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秦基建两百年[第四天灾](230)
六六:“……”
不理解。
第104章 楚芈丫头
吃撑双人组, 饭后歇了一阵,被提溜去锻炼身体。
六六看着他们憋红的脸蛋,不太明白两人为什么可以对她们朝朝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美好幻想。
她摇摇头,伸手掰直对方肩膀:“挺直, 让你扎马步, 不是让你扮演一把弓。”
弯成什么样子了。
教官六六上线, 严格笃行。
两人哭丧着脸把腰挺直,可脚却越发打晃了。
在曲沃呆着的一个月,他们爬山涉水、挖土摸鱼, 与当地黔首闲聊。
小二郎奋笔疾书, 将一路所见、所聊记录下来。
这么着,一个月眨眼便过, 他们又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半道, 慕朝云和六六换了另一张脸出现, 但是通身气质却没什么改变, 甚至连穿衣习惯都不曾变更。
并不清楚两人真实身份的邓陵游, 还当真以为两个人手这么巧, 做了一张逼真的面具, 又或者真用燕国的胭脂将自己画成了这个样子。
一时感叹不已。
就是——
每每看着玄衣红带, 湖蓝长袍并肩的背影,总觉得对方伪造也是白伪造。
就这样走走停停, 一过就是两年。
嬴驷还对慕朝云带自己出来行走的目的不明:“姐姐,你带我出来, 除了周游列国以外,没有别的事情要交代了?”
总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 和在咸阳宫区别并不大,功课和锻炼身体不变, 每个月一次的主题辩论也不变。
除了一路行走,看看山山水水,与黔首闲聊,似乎也没别的不同。
有个念头在他心里若隐若现,他却还不能抓住。
“那你觉得,除了周游列国以外,你这一路上还有什么所得?”慕朝云将手中书卷翻页,在晃荡的驴车中,这么问对面跽坐的人。
下意识往角落功课本子看去的嬴驷,硬生生扭转自己目光,认真思索起来:“姐姐想让我看看黔首的日子?”
对方一直牵挂的事情,总该是答案吧。
这么两年跟在对方身边,对方对待黔首时,特别松弛自然的姿态,是不会骗人的。
“从黔首身上,你有什么所得。”她的目光,仍然在书页上,不在其他地方。
对方提出来的问题,她一如既往,并没有直接给一个答案。
嬴驷眼眸往下转,盯着自己膝盖上的布衣。
这一身布衣,他穿了两年,表面已冒出毛边,随着摇晃车架,在斜照入窗的日光下摆动。
“驷看到了黔首的不容易。他们靠天吃饭,还要看贵族眼色,一年收获不多,还要缴纳粮晌给贵族,饿死者众多。”
一路看来,诸国都比秦国要富裕许多,可管辖之下的黔首还不如他们秦国黔首幸福。
哪怕“新耕种书”这些年已经推得差不多,他们路过的地方,基本都已经用上。
可黔首的日子,似乎还是不好过。
有关这些,他自然也一一道出。
慕朝云听得对方绞尽脑汁说尽黔首的不容易,慢慢悠悠翻着书页,直到最后一页看完,才把书页盖上,拍向对面脑袋。
“敷衍。”她只打一下,就把书册收回,放进角落的箱子里,“你要是并不这样认为,不必勉强自己这么说。”
每个人的思想都会受到时代环境影响,不认同她的一些想法,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伸展了一下瘫软的腰肢,慕朝云将拉起来的帘子重新盖上,准备下车。
捂着并不疼的额头,嬴驷满眼都是不懂:“驷当真觉得黔首辛劳困苦,很不容易。”
这一点,他可没有说谎。
作为一个全程参与过田间劳作的太子,他的确能明白做农人的不容易。
天下黔首又以农人最多,四舍五入,他说自己体谅黔首不容易,可算不得说谎。
对此,慕朝云不作声,只看他一眼。
觉得不代表认同,认同也不代表感同身受。
他知道归知道,认同归认同,能感同身受归能感同身受。
“继续走,继续看,继续记录下来。”慕朝云理了理自己散落凌乱的袖子,“用你的脚踩着土地,用你的眼睛看山河天地,用你的心——”她的食指点在对方胸口,“听一听天地山河,民生黔首说的话。”
身为一国君王,不可没有丝毫慈悲,却也不能一味慈悲,更不可以盲塞闭听。
她屈指敲了敲车壁,对邓陵游说道:“停下来歇一歇。”
快要到饭点了,从三三之前解锁的地图来看,他们要去下一个有人烟的地方还远着呢。
倒不如就在这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停下来,先吃饱歇息一阵,再继续往前赶路,尽量在天黑之前,走到有人烟的地方去。
“你不必猜测我想听什么话,特意挑我想要听的说。”慕朝云等车停稳,便站起来,垂眸看着假装乖巧坐下的小崽子,“你尽管说你自己内心真实所想就好。”
那些冠冕堂皇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假得不行,令人一眼看穿,说了也白说。
她走出车厢,抬手压住六六伸出来的胳膊,往地面跳去。
停车处就在靠近湖水的一面,下车就有凉风扑面而来,给炎炎夏日增添一些清新气息。
从山林跳出来的两只小老虎,脚步哒哒跳过来,在她腿边蹭了几下。
极目望向远山片刻,她伸手摸了小老虎两把,让小老虎闻着她袖口里面透出来的气息,眯着眼睛享受片刻,才朝着树底下走去。
嬴驷从马车上跳下来,轮流抱过小老虎的脖子,挼了两把,尔后追逐对方的脚步: