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种田日常(169)
欧阳夫子沉声道:“不会,这是他这几日写的文章,作的诗,我觉得在你们这个年纪算是很不错的,你背一背,过两日随我去见春来书院的院长。”
“爷爷,我……我不敢。”欧阳明胆子有些小。
“不敢什么?”
“若是苏云谦出去,从旁人嘴里听到,说了出去,孙儿我的名声就没了,还如何考科举?”欧阳明担忧道。
欧阳夫子哼笑道:“入了我欧阳家,还想要出去,就没那么容易了,他一辈子,只能给你做影子。”
接下来的话,周风听不下去了,他脑袋浑浑噩噩,轻轻迈着脚步离开,只知道赶紧让苏云谦离开,剩下的什么都想不到了。
租了马车,因为带的钱不够,只能送到镇上,但也总比留在欧阳家好。
等欧阳夫子知道的时候,苏云谦已经回到了村里,为时已晚。
欧阳夫子坐在堂上,气的把手里的茶杯摔到了地上,碎了一地,就像是他和周风的师徒关系一般。
“你觉得你能护得住他?一个没背景,没家族护着的天赋异禀的孩子?”
周风怔怔的看着快要不认识了的恩师,出声道:“夫子,您不该是这样的。”
欧阳夫子哼笑道:“那我该是怎样?”
转而又冲周风冷声道:“其实我一直没和你说过罢,你的性子太过耿直,不适合官场,秀才是你能达到的最高的高度了,你就算是入了官场,怕也是要出错,累及家人。”
欧阳夫子说完,把周风困在了家里,不许他出去,直到欧阳明入了春来书院,才把他放出来,临走只给他留了一句话。
“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希望你明白,苏云谦的事儿如今我不计较了,也不会找他麻烦,前提是,有些事儿,旁人不能知道。”
第 151 章 春回
周风捡着能说的和家里人说了一通,像欧阳夫子让他孙子窃取苏云谦的诗文这事儿就没有和他们讲了。
人多口杂,万一传了出去,苏云谦还小,没什么自保的能力,欧阳夫子是个举人,多年经营,想让一个人无声消失简直不要太容易。
“咳。”周老汉轻咳了一声儿,“有些事情,便是你夫子,也不能说了算的,我的儿子我知道,你担心的,多余。”
周大牛接腔道:“就是啊,大哥,不往上考,真是可惜了你读了这么多年书。”
周灵和他相公也跟着在一旁劝慰,周风苦笑道:“我又何尝甘心,但一朝入朝堂,刀剑无影,说错一句话,便可能是大罪。”
众人默了默,周老汉叹了口气,“唉,你的事儿,自已决定罢,秀才也好,在村里教教书,还能给家里免赋税,也好,也好。”
伴着凛冽的北风,月朗星稀,周家人吃过晚饭,各自回屋去了。
周风倒是没想瞒着顾尧,他心里觉得他还是很靠谱的,次日去村学那边,就把事情和他说了一遍,“你觉得该怎么办才好?”
顾尧想了想,“云谦这小子,需要一鸣惊人,最好就是闻名于学子内,让贵人知晓,能护着他旁人不敢再动歪心思。”
周风思索了一番,道:“如今他刚六岁,若是后年能一把通过童试,名列前茅,县令大人定会注意到他,重点培养他。”
“那你能有把握教出一个第一的学子吗?”顾尧笑问道。
周风握了握拳,“我不知道我行不行,但我觉得云谦一定行。”
顾尧明白周风的意思,若是孩子够聪慧,一个考不上进土的举人照样能够教出状元学子,苏云谦刚好是个有天赋的孩子。
周风和顾尧聊完,心里也有了些想法,“那我就先回去了,刚巧前阵子在府城买了不少的书,我整理一下,以后便让云谦去我那儿学。”
顾尧点了点头,“行,我等会儿和他说一声,其实村里的孩子还是有几个看着能学成的样子,你不如一起收过去,一个孩子也是教,两个也是教嘛。”
周风闻言笑了笑,“我知道你说的是哪几个孩子,就一道过去我那儿罢。”
“行,我等会儿就让他们过去。”
村学就这么大,里面的孩子自知如何,他们这三个夫子早就摸得透透的了,虽比不上苏云谦,但还是有希望能考上功名的。
顾尧说的孩子,除了苏云谦外,一共还有四个,五个孩子性格迥异,最闹腾的就是戚赫了。
“顾夫子,我们要去周夫子家学?”戚赫意外道。
顾尧点了点头,“若是你们学得好,明年春时的童生试便能去试一试了。”
几个孩子闻言眼睛一亮,就连最为沉稳的苏云谦眼中也有些蠢蠢欲动。
苏云谦大半个月没去果园,顾尧也没催他,干多少活儿结多少银钱的就是了,苏大婶儿应该还是存了些银钱傍身的。
不过苏云谦这娃儿今儿就搬去果园了,吃了顾尧好几日的好药,他都是记得的,如今银钱还不了,只能多出些力气了。
一场风波就这样看似平息了下来,日子又平淡了下来。
待大宝二宝过了两岁的生辰,年关临近,连着下了好几日的大雪,出门买年货从雪堆里抬腿都有些费劲。
“我就说前几日就该去的,你偏不去,看,这还怎么去镇上?”戚莳指了指屋外快要有小腿高的雪,冲顾尧埋怨道。
顾尧笑道:“你怎的还怨上我了?那时候不是忙着卖猪,走不开嘛。”
“那怎么办?家里还有许多东西没买来呢,就这么厚的雪,过完年都消不了。”
顾尧想了想,这么厚的雪,驾着牛车也不容易走,天儿还那么冷,“等雪停了再看看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