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种田日常(151)
看着顾家这下雨了还能那么干净整洁的院子,有几个人就起了心思,里里外外便是他家有亲戚,长得好,好生养,顾尧这家大业大的,多娶几个也能热闹热闹。
戚莳心里不高兴,但也没和顾尧说过,怕他真起了这个心思,没想到这回情绪没控制住,直接给露馅儿了。
顾尧心下了然,那些人不敢直接找他,估计是在自家小夫郎面前碎嘴了。
戚莳磕磕巴巴的把事儿给他说了,他宽慰道:“旁人我不知道,但我自小就没想过过三妻四妾的日子。”
戚莳点了点头,和顾尧说开了,他心里也明朗了,旁人再说什么他也不进心里去了。
“不过我在家门口空地给你搭个棚子罢,以后卖豆腐就在那儿卖,别在家里了。”顾尧想了想道。
钱帛迷人眼,顾家院墙高,在外面还看不出啥,到了里面来,免不了惹人惦记,更何况这两年,戚莳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还跟着他三哥么学着,种了些花草在院子里,看着的确是比旁人家好看,再加上一般人家盖不起的砖瓦房,都想攀上点儿亲戚,跟着喝口肉汤。
“好。”戚莳也不想外人再进他家了。
明儿刚好是周秀才教书,顾尧休沐在家,“明儿我喊上李庆把棚子弄好。”
顾尧说着,把倒在地上的大宝扶了起来,笑着给他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大宝也没哭,乐呵呵的起身去一旁玩去了。
顾尧又冲戚莳解释道:“我笑是因为我教的那孩子的父亲,娶的是他小姨,觉得有些无语失笑罢了。”
“啊?”戚莳惊讶,还从未见过一汉子娶姐妹俩的。
顾尧也有些接受不了,总觉得怪怪的,“他那小姨子也是二婚,可能是觉得都是自家亲戚,当小姨的还能对外甥不好吗?所以娶了回来。”
戚莳点了点头,沾点儿血缘关系总比没啥关系的后娘要强些。
……
李庆最近也是有儿万事全,心情爽朗,倍儿有干劲儿,顾尧过来喊他的时候,他正坐在院子里抱着铁铁晒太阳。
“大夏天的,你也不怕把铁铁给晒黑了。”顾尧无语道,他最近就觉得铁铁跟着他这不靠谱的爹黑了一个度。
“男子汉大丈夫的,黑点儿有汉子气概。”李庆一副你不懂的表情,“你来干啥了?”
“帮我去盖个棚子,阿莳卖豆腐方便。”顾尧逗了逗睡的正香的铁铁笑道。
“柳儿去我弟那儿了,等他回来我就过去。”李庆道,家里葛小爹虽然也能帮忙看着,但到底年纪有些大了,好容易养回了些精气神儿,李庆可不敢劳烦他老人家看铁铁,怕给累到了,葛柳儿让他睡院子。
顾尧点了点头,他就说呢,葛柳儿在家的话怎么可能会让李庆这家伙抱着铁铁晒夏天的太阳。
棚子好搭,稻草顾尧提前准备好,为了来买豆腐脑的村里人也能有遮阳的吃饭的地儿,顾尧一下搭了俩,一个给戚莳卖豆腐和豆腐脑,一个放桌子凳子,给来吃豆腐脑的食客用。
从山脚背柴回家的汉子路过,乐道:“顾小子,你在这儿盖棚子作甚?”
“这不是为了阿莳卖豆腐方便嘛,下雨天在这儿卖豆腐脑,也能方便咱村里人在这儿吃。”
“哎呦,你可真够疼你夫郎的。”那汉子心里有些不屑,这样惯着屋里人,也不怕到时候爬你头上去。
“一辈子就这么一个夫郎,可不得宠着些。”顾尧理所当然道。
第 135 章 小集市
等棚子建好,又能遮阳又能避雨的,戚莳卖豆腐方不方便另说,倒是成了村里人下山歇脚的地方。
“以前没觉得,如今坐在这棚子里看山,还挺好看的。”
三三两两的村里人或捡柴或挖野菜和野山菌,下来时大部分都会忍不住坐着乘乘凉,歇一歇。
戚莳家的如今偶尔在顾云卿的熏陶下,想法多了起来,觉得自家相公费劲折腾出来的棚子只用来卖豆腐有些可惜。
观察了一番,果断开展了副业,卖凉水和他自已做的小糕点。
一碗凉水加了些许的糖,味道染了些甜味儿,一碗凉水一文钱,下山歇脚的总会有人买上一碗解解渴。
“你这豆腐摊变茶水摊了。”李淼坐在棚子里,喝口烧开后冷凉的甜水,吃口点心,吹着夏时的山风,惬意道。
戚莳笑了笑,“何止啊,有些村里人还在我这儿做起生意来了。”
“?”李淼疑惑,“他们来这儿卖啥?”
“有些是家里腌的酸黄瓜,味儿好,嘎嘣脆,酸而不太酸,你别说,我都买了一罐回去呢。”
李淼:“……”
有道是高手在民间,清水村作为一个大村,总有那么几个有一把子手艺,但受困于自身条件,无奈没有发挥的地方的人才。
像钱夫郎的酸黄瓜,李大婶儿的酱豆,周大娘的酸豆角,这几日都广受好评。
就连谷叔么和李欢也来凑热闹,一个卖咸鸭蛋,一个卖他在家里做的酸甜可口的酸萝卜。
戚莳可以说是买了一遍,渐渐的,不管有没有手艺给的自信,只要是家里用不着,能换钱的,都拎出来卖了。
这块儿空地成了清水村的小集市,热闹极了。
就连顾尧也是没想到会是这个发展,不过公家的地,他也不好霸占不让人家卖,卖东西的人家多了,自家小夫郎的豆腐生意也好了许多,互利的事儿。
“那今儿怎么没人啊?”李淼四处看了看,没看到卖东西的人家。
“今儿确实没这么来人。”戚莳也有些纳闷,热闹了几日的小集市就这么冷清了下来还有些不习惯了,“别说没人来摆摊了,今儿就连上山的人都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