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秦基建两百年[第四天灾](141)
三三也赶紧拉着两个乡长:“快跑,不要逗留,赵兵在外面接应我们。”
孩子和乡长都被抢走,乡民不动都不行。
他们追出短暂的避难所,有人听到动静往后看了一眼,才发现又有一棵树木脱离地面,横滚下山。
黔首目露恐惧。
“山水真的要溢出来了,快跑!”
三三磨破嘴皮子才令人心下一动的话,在他们自己人一句话的助攻中,就全部都信了。
一群人赶紧逃也似的跟着走。
四四站在半山不到的地方,看着遥遥有跑来的人,赶紧招呼孟子舆把篮子重新放下去,先把人救上来。
群体乱糟糟地跑,小五怕出事,跑到边上后,把俩孩子塞回跟着来的两位母亲手上,让她们先上篮子。
“排队!”玩家抽出腰间秦剑,横在跟前,隔出一段距离,不让他们乱动,“女人和孩子先上,老人随后,青壮汉子最后上。”
有人不服气,高声问:“凭什么!”
小五冷笑一声:“就凭我手上的剑不会眨眼。”
玩家手腕一抖一震,往旁边大腿粗的树上一削,只听“咔嘣”一声响,树便顺着切口滑跪下来。
尖锐切口的树木,就擦着此人的脚边扎进土里。
此人往后挪了两步,还没站定,小五别着秦剑耍了个剑花,从此人头上削过。
剑风凌厉,刮下一根冒出来的发丝,落在他鼻子上挂着,摇摇晃晃。
她下巴微抬,目色冷厉。
“谁还有疑问?”
第073章 危难存亡之际
气氛一时凝寂, 只有风雨和滑轮吱呀的叫声。
男人倒是想要发出疑问,不过不是谁都像他那样无理取闹,也不是谁都有勇气对上那把锋利的秦剑。
在小五的护卫之下,三三和两位商议, 将人组织起来, 一个个往上拉去。
此地女眷和幼儿其实并不算多, 但是老人倒是不少,光是将这些人拉上去,就耗费了许久。
乡民听着身后传来的水涛声, 以及山石松动, 树木噼啪断裂栽倒的声响,总觉得下一刻洪水和泥土便会一起滑下来。
阿一远在栎阳, 看见他们发来的视频都眉宇紧锁。
玩家们救援的地方实在太不妙了, 后面山体已隐隐有倾倒之势, 就连援助的地方都不是很稳妥。
不过时间太匆忙, 之前选址时, 此地又已经是最合适运送物资的地点, 他们也没有办法再动起来。
他只能祈祷, 希望老天爷能开开眼, 让他们顺利渡过这一关。
“老师?”
嬴驷放下笔,在阿一跟前挥了挥手。
阿一回神, 垂眸看仰头望他的小驷崽。
崽崽瞪着狭长上挑的凤眼,眨巴着眼睛问他:“你怎么满脸愁容的模样, 不知有什么事情,驷可以帮忙吗?”
要是他能做主的事情, 可以斟酌帮助老师。
“多谢你的心意,但我只是忧心三三他们的安全。”他揉了揉驷崽柔软的长发, 将他的功课本子接过来。
驷崽伸手,用已经长出茧子的小手,把阿一尾指握在掌心里。
“老师别愁,我秦国虽为边陲瘦弱虎狼,对山东各国虎视眈眈,可也明白天下黔首无罪,若是能助黔首,我等必定尽力。”
小孩子心火旺,掌心炽热。
阿一感觉自己的尾指似乎连着心脏,好像被什么东西烫了一下似的。
他轻笑着应一声“好”,把这份心意承下。
秦国丰收入仓,家家户户的粮库都堆得满满的,特别是那些荒地种了两轮的黔首,今岁基本都有余粮在,粮种都留得比从前多许多。
新老秦民脸上都洋溢着焕发的光彩,就连那些没能跟上栎阳一起栽种的人家,看到别人的盛况,心里都生起了希望。
即便临近新岁,快要过年了,各里巷依旧热火朝天。
驷崽也去随慕朝云探看过情况。
他垫着脚尖,往水碓捣碎的木炭望去,问满脸笑意的黔首:“你们不累吗?”
黔首纷纷摇头:“不累,比往年轻松多了。今岁剩下的力气,都抵给左庶长打铁了!”
农署给黔首使用新农具和肥料,可都是有条件的,必须得用劳力来换。
每家每户,借用多少天,又要还给农署多少天、什么质量的什么工作,都在册子上写得清清楚楚。
做完一日,那就勾销一日。
不过收成太好,让黔首即便是在抵债,也满是开怀。
嬴驷跟着慕朝云溜了一圈,感觉自己对国土上的黔首,又有了新的认识。
等回到栎阳宫,阿一将批阅的功课本子从公子虔手上接过,要给小崽崽重新规划安排功课,顺便与督导秦公等人练金刚功和打拳的慕朝云商议改良铁器的事情。
河西三城收入秦国以后,秦公从战场上收缴了不少兵器,让国库里的铁器数量涨了许多。
“我想费点铁,研究一下锻钢的技术。”
战国时候的生铁冶炼技术和柔化、渗炭技术其实已经有了初步的雏形,发展到晚期时,已经可以说是十分成熟。
即便是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卫鞅变法以后,铁器之利已比从前翻了二十倍。①
不过对阿一来说,这还不够。
他想要趁库存还算充足时,要点来改进一下锻造的技术水平。
慕朝云思索:“你想用《天工开物》的技术?”
太过现代化的技术,以他们目前发展的生产水平来说,根本无法支持。
“嗯。”阿一应声,“起码相比我们现在掌握的技术而言,‘夹钢’、‘嵌钢’可以节省不少铁料,让贫苦的农人也有机会拿到耕作的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