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S]独一无二(495)
为了掩盖丑闻,为了作秀,无数人推着他成了所谓英雄,伊森是谁的英雄?伊森是资本游戏推出的英雄。
如今被嘉奖被群众欢呼的英雄,究竟是不是英雄呢?
诚如那句“没有市场就创造市场”,如果需要,没有英雄就创造英雄。
英雄的皮,利益的本质,这就是英雄的诞生,这就是被斜塔否认的英雄主义。
但斜塔本身又是一种英雄主义,一种很荒诞甚至我都觉得不该称之为英雄主义的英雄主义,单纯又愚蠢,肆意妄为却无比自由,(我相信他能和小丑玩得很好)不像成年人权衡利弊,仅仅只是出于本心,而这样的英雄主义,不够理智却偏偏带有单纯且愚蠢的浪漫。
我选择救你,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我自己,所以你无语感谢,也无需喝彩。
自私者的浪漫主义,疯子的英雄主义。
别的英雄是人性的弱点,斜塔全身人性的缺点,我觉得他都可以说没有弱点全是缺点,或者说满满的槽点。
但不可否认,伊森是资本的英雄,斜塔是自己的浪漫,而电影中前者被围观欢呼,后者被枪口相向,奥亚斯是个很有趣的城市,而医药公司显然掌控了这里的一切,下区宛如小白鼠的命运…
英雄有软肋,斜塔没有,所以这座城市不需要英雄,但需要斜塔(或者叫他爆炸狂魔),或者说需要每一个不被裹协的斜塔。
“人一辈子最初、最公平也是最后的资本,或许就是自己。”
现实里没有超级英雄,媒体时代的声音过于嘈杂,镁光灯下的游戏实在过于亮眼,但这些都是生意,并不是游戏。
所以荧幕面前的所有人,擦亮你的眼睛,这世界上于你而言最可靠的英雄主义,只有你自己。
补充一下:背景选医药公司,而且有些话电影里明晃晃说出来,华纳你这次很有胆子。
华纳之心人尽皆知,不过斜塔和DC玩的话,担心会和小丑玩一起去,要不还是去漫威吧(捂嘴笑)(这句话五毛公关费可删)。
本篇埋的很多线索还没得到解答,希望能有下一部!
最后,各位真假广东佬?能不能留双红人字拖给我?你们到底什么手速?能不能给我留一双!」
站在电影院门口和朋友看完影评,电影实在没看出来这么多内容的谢蓉和朋友面面相觑。
她们看的是同一部电影吗?
“要不?”
“再看一次吧!”
“十五分钟还有一场…”
“就它了!”
第 161 章
《斜塔》上映第一天,市场反应热烈。
由于定位是商业片,《斜塔》的节奏和主线很明显,在讲好故事的前提下,剧组全力为大家奉上了伊森的故事。
开头的惊悚,中途的轻松欢乐,最后的反转和舒爽,种种情绪不断变化,观众的心情跟着影片的进程而波动。
两个半小时的影片,欢笑与痛骂交织,轰然倒塌的酒店刚让观众舒爽不少,满意离开电影院的他们,看见网上评论时又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他们看的到底是同一部电影吗?他们是不是走错了播放厅?
观影人群的想法不同,对于影片的理解不同,这就造成了影片上映后的诡异现象,观众和影评人吵起来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解答,观众认为这就是一个怪异孩子由恶变善,找到人生目标,想要成为英雄的故事。
而影评人眼中这是一部讽刺资本与英雄主义的反英雄主义片子,讽刺嘲讽一绝。
影评人和观众各说各有理,越争越上头,上映当天就开始的争论为电影吸引无数关注。
由于政策影响,近两年好莱坞大片能登上内地的机会少之又少,华纳这次可谓下了血本,而《斜塔》不负他们期待,市场表现绝无仅有的好。
比起带有教育意义或悲情色彩的电影,大部分人走进影院的初衷,或许只是希望获得一场轻松欢乐。
当然观众表示类型其实无所谓,只要拍得好他们都喜欢,百花齐放的院线才是最棒的。
而比起国内引进对部分画面进行了调整,国外的原版本将部分残忍画面展现的更为淋漓尽致,从实验室到墓地,画面更为全面和凶残。
电影拍得太好对电影公司是好事,对有些公司可就不是好事了,这些年的疫情,各大医药公司所作所为大家可是有口皆碑,许多事经不住联想,尤其那句所谓“没有市场就创造市场”,民众对此反应十分剧烈。
所有人都没料到,《斜塔》的热度竟然掀起了新一轮游行,民众要求调查医药公司的提案,让疫情期间大发横财的医药公司迎来了巨大公关危机。
各大医药公司恨不得暴打华纳八千遍,华纳自己也没料到还有这事,但自己凭本事赚钱怕什么,他们选择装死。
群众越骂电影热度越高,热度越高票房越高,为了赚钱不就是挨骂,不寒碜。
爆棚热度让电影票房节节攀升,遭受疫情剧烈冲击后的电影市场,似乎终于看到了一针振奋剂。
首日北美票房9500万美金,大陆首日票房3000万美金,韩国首日1000万美元,刷新韩国影史首日票房纪录。
随着次日口碑热度的攀升,北美和大陆票房节节升高,依据各大数据机构预测,票房破10亿是早晚的问题,《斜塔》的目标是冲击那众多影片可望不可及的数字20。
部分媒体持续跟踪着影片市场表现,部分媒体的重点已经转移到影片本身上来。
《斜塔》的剧本绝对称不上完美,甚至它的设定背景本身就存在漏洞,越是庞大的世界观越不可能不存在漏洞,但只要不影响观影感受,观众就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