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给古人直播无限流(12)

作者:一盏无 阅读记录

江雾集整个愣住。

始皇点评:“这话朕也听过,与胡亥说给夫子的一模一样。”

在场重臣都露出不失礼貌的微笑。

始皇只是顺口吐槽一句,便把注意力转回钢铁上。

十亿吨!

李斯:“亿即万万,两万亿斤,那就是两万万万斤。”

想起这个大到恐怖的数字,所有人都有些目眩神迷。

此时没有“吨”这个单位,“亿”也只是虚指极大的数。多亏了不学无术的小鬼,让仙人把数字换成了他们能理解的斤。

始皇甚至想给小鬼立个碑。

始皇帝难耐激动,他攥紧拳头,锤在案桌上:“两万万万斤!去岁蜀地一地,也只产铁一千石。”

李斯已经初步掌握仙人的数据和秦斤换算,他脑子里马上换算出来,一千石大致相当于一千二百斤。这是巴蜀一地的产量,而巴蜀,已经是秦产铁最多的地区之一。

这差距何其恐怖!

而天上授课的仙人语气里,虽然有自豪,却根本没有震撼的情绪,连另外不知此事的两人,也没有对此表现出诧异。

李斯呼吸发紧:这种表现只能说明,铁的产量在她们的世界,甚至可能不是最突出的!这样大的数字,也许在粮食产量上,在布匹马匹上,在修建驱道上,比比皆是。

何其恐怖的国力,李斯根本想不到,大秦要如何才能达到这种水平。这真的是人能做到的吗?

万万万斤虽然是天方夜谭,但如今大秦也有了此法,改进之后,两千石、三千石,甚至万石,亦不遥远。

重臣们都难掩激动。

丞相隗林感叹道:“倘若能学会仙人传授的冶铁方法,我大秦国力必将再上一个台阶!”

当前,铁是极其重要的资源,哪里都要用铁,偏偏哪里都很缺铁。

都说国之大事,在戎与祀。其实从根本来说,祭祀也是为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归根到底,国家实力强盛与否,在戎与农。

戎,战争。

兵甲,刀戟,最顶级的武器,都是铁铸。如今秦人能在草原上横行,顶尖的兵器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但是如今,铁制兵器还算不上“够用”。勉强保证士兵的铁刀供应,与每人装配铁甲铁刀和铁箭头的箭之间,有很远的距离。

农更不必说。

秦朝极重视农业,立法开垦,修渠利农,甚至开展耕牛比赛,给养牛好的人奖励。桩桩件件,能做的不惜人力物力去做。可是唯独铁器,他们有心无力。

农人需要铁器耕种,如今秦朝上下尽了最大努力,也只能保证买不起铁农具的农人需要时,可以从官府借用,并且承诺如果损坏农具无需赔偿。

但还不够。

“若巴蜀能年产万斤铁,不光军队可富余些许,更能降低农具价格,保证人人都有铁耒用也说不定。”治粟内史眼含期望。

始皇摩挲下巴:“不知司马昌有没有记下仙人所说的冶铁之事。”

司马昌是铁官,此次出行并没有跟随始皇同行,留在了咸阳。

丞相隗林说:“司马昌性情谨慎,面对职责内的事时,更是格外留心,想必不会错过。只是……”

始皇说:“直说就是。”

隗林是司马昌的举荐人,与其私交甚好,也不愿意让好友不小心耽搁大事,于是思虑再三,还是说出:“只是司马昌长处在于谨慎小心,不会偏私,对于冶铁之事本身,却只是熟悉过程,不至于让下属欺瞒的程度。”

言下之意是虽然司马昌这个人特别好,办事也特别妥,但是不是个发明家,这事虽然仙人讲得特别好,咱们从无到有弄出来,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始皇十分理解,毕竟他刚刚也没怎么听懂……

“李斯,”他发出指令,“你替朕拟一封求贤令,召天下英才能懂冶铁之事者聚咸阳,所有能提高铁量者,视情况加官授爵。”

李斯郑重应诺。

始皇视线停留在天幕上,思绪却已经飘远。他想要最多的人才,最多的钢铁,最多的储粮,最大的国土,最强的国力,最伟大的基业,和最长久的帝国。

秦国,从商君变法起,就种下了改革的种子,秦朝从不畏惧改革。

“另外,传令下去,开咸阳学宫,广邀天下有所长者,不拘学派,共学天幕。朕要让天幕里每一个知识,都被大秦所用。”

始皇令下,带着各地口音的传令声,即刻如水波纹荡漾般,一圈圈传递在大秦的土地上。

咸阳

王翦望着天幕,伸出布满老茧和伤疤的手:“来人。”

仆从赶紧上前,听到这位秦朝活着的传奇说:“备车,我要往琅琊方向,迎接陛下。”

他的老妻听到这话,大惊,问:“良人不是已经远离朝堂吗?”

王翦握住老妻的手:“大秦将变,陛下需要我。”

河东郡

一群头戴斗笠的人围坐一圈,惊叹连连。

“虽然复杂,但并不是完全不可理解,你看这里,现今冶铁多以此形,”一个斗笠用小木棍在沙土上画了个图,说,“天夫子所绘之图虽然复杂,但是这里这个主炉,简化一下,再这样连接到这里,加上风箱,效果也应当比现在的好。”

“对对对,主炉周围还可以铸造副炉,节省木炭。”

“可咱们没有这么多的木炭,”先前说话的斗笠失望道:“你们能说服秦王让咱们试试吗?”

一群斗笠都自闭不吭声了。

问话的斗笠也缓缓自闭成阴暗的蘑菇,许久,她艰难出声:“那,那我,我去说服秦……”

上一篇: 我有嘉宾很温柔 下一篇: 捡到一只白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