上京的九月并不太冷,秋高气爽天高云淡。
就是在这样一个好天气里,突然传来突厥朝武朝北疆发兵的消息!
赵北斗是最先知道的,他去年刚升任户部侍郎,早在六月份就被皇上叫到宫中商议过这件事。
这几年国家安定,户部照比前朝充实多了,况且西北一直都有重兵把守,这些年军费也没有削减,可谓是兵壮马肥,真要是打起来也不怕的。
唯一难题是让谁领兵前去,自从镇北王去世后,就有点青黄不接的感觉。
十多年没战事,大武能拎出来的名将太少了,如今镇守雁门关的是老将黄耀宗,今年已经六十二岁高龄,皇上都怕他战死在沙场。
镇守西南的蔡将军不能动,营州的崔硕也轻易动不得。再就是武平侯,可惜也已经迟暮,武平侯世子虽然有执印的能力,但受身体限制带兵打仗有些牵强。
其余的大多是小将,没什么大战经验,一时间还真愁怀了年轻的帝王。
最后还是请示了太上皇,老皇帝道:“让薛家小子执印,派西大营四名将领同行,带兵十万北上。”
薛宁是第二天知道,自己的父亲要领兵去北疆了,一边担忧一边激动,因为他跟赵景舒也打算跟去!
160 · 番外10 全宝啊全宝
十月初七, 西大营外集结了近四万兵马。
由薛望匀挂帅,张、林、方、高四名将军为副帅领兵北上。
当然四万兵马不能对外宣称四万,往外说都得翻着倍的讲, 四万既十万,若是出兵十万那得号称三十万雄狮, 这都是自古军家必用的计谋。
薛望匀便是薛宁的亲爹,武平侯世子,二品镇远将军。
其实他这个人不太擅长领兵打仗,因为薛望匀年幼的时候得过麻风病,右手缺了两根手指, 没办法握刀和射箭, 正因为这点残缺让他比旁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走到今天这个位置。
他的计谋可谓是天下无双,镇北王活着的时候都夸赞过他,“此子谋略当世无二。”
所以老皇帝点了他挂帅,有他在后方坐镇,即便其他几个将军经验不足也不为惧。
*
四万大军齐齐北上场面委实壮观,最前面八千骑兵开道, 中间是载着兵器的战车,后面是人数最多的兵卒, 最后方跟着的是负责押送粮草的火头军, 一千多号人有的赶骡车拉粮食的, 也有背着釜跟在车后走的。
“哎, 你说咱们能被认出来吗?”赵景舒身上穿着一身破烂的军服, 不知薛宁从哪掏来的, 一股子汗馊味, 刚穿上的时候熏得他直干哕。
“应该认不出来。”薛宁也同样穿了一身旧军服, 头发跟其他人一样用布条束在发顶, 脸上还抹了点锅底灰。
两人一人背着一个陶釜,肩膀上挂着一个包袱,里面装了点银子,两件换洗的衣服和鞋袜。兵器没敢拿,火头军都没兵器,拿出来怕被人发现再暴露了身份。
“你怎么跟你爹娘说的?”
“我没说啊,留了封信就出来了。”
薛宁抬手弹了他脑袋一下,“胆子真大,不怕你爹揍你。”
“你不也是偷着跑出来的吗?”
“我告诉祖父了,况且我爹也打不过我。”
这话赵景舒没法反驳,实在自家爹爹太厉害,尽管他力气也大但在赵北川面前还是不够看的,所以才这么小心翼翼的跑出来。
赵景舒吐掉嘴里的狗尾巴草,“等他们发现咱们早都走了几十里地了,肯定追不上来的。”
然而他高估了大军行军的速度,走了一日还没出上京境内,当天晚上赵北川和赵北斗就骑马追了出来。
赵景舒藏不住,薛宁也跟着暴露出来,两个小子梗着脖子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
赵北斗拉着侄子到旁边小声劝解,“景舒你太任性了,这么大的事怎么不跟家里商量一下再做决定?”
“三叔,我学了这么多年武,保家卫国不是应当做的吗?”
“你……你是哥儿,哪能上战场啊?”
“我不说谁知道我是哥儿?”
赵北斗哑言,侄子这高大的身材确实跟哥儿不沾边,“那你也要跟你娘提前说一声,你知道他看见你的信多着急吗,差点晕过去!”
赵景舒低着头不敢说话了,旁边赵北川脸色铁青,要不是来时陆遥嘱咐他千万不许打孩子,这会儿赵全宝早就被他打的哭爹喊娘了。
“乖,跟三叔回去吧。”
“我不回,三叔我知道你们担心我,但我的理想就是征战沙场,我不想像寻常的哥儿那样,到了年纪就草草嫁人,然后在家中相夫教子,那样也太没出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